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不是真的需要,不要购买!因为真的会窜!”“买杯饮料给我那么多纸巾干什么,直到喝完连跑4趟厕所……”据媒体报道,社交媒体上掀起一阵饮品“窜稀营销”风潮。在不少博主的推荐视频中,买饮品时,店员会附赠厚厚一叠纸巾,并加上一句,“你一会儿就知道了。”“窜稀”“新型泻药”等标签,俨然成了这些饮品的卖点。
“窜稀饮品”为何成年轻人新宠?一个重要原因是,“窜稀”被与瘦身、减肥联系在了一起。尽管在媒体的走访调查中,奔着“窜稀”“轻体”购买的消费者,很大一部分尝试后并没有明显感觉;尽管对于“窜稀”效果的讨论,商家的回应往往很谨慎,要么否认产品会导致腹泻,要么声称腹泻是正常反应,对于网传的“瘦身”作用也是要么否认,要么不正面回应,但并不影响商家享受“窜稀饮品”带来的流量。
当下,出于健康、外貌等方面的考虑,体重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由此形成了庞大的市场需求,许多商家从中嗅到了商机,一些“剑走偏锋”的瘦身之道也得到追捧。然而,如果瘦身方式远离了科学、健康等原则,恐怕会适得其反。比如医生指出,通便、腹泻不能等同于减肥,即使“窜稀”后体重暂时下降,也主要是由于人体水分和宿便排出,并非完全由于脂肪减少,长期频繁腹泻反而可能导致健康问题。
“窜稀饮品”不是瘦身正道。体重管理要少些盲目跟风,应通过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来实现,必要时寻求医生指导。商家在产品介绍与营销中应杜绝缺乏依据的功效说明或暗示,不能混淆普通食品与保健食品,也不应拿“窜稀”当噱头。对于那些将“窜稀饮品”与瘦身、减肥不合理地联系起来的内容,社交媒体平台应采取标注警示、限制流量等措施,防止误导。
对于体重管理,还需更多地普及科学知识,让人们更方便地获得专业指导。比如,上海已有73%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体重管理门诊,还有100多名经过体重管理专项培训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依托社区运动场馆开展体重管理志愿服务。体重管理归根到底是为了健康,不能偏离了这个基准。
原标题:《“窜稀饮品”不是瘦身正道丨新民快评》
栏目编辑:郁晶陶 题图来源:东方IC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纪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