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于周二表示,全球未能实现将气温上升幅度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的核心气候变化目标,且未来十年内很可能突破这一阈值。
年度《排放差距报告》指出,由于各国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该气体是全球变暖的主因)方面行动迟缓,如今已明确,世界将超出2015年《巴黎协定》的核心目标——至少会出现暂时性超标。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强调:“这种超标局面将难以逆转,需要更快、更大幅度地削减温室气体排放,才能最大限度降低超标程度。”
报告主要作者安妮・奥尔霍夫表示,当前大幅削减排放虽能延缓超标发生的时间,“但我们已无法完全避免排放超标的情况”。
2015年签署的《巴黎协定》中,各国承诺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较工业化前水平高2摄氏度以内,并力争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
然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指出,即便各国兑现最新作出的减排承诺,未来全球气温仍将上升2.3至2.5摄氏度。
![]()
这一预测比联合国一年前的预估低了约0.3摄氏度,这意味着包括二氧化碳各国今年宣布的新减排计划并未显著缩小排放差距。
此次研究结果也给本月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30)带来更大压力。各国将在此次会议上探讨如何启动并资助更快速的行动,以遏制全球变暖。
《巴黎协定》的温度目标源于科学评估:全球变暖每加剧一步,都会使热浪、干旱、野火等极端天气的发生频率和强度提升。
例如,气温上升2摄氏度时,暴露在极端高温下的人口比例将增加一倍以上,而升温1.5摄氏度时则不会出现这一情况;升温1.5摄氏度会摧毁至少70%的珊瑚礁,若升温达到2摄氏度,珊瑚礁摧毁比例将升至99%。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还提到,就目前各国已实施的政策来看,未来全球气温还将进一步升高,升幅约为2.8摄氏度。
不过全球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十年前《巴黎协定》签署时,地球气温预计将上升约4摄氏度。
但受各国燃烧煤炭、石油、天然气推动经济发展的影响,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仍在持续上升。
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统计,2024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增长2.3%,达到577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