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会泽公园的一个老地方,经常会有一个做糖画的小摊子。
摊子上摆有手绘的转盘。花钱转一次,有龙、凤凰、孔雀、花篮、草帽等一些较为复杂的画,也有小鱼、小兔、老鼠、花朵等一些较为简单的画。
![]()
在会泽公园摆摊的“糖画爷爷”
孩子们是这个小摊的常客,叽叽喳喳,猜着自己能转到啥。“糖画爷爷,我的是画条龙。”一位小朋友兴奋地说。
孩子们口中的“糖画爷爷”名叫罗加德,会泽县钟屏街道以则社区人,家门口有棵老槐树。
和这棵百年大树一样,罗加德的糖画手艺也是代代相传。23岁那年,罗加德接下了父亲的担子,一头挑着糖料和工具,一头挑起生计和热爱,当起了手艺人。
“农闲时节就出来补贴家用,天还没亮就出门了,带着干粮,晚上9、10点钟收摊回家。”说起36年的糖画生涯,他总是笑着几句话就带过了。
如今,糖画手艺对于他来说,不再是谋生手段,只为爱好与传承。
这个转变得益于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整体推进,也来自云南中烟红云红河集团曲靖卷烟厂坚持了10年的对口帮扶。
从2015年开始,十年间,道路、路灯、引水工程、村组活动室、卫生室等项目一一落地,罗加德亲眼看着自己居住了大半辈子的家乡越变越好了。
这种好,是一场举全国之力敢打必胜的战役,也是一个企业从未改变的初心与使命,更是无数人在累累光阴中倾尽心力的付出。
其实,时光的加持,无论是对一个地方、一种手艺、还是一个人来说,常常是无声无息的,就像当你仔细看一个糖画的完整制作过程时,会忘了时间在走。
只见罗加德捏着铁勺、在锅里小幅度地搅拌已经熬好的糖浆,舀出,手腕在大理石板上来回起伏,糖浆缓缓地拉成线,在石板上蜿蜒游走,停顿时猛然收力,控制着不让糖丝乱飞,一条栩栩如生的龙跃然石板上。一气呵成,时间也不过一分钟。
这还没完,趁着热乎,拿上一根竹签轻轻按压在刚刚作画过程中的两处停顿点,那里的糖浆稍厚一些,刚好将竹签粘得稳稳当当。
![]()
不到一分钟,罗加德便做好了一条龙
“做了这么多年,最快乐的时候就是把做好的糖画递给小娃娃的那一刻。小娃们全都是笑着接过的,还会说声‘谢谢爷爷’。”
无数个这样的瞬间太幸福,太美好,罗加德放不下。
正如在连续10年的帮扶过程中,从未忘记生活好起来之后,乡亲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同样值得被看见。帮助地方挖掘整理“海腔”文化,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政策转换成唱词村村传唱,为宣传队捐赠演出服装和乐器……每一点微小的努力,只为让这些根植于时光深处的美好被更多人看见和记住。
2021年12月,罗加德被列为曲靖市糖画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有了政府的大力支持,罗加德脸上的笑容更多了。
从老一辈人眼中“甜甜的奢侈品”,到中年人心中童年时与父母一同逛庙会,转糖画的美好回忆,再到如今小朋友手中区别于流水线制作的、千篇一律的“糖果”,这个用竹签撑起的古老而传统的中国味道,是萦绕舌尖的美,是历久弥新的甜。
云南网通讯员 武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