![]()
近期,多地流感病例明显增加,其中甲型流感成为主要流行毒株。不少患者感到困惑:“我明明没怎么出门,怎么会感染甲流?”答案可能就藏在您的家庭内部。
![]()
甲流高发,家庭传播成主要途径
西湖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主治医师张灵剑表示,目前门诊中接诊到的甲流患者,主要症状包括高热、咳嗽、咳痰、咽痛、鼻塞、流涕等,部分患者还伴有头晕、头痛等全身不适症状。
![]()
张医生分享了一个典型案例:一名15岁男孩因高热、咳嗽等症状就诊,体温高达39.3℃,甲流抗原检测呈阳性。进一步询问病史,这个家庭中,先是弟弟在学校感染甲流,随后传染给母亲,最终这名男孩也未能幸免,形成了典型的家庭内部传播链。
张灵剑指出,除了学生之间的校园传播,家庭成员间的相互感染也十分常见。
为什么家庭内部容易传播?
家庭成为流感传播的“温床”主要有以下原因:
1. 密闭空间:家庭环境相对封闭,空气流通不畅,病毒更容易在空气中积聚
2. 密切接触:家人之间接触频繁,共同使用物品多,交叉感染机会大
3. 防护松懈:在家中最容易放松警惕,忽视基本的防护措施
4. 无症状携带:部分家庭成员可能携带病毒但无症状,成为“隐形”传染源
科学防治,及时诊治是关键
针对流感治疗,张灵剑医生介绍,目前已有多种抗流感药物,如玛巴洛沙韦、奥司他韦等口服药,效果显著。还有帕拉米韦和扎那米韦等静脉和吸入药物。
像那名15岁男孩,服用玛巴洛沙韦后病情迅速好转。
医生特别提醒,部分患者可能因害怕鼻咽拭子检测的不适感而拒绝病原学检查,导致延误治疗,“有些患者在别处就诊后症状持续,而使用抗流感药后症状明显得到缓解。”
![]()
家庭防护指南
为防止家庭内部流感传播,建议:
1. 患者隔离:一旦有家庭成员确诊,应尽量单独房间居住,减少共同活动空间
2. 佩戴口罩:患者及家人在同一空间时应佩戴口罩
3. 勤通风: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4. 分开用餐:患者餐具单独使用,消毒后再清洗
5. 注重手卫生:接触患者或其物品后,务必用肥皂和流水洗手
6. 表面消毒:对门把手、桌面、遥控器等公共接触表面定期消毒
高危人群应接种疫苗
张灵剑医生建议,老年人和免疫力较差者接种流感疫苗。
如出现明显高热伴乏力全身酸痛、呼吸道症状,或接触过确诊患者,应及时就医进行流感病原学检测。若高烧持续三天未好转,或出现剧烈咳嗽、胸闷、气急、意识改变、严重头晕头痛和恶心呕吐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来源:FM93记者王桔 通讯员 刘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