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硬折扣超市”似乎成了热门生意,传统商超、生鲜平台纷纷加入的同时线上电商外卖平台也将目光瞄定,共同将“硬折扣模式”推向高潮,与通过销售尾货、临期食品实现低价不同,硬折扣模式主要是通过供应链优化减少中间环节,实现可持续低价,因此也备受市场青睐。
随着更多企业的入局和市场的不断成熟,硬折扣超市有望在未来零售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
![]()
多方入局,硬折扣超市成新蓝海
折扣超市凭借“高性价比”的优势在中国乃至全球市场中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其中“硬折扣模式”更是凭借精简SKU、砍掉中间商、源头直采等一系列供应链变革举措席卷我国零售业。据《2025中国零售行业展望》数据显示中国硬折扣市场2024年规模突破2000亿元,渗透率仅为8%,而德国和日本的渗透率分别为42%和31%,广阔的发展前景更是吸引了越来越多玩家入局。
自联华华商推出联华富德、叮咚买菜推出叮咚奥莱后物美在北京一口气开出六家名为“物美超值”的折扣店,除了传统商超、生鲜电商平台布局外线上外卖平台也盯上了这块蛋糕,前段时间,美团旗下聚焦硬折扣零售的“快乐猴”超市8月底将在杭州开业,2025年计划开设10家门店,未来计划要开1000家门店;京东也宣布8月将在江苏宿迁、河北涿州共开出5家京东折扣超市;盒马推出的硬折扣零售超市品牌盒马NB也在加速扩张。
硬折扣超市主要是通过发挥供应链优势、减少SKU并加大自有品牌商品的方式,达到“低价超值”的目的,以某硬折扣超市为例,其总体SKU约1300个,仅为大卖场SKU数的15%;其中自有品牌商品占60%以上;另一品牌的折扣超市SKU在1000—1200个左右,其中生鲜商品的占比更是超过了60%,客单价在35—50元的区间,据了解该品牌通过与优质供应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有效降低了中间环节成本,价格相较于市场同类产品低15%—20%。
在多方入局的大环境下我国硬折扣超市业态竞争愈发激烈,有竞争就有进步,在市场愈发成熟后有望推动零售行业朝着高质量发展。而且这两年在政策方面也有支持,2025年商务部《零售业提质增效行动方案》中提出“优化商品结构、降低流通成本”,与硬折扣超市的运营理念高度契合,这进一步为我国硬折扣超市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即时零售基因铸就差异化壁垒
近期线上外卖平台纷纷加码硬折扣超市引发行业关注,据了解在这些平台对外放出即将开店的消息之前,相关的准备工作早已开始,某平台是在去年的6月和12月分别在北京的房山区改造了两家华冠折扣超市做试点;某平台在4月上线了一个名为“快乐猴”的微信小程序,认证主体杭州象鲜科技有限公司,隶属美团小象超市体系,后续相关消息越来越多,直到近期才证实“官宣”。
实际上这一举动并不奇怪,这两年市场对性价比、质价比的需求越来越高,硬折扣的发展潜力愈发明显,这对竞争激烈的外卖行业而言无疑是打开了一个新增长点,而且对于外卖平台而言布局硬折扣在一定程度上有着一定的业态加持优势。以某平台为例,依托数百万骑手组成的即时配送网络,其硬折扣超市有望实现“门店3公里内30分钟达”且配送成本能摊薄至行业平均水平的60%,这意味着消费者在线下比价的同时还能享受“线上下单、线下快速收货”的便利。
高效率的配送服务是现在硬折扣超市的痛点之一,在互联网平台高效率配送的影响下,市场对于商超线上下单+线下配送服务的需求越来越突出,自2023年各大商超就纷纷喊出了30分钟送达的口号,试图通过“提速配送”的服务来赢得消费者的青睐,但这背后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对于硬折扣超市这种本就薄利多销的经营模式而言无疑是巨大的压力。
这种融合模式是不少发展多年的硬折扣超市始终没有突破的瓶颈,而外卖平台则“与生俱来”,对于外卖平台而言布局硬折扣超市不仅能够顺应市场需求,还能够充分发挥其即时配送网络的优势,实现差异化竞争。未来通过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或许还能够进一步提升硬折扣超市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为消费者带来更加便捷、高效的购物体验,从而闯出另一片天地。
搅乱零售市场现状
当越来越多硬折扣超市涌现,传统零售市场必然会受到冲击,从价格来看,同样为五公斤装品牌大米超市标价38元,硬折扣超市标价写着33.9元;750毫升装的同品牌洗发水零售店卖48元,这里只要42块五元;同品牌同规格的牛奶的价差达到七元等等,据了解二十种常用商品对比清单显示后者平均折扣在百分之十三上下。现在消费者在多元消费渠道的对比中对商品价格愈加敏感,自然会选择性价比更高的商品。
