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具的 “伤口”:都是生活的记号二、给旧家具 “治病”:新的更暖心三、家具的 “偏心”:藏着家人的习惯四、租房里的 “临时家具”:也能装下生活
![]()
我家衣柜门的漆皮掉了一块,露出里面浅棕色的实木,是去年我搬行李箱时撞的。当时我急着赶早班高铁,箱子角狠狠蹭到柜门,“咔嗒” 掉下来一小块漆,我蹲在地上捡漆皮时,妈妈还在旁边念叨 “慢点慢点,箱子没坏就行,漆掉了不碍事”。后来我把那块漆皮收在抽屉里,想着有空补一补,结果直到现在,那块 “小伤口” 还留在那儿。妈妈每次擦衣柜都会特意绕开它,偶尔还会摸一摸说:“这样也好,下次你再搬箱子,一看这印子就知道躲着点了。”
客厅的茶几面更 “惨”,边缘有一道深痕,是我弟小学时玩遥控车划的 —— 那时候他刚买新遥控车,在茶几上转圈跑,结果车轱辘勾住桌布,连车带布拽着划过去,留下一道长长的印子。他当时吓得哭了,以为要被爸爸骂,没想到爸爸只是拿砂纸轻轻磨了磨说:“没事,以后玩车记得放地上。” 现在那道痕还在,弟每次回家看到都会笑:“小时候真能折腾,这茶几也算陪我闯过祸。”
茶几中间还有个圆形的白印,是去年春节我们围坐吃火锅时,砂锅没放隔热垫烫出来的。当时妈妈正夹着羊肉往锅里放,突然 “滋啦” 一声,砂锅底贴着桌面就烫出个印子。爸爸赶紧把砂锅挪开,摸着印子说 “可惜了”,可转头又笑着说 “没事,明年春节还在这儿吃火锅,让这印子再陪咱们几年”。现在每次擦茶几,看到那道划痕和白印,就想起弟哭鼻子的样子,还有一家人围着火锅热气腾腾的笑声 —— 这些 “伤口” 拼在一起,就是我们家最实在的日子。
![]()
奶奶房间的旧藤椅,去年夏天开始 “吱呀” 响,坐上去还会往一边歪。爸爸找了根粗麻绳,周末早上蹲在阳台修了半天 —— 先把松了的藤条一根根拆下来,有的藤条断了,他就从老家带来的旧藤筐上拆藤条补上,编到一半还让奶奶坐上去试试 “松紧度”。奶奶扶着扶手慢慢坐下,晃了晃说:“再紧点,不然我坐上去还得歪。” 爸爸又调整了两下,最后用剪刀把多余的藤条剪掉,还在接口处缠了圈细麻绳加固。修完后奶奶每天都坐在上面晒太阳,摸着藤条说:“这椅子比你岁数都大,当年你爷爷送我的时候还是新的,现在修好了,还能再坐十年。”
我自己也给书桌 “治过病”。之前书桌的抽屉拉不动,我蹲下来看,发现是里面卡了半根铅笔 —— 应该是我弟上次写作业时掉进去的。我用镊子掏了半天,才把铅笔头夹出来,可抽屉还是不顺滑,拉的时候 “咯噔咯噔” 响。妈妈看到了,从厨房拿了块肥皂,在抽屉轨道上蹭了蹭说:“试试这个,以前你爷爷修抽屉都用这办法。” 我照着试了试,果然抽屉拉起来顺畅多了。现在每次拉开抽屉拿笔记本,都会想起当时蹲在地上抠铅笔、蹭肥皂的样子,比买一张新书桌还开心 —— 好像自己也学会了给家具 “治病”,留住了一点旧时光。
家里的旧木床也被爸爸修过。去年冬天,床板突然 “嘎吱” 响,每次翻身都能吵醒妈妈。爸爸周末早上把床垫掀开,发现有块床板断了,他没买新的,而是找了块老家带来的旧木板,比着断板的尺寸锯好,再用钉子固定在床架上。钉钉子时他怕吵醒邻居,特意用钳子夹着钉子慢慢敲,额头都渗了汗。修好后晚上睡觉,我特意翻身试了试,果然不响了。爸爸笑着说:“这旧床结实,修修还能用,买新床还得适应半天。”
