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编号:F20251016
自我成长专刊
本文系咖啡心理英语小组翻译 第 1073 篇文章
在我们这个倡导专注的社会中,“心不在焉”或者“分心”,通常会被贴上负面标签。
例如,ADHD(注意力缺陷综合征,简称为多动症)和ADD(注意力缺陷障碍),之所以被视为需要克服的问题,部分原因在于它们会使患者难以集中注意力,在某些情况下,还会导致患者无法完成他们需要做的任务。现在已经有很多工具能帮着缓解这些症状。
更多人显然不是这两种情况,但是他们也为自己会感到心不在焉,无法专注而焦虑。
然而,有时候,你要允许自己“心不在焉”,不要将所有注意力分散的情况都视为坏事或病理性表现。
为何这么说?
![]()
分心,
是心理咨询中常用的技巧
现在,我们都被大量引发焦虑的信息包围着。
偶尔确实能看到一些令人稍感安慰的信息,但大多数都令人感到痛苦、不安、困扰。
在我为来访者进行的几乎所有心理治疗中,我都会花些时间分享应对压力与不确定性的技巧:
![]()
正念冥想及呼吸训练、ACT(接纳承诺疗法)及DBT(辩证行为疗法)中的技巧,
写日记、轻拍身体、亲近自然,
花时间独处、专注于工作,
休闲娱乐、与他人交流,
以及好好吃饭,好好锻炼——
在人生的任何时候,这些都是自我放松、自我安慰的重要方法,尤其在我们努力应对不确定性与压力时,作用更为显著。
![]()
分心,
能帮助缓解焦虑
尽管我认同“学会正视并接纳负面情绪而非逃避它们”很重要,但有些时候,分心能让你全身平静下来,从而降低接纳情绪的难度。
数一数房间里照片的数量、
感受脚下地毯的触感、
![]()
阅读或收听播客/音乐、外出散步,
或是暂时远离所有新闻来源——
这些分心的行为都可以让你的身心得到充足休息,之后再能继续你的日常生活。
![]()
分心,
能解释情绪背后的深层动因
有时,更具创意的分心活动不仅能帮你应对困境,还能揭示出你焦虑情绪背后的深层原因。
例如,我曾经的一位来访者小乔,饱受头痛、恶心和体重下降的折磨。
她寻求医生的帮助,医生给她做了血液检测,进行了全面的身体检查。可医生告诉她,她除了鼻窦有些堵塞外,她身体状况很好。
小乔告诉我,那位医生说所有的症状都“只存在在她脑子里”。
“这话对你有帮助吗?”我问。
“没有,”她说,“反而让我觉得自己是在无病呻吟。尽管我真的瘦了,也清楚自己确实很难受。”
我点点头,又默默坐了一会。我在思考我该怎么回复她。
那位医生的言论让我愤怒。
在当下我们对身心联系的认知下,即使小乔的身体不适是因为心理原因,但这些感受都是真实的。
我最终决定把我的想法和小乔分享。
我说,“我不理解为什么到现在还有人说出那样的话。但是,你知道你感受到的一切都是真的,是吗?”
她摇了摇头,“我也像那样怀疑。我努力练习相信自己的感受,甚至当别人否定我的时候。可是那个人是医生,他该了解这些事,所以我怀疑我自己。”
我问小乔,“你觉得,为什么那个医生说出那样的话。”
我知道,对小乔、对许多人,试着去想别人为什么这样想,这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我们的想法。这个过程叫做“心智化”。
![]()
一开始,她说,“没什么想法。”我默默等她。
她开始慢慢告诉我她想象中的他,他的思维是怎样的。
之后她开始创造了一个故事——
关于那个医生的父母、童年,为什么他选择成为医生,他是否结婚、他可能有几个孩子,和朋友在一起时他的样子。
最开始这个故事还和现实相关,但渐渐地,小乔编了一个荒诞迷人的童话。
![]()
在这个童话里,这个男人一出生是一条龙,后来失去了他的父母,他为了被社会接纳变成人类。
当她讲完故事时,我们哈哈大笑以至于没法继续聊天。
是结束对话的时候了。我问小乔感觉怎么样。
她说,“我感觉好多了。我的脑袋完全不疼了,甚至我觉得我回家还可以吃个三明治。”
心智化通常不是分心的行为,但是,编个奇幻的故事
——或者去读一个、听一个这样的故事,
都可以帮助我们离开糟糕的情绪,
也给我们时间去冷静、放松身心,恢复健康的运转。
![]()
在我们下次心理治疗时,我问小乔,她有没有再想过她编的那个关于医生和龙的故事。
“我把那个故事讲给了我丈夫听,”她说“他像我们那样哈哈大笑。”
“关于这个故事你还有别的其它想法吗?”我问。
她有些害羞说:
“也许我的想法有点傻,我想它可能有些心理学意义。那个医生唤醒了我以前所有的自我怀疑——
所有我和你尝试去改变的我对自己的看法。
在故事里,我把他变成龙,让它成为了我心里的怪兽,但是当把它变成一个孤儿龙,还不得不模仿他身边的人类时,出乎意料地,这让他更有人性了。”
她笑了,“这样一来,我就不必接受他对我说的每一句话。”
小乔的焦虑可以被理解。她和丈夫经济困难,同时打两份工,每天都担忧自己随时会被解雇。
他们的一个孩子得了病,需要的医疗护理,他们几乎负担不起,而另一个孩子最近从可爱的10岁,来到了困难的前青春期阶段,也让他们手足无措。
![]()
![]()
从分心中更了解你自己
在我们讨论完她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后,她对我说:
“这很有趣。每次见到你,我都会感觉好一些。你并没有把问题解决掉,我也不需要别人来帮我解决问题。
我很坚强,我丈夫也是很好的搭档。生病的感觉,或许就是那种被压垮、感到无助的感受吧。而那个医生的话,反而加重了这种感觉”。
“但把他想象成一条龙的故事……让我记起了自己的故事。
我这一生都在努力适应别人。你知道上次会谈后我意识到了什么吗?
我也是一条龙。我能喷出火焰。
我也能应对这些事情。”
![]()
下次当你感到压力山大时,不妨试试让自己分会儿心。
之后再问问自己:从这次“分心”中,你了解到了怎样的自己?
或许你会在这段分心的时光里,发现一两个藏在深处的专属优势。
End
作者 | F. Diane Barth, L.C.S.W.,是一名心理治疗师和精神分析师。她在纽约私人执业,服务面向成人、青少年、个体、家庭。她拥有哥伦比亚大学文学学士学位(B.A.)和社会工作硕士学位(M.S.W.)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进行修改和增删。
翻译 |一杯咖啡英语心理编译小组 阿强(257)
校对 |一杯咖啡英语心理编译小组 校对团队
编辑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编辑 海明
联系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邮箱 coffeepr@qq.com
再推荐你几篇好文章
关注本公众号,回复【会员】,加入一杯咖啡会员社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