这进一步推动了硬折扣超市发展的同时传统商超的市场份额也将受到挤压,有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3年间全国超市总数从约15万家下降至约12万家,三年内减少了20%以上。面对硬折扣超市带来的价格优势,那些依赖高毛利、高价格策略的传统商超已经陆续进行调改,有的向精品化、场景化方向转型,以独特体验突围,有的想要以价格取胜等等。
此次线上外卖平台布局硬折扣超市后当地的商超也迅速做出反应,比如某平台选择河北涿州作为硬折扣超市业务布局点,原因是其属三线消费市场,当地零售业态以传统商超与夫妻店为主,缺乏标准化、规模化的折扣连锁品牌,突围机会很高。消息传出后当地一家连锁超市紧急调低三百款商品价格,海报上特意标注“天天折扣”;社区团购的提货点新增冷冻柜,冷冻鸡翅的价格调低五毛钱,足以见得对传统商超的冲击力度之大。
但从传统商超的调改过程看,更像是被新零售“打着走”,在应对硬折扣超市的冲击时,往往缺乏系统性的规划和长远的战略眼光,更多是在短期内采取应急措施,试图通过价格战等手段挽回消费者,但这种策略很难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商超的困境。硬折扣超市的崛起本质是零售业一次深刻的效率革命,它既在重塑消费价值标准,也在倒逼整个行业向着更加高效、透明、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方向发展。面对这场冲击,传统零售需要在效率提升与价值创造上寻求突破,或许还能在新浪潮中寻得立足之地。
![]()
对手环伺,竞争白热化
虽然线上电商外卖平台布局硬折扣超市在即时零售、下沉市场等方面有着独特优势,但在这片蓝海中想要占据一席之地并不容易,从横向来看,外卖巨头依托其强大的即时配送网络和消费基础,在硬折扣超市领域迅速铺开业务,试图通过高效配送和价格优势吸引消费者。而一些电商巨头也不甘落后也纷纷进军硬折扣市场,三大知名外卖平台接连下场后赛道已然十分拥挤,未来态势如何仍充满变数。
实际上硬折扣模式在我国已经发展多年,纵向来看,除了这两年入局的知名商超及外卖平台外,还有一些在硬折扣领域深耕多年的零售品牌,比如德国品牌奥乐齐在中国的销售额达到20亿元,虽然门店数量只较2023年增加了5家,但实现了销售额的翻倍增长;湖南品牌乐尔乐年销售额突破500亿,它们凭借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供应链积累,在领域内已经拥有了稳固的地位。
尤其是奥乐齐作为硬折扣超市领域的先行者,已经在市场上建立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和用户基础。截至目前门店数量78家门店且主要集中在江浙沪地区,正是这样高度集中的门店区域可以摊薄物流和供应链成本,使其在产品价格上更具优势,据悉旗下9.9元产品的占比达到1/4左右,这是刚起步的线上平台难以匹敌的高度。
在商品种类上,电商平台800平的门店面积相对较小,与自有品牌占比达到90%,SKU精简至1600种左右的某零售品牌相比商品种类相对较少。接下来这些平台应当思考如何在较小的门店面积内,实现商品种类的合理配置,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在服务方面,虽然依靠生态优势能够保证半小时达,但有品牌也已经实现了仓店一体配送,另外线下零售的服务还包括店内的购物体验、售后服务等,线上平台在服务的专业性和细致程度上可能难以与已经在市场上深耕多年的零售品牌相抗衡。一些传统超市经过改革也颇有重新焕发生机的势头,也对其拓张造成一定阻碍,线上平台靠硬折扣突围之路可以说是步步荆棘。
![]()
供应链深度的巨大考验
在某硬折扣超市一盒30枚普通无抗鲜鸡蛋标价13.90元,950毫升鲜牛奶只卖7.80元,“货架上每类商品数量明显减少且不少商品比社区电商平台还便宜”是大部分消费者的反馈,硬折扣超市也正是凭借“价优质量”在消费降级的大环境下迅速发展,但想要做到这一地步对于零售品牌而言则需要在供应链上不断深耕。
比如某品牌通过185个盒马村实现蔬菜24小时直达并将损耗率降低60%;某品牌则依靠精简SKU和90%自有品牌让商品周转效率提升3倍;某品牌更是将SKU精简至1300种,人员配置仅有20多人并设置多点自助收银系统,大幅降低人工成本。正是这一系列举措让硬折扣超市实现了成本的有效控制和效率的大幅提升。
供应链的稳定性作为硬折扣超市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也是线上平台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跨越的一道难关,与那些在零售领域深耕多年的成熟企业相比,其供应链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只不过想要建立高效的供应链体系并非“动动嘴皮子。