![]()
家里的餐桌旁,有把椅子永远放着一个棉垫,是给奶奶准备的。她腰不好,坐久了会疼,妈妈就找了块厚棉布,缝了个带牡丹花纹的垫子,每次吃饭前都会先把垫子铺好,还会用手按按说:“今天垫子里的棉絮没跑,坐着舒服。” 有次我不小心坐了那把椅子,奶奶赶紧说:“快起来,那垫子是给你垫腰的。” 现在连我家猫都知道,那把带垫子的椅子是奶奶,每次跳上餐桌旁的椅子,都会特意绕开它,跑去坐旁边的空椅子。
我的书桌抽屉也有 “偏心”—— 最左边的小抽屉,专门用来放我的发卡和橡皮。里面的格子是爸爸用硬纸板隔的,他怕小物件混在一起难找,还在每个格子上贴了小标签,用马克笔写着 “发卡”“橡皮”“小夹子”。标签纸都有点卷边了,还是我小学时他帮我弄的。现在我早就不用那些彩色橡皮了,但每次打开抽屉看到标签,还是会想起他蹲在书桌前,拿着剪刀一点点剪纸板的样子 —— 当时他还问我 “格子分大一点还是小一点”,我说 “要能放下我的小兔子发卡”,他就特意把放发卡的格子留大了些。
爸爸也有他的 “专属家具”—— 阳台的旧躺椅。那是他年轻时买的,椅面是帆布的,边缘已经磨得有点发白,扶手处还缝了块补丁,是妈妈用旧牛仔裤改的。每天晚饭后,爸爸都会躺在上面看报纸,躺椅会 “咯吱咯吱” 响,他说 “这声音听着踏实”。有次我想试试,刚坐上去他就说:“小心点,这椅子只认我,你坐容易滑下来。” 其实我知道,他是怕我把椅子坐坏了 —— 那把躺椅陪他看了十几年报纸,上面还留着他不小心洒的茶渍,是他舍不得换的老伙计。
![]()
去年租房时,我没买新家具,大部分都是在二手市场淘的。那张折叠桌才五十块,是个阿姨转卖的,她说 “孩子上大学了,这桌子用不上了”。桌面有点变形,左边比右边低一点,每次放杯子都要找个平稳的角,不然水会洒出来。我给它铺了块格子桌布,是妈妈织的,上面还绣了朵小太阳花,铺上去后,桌面的变形好像都不明显了。桌角放着我常看的书和一个小台灯,晚上加班时,台灯的光落在桌布上,暖乎乎的,像在家里一样。
书架是拼插款的,在二手群里淘的,才三十块。组装的时候发现有一块板拼反了,我拆了好几次都没弄对,最后干脆就那样歪着用。书架上除了书,还摆着我从家里带的小摆件 —— 一个妈妈织的小毛线熊,耳朵有点歪;还有小学时得的小奖杯,底座掉了块漆。有次朋友来做客,靠在书架旁说:“你这书架看着歪歪的,却挺有味道。” 我笑着说:“它跟我一样,在这小出租屋里凑活过,却也挺开心。”
最让我喜欢的是淘来的二手沙发,浅灰色的,有点脏,我花了一下午把沙发套拆下来洗了,晾干后套回去,居然跟新的一样。沙发上放着我从老家带来的抱枕,是奶奶缝的,上面有个歪歪扭扭的 “福” 字。周末的时候,我会窝在沙发上看电影,把抱枕垫在腰后,感觉比家里的大沙发还舒服。有次妈妈视频,看到我坐在沙发上,笑着说:“这沙发看着不错,你之前说的‘破椅子’好多了。” 我说是啊,虽然是二手的,但每次坐上去,都觉得这小出租屋有了家的样子 —— 原来家具不用多新多贵,只要摆上自己喜欢的东西,就能装下实实在在的生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