对于硬折扣超市而言,要实现源头直采、降低物流损耗、保证商品的新鲜度和品质的前提是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由于线上平台主要从下沉市场切入,区域消费差异明显,如何构建“全国供应链+区域化运营”体系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从发展多年的硬折扣超市布局也能看出其对供应链的重视度,比如深耕华东、围绕京津冀、集中在江浙沪等,而且在扩张时并未采取大规模扩张的方式而是聚焦于自身熟悉的区域,这主要也是考虑供应链的辐射能力和配送效率。线上平台也需在扩张时加以重视,避免出现供应链断裂、商品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从而影响品牌形象和发展目标。
线下运营经验匮乏
线上平台品牌正向布局硬折扣超市与其本身就拥有丰富的市场发展空间有关,也与其符合当前的市场需求相联系。有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折扣产品带来的增量销售份额增长61.1亿美元,全球折扣零售渠道增长8.2%,是过去一年增速第三快的零售渠道。与此同时线下渠道重点快消品的销售额出现了下滑,数据显示,2024年1至11月全渠道重点快消品销售额同比增长3.8%,其中线上渠道以10.8%的增长率强势领跑。
虽然这些平台在线上可以说是如鱼得水,但在线下精细化运营经验的匮乏或将成为阻碍硬折扣模式生根发芽的坚硬壁垒。因为线下零售与线上业务有着本质的区别,从店铺的选址、装修,到商品的陈列、销售,到顾客的服务体验,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细地运营和管理。像大润发、永辉这样的传统零售巨头也是历经数年才逐渐摸出商品周转、损耗控制的门道,有数据显示生鲜行业普遍损耗率在20%~30%,永辉却能将生鲜损耗率控制在3%~4%。
对于在此方面经验不足的线上平台来说稍有不慎就可能影响整个业务的盈利能力和口碑。比如选址不当可能导致客流量不足,装修风格与品牌定位不符可能影响消费者体验,商品陈列不合理可能导致销售转化率低下,服务体验差则可能导致顾客流失,就像costo因选址偏远、包装过大、配送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在我国“水土不服”、发展受阻一样。
更深刻的冲突在于商业逻辑的本质错位,线上平台擅长以补贴换规模、以亏损换流量;而硬折扣的精髓在于通过低成本高效率实现可持续盈利,若线上平台仍将“烧钱换市场”的互联网思维复制到线下就会遭遇供应链与运营的双重考验。零售业的本质终将回归效率与体验的平衡,这句话对任何企业都通用,未来谁能领悟并将其运用到线下运营中谁才更有机会赢得市场。
![]()
格局重塑似乎已成定局
硬折扣模式兴起是零售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不仅代表着消费者对性价比、质价比追求的市场响应,更预示着整个零售行业在效率与体验上的深刻变革。当互联网巨头强势入局、传统零售在艰难转型,零售业的棋盘就已经被打乱,一个全新的格局正在尘埃中显露轮廓,未来随着硬折扣超市模式的不断成熟和拓展,格局重塑将成定局。
从消费市场角度分析,随着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大众消费正经历从“感性满足”向“精打细算”的集体转向,有调研数据显示70%的消费者将性价比作为重要考量因素,同时有60.7%的消费者对质价比更加重视,突显其对品质升级的追求。这种“价格敏感+品质苛求”的理性消费观,正好与硬折扣超市所主张的“优质低价”理念不谋而合。
5块钱12瓶的矿泉水、7.8元的鲜牛奶等成为硬折扣超市的招牌,这些价格远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的商品迅速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关注,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当消费者习惯购买低价商品时就会默认其价值就是这些,硬折扣模式是通过整合供应链的方式降低成本,从而实现价格上的优势,但传统商超或其它零售做不到这样,长期下去市场份额就会受到挤压。
未来传统零售模式也会拥抱变革,加速效率提升和模式创新,以适应市场的新趋势。硬折扣超市的崛起不仅是对传统零售模式的一次冲击,更是对整个零售行业的一次深刻启示,其崛起是消费趋势与效率革命共同驱动的必然产物,未来只有不断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变化,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行业思考:零售市场这两年变化莫测,折扣超市的出现不仅改变了消费者的购物习惯,也对传统零售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今年硬折扣赛道又突然涌入了不少玩家,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未来有望在零售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