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江源新闻客户端讯(记者包拓业 报道)10月底的青海高原已寒意渐浓,但在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康杨镇的一处温室大棚内,却是一派热带景象。白恒玮仔细查看着火龙果的长势,这些原本生长在南方的水果,如今在海拔2000多米的尖扎县茁壮成长。
“我们成功试种了11种热带水果,去年产值达230万元。”白恒玮笑着告诉记者。他所在的青海高原祥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正是尖扎县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一个缩影。
在“山水黄南 高原天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引领下,尖扎县探索出一条产业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径。从热带水果到冷水鱼养殖,从万头生猪到特色肉驴,一批优质农畜产品正从这里走向全国市场。
产业融合:热带水果“北迁”记
2019年,尖扎县开始实施“南果北种”项目。五年间,这项尝试从最初的科研探索,发展成为集农业生产、旅游体验、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综合产业。
“消费者不仅能购买到来自高原的绿色有机热带水果,还能在基地体验种植乐趣,感受高原与热带水果碰撞的独特魅力。”白恒玮介绍,该公司通过热带水果种植项目,累计提供务工岗位三千余人次,发放工资及大棚租金60余万元,有效带动了当地居民就业增收。
明年,该公司计划新增种植面积300亩,通过优化种植技术与管理模式,持续提升热带水果的产量与品质,以满足全国中高端水果市场对绿色、健康产品的需求。同时,公司计划解决100名务工人员就业问题,通过“岗位+技术”的模式,向当地农户传授热带水果种植技术。
多点开花:特色产业激发县域经济新活力
尖扎县的产业融合发展不止于热带水果。在昂拉乡公伯峡水库,青海联合水产集团有限公司的冷水鱼养殖项目也已形成规模。该公司现存成鱼60万尾,计划到2026年末达到年产2000吨,实现产值过亿元目标。
在坎布拉镇,青海讴赅瑞养殖有限公司实施的万头生猪养殖项目,已带动吉利村及周边147户农户,脱贫户年均增收1.8万元。公司通过“三免一补”计划,免费提供仔猪、技术培训、防疫服务,带动6个村492户开展家庭养殖。
措周乡肉驴养殖合作社则开启了特色畜牧业发展之路。2024年7月,合作社首次分红发放16万元,覆盖209户984名群众。面向2025年,合作社制定了清晰的提质扩容计划,围绕“完善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扩大品牌影响力”三大目标展开。
品牌引领:“山水黄南 高原天品”助推高质量发展
在尖扎县产业园区,15栋标准化厂房已竣工并投入使用,入驻企业23家,2024年产值达4200万元。园区不仅为企业提供发展空间,还通过屋顶光伏项目,为打造零碳产业园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品牌引领是产业成功的关键。”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山水黄南 高原天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创建,为全县绿色有机农畜产品提供了统一的质量标准和市场形象,帮助企业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据统计,尖扎县产业园区去年吸纳灵活就业人数约达300人次,并不定期开展农牧民手工技艺培训,传承和发展民族手工技艺。园区还持续加强对农牧民技能培训和示范带动作用,提高农牧民自身技能。
未来展望:绿色有机输出地建设步入快车道
随着一个个产业项目落地生根,尖扎县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已初见成效。产业融合不仅提升了“山水黄南 高原天品”品牌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更带动了当地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多元化活力。
“我们的目标是让黄南州的优质农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同时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黄南州农牧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推动农牧产业提质升级,为黄南州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
从热带水果到冷水鱼养殖,从专业合作社到产业园区,尖扎县以“山水黄南 高原天品”品牌为引领,正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在这片高原土地上,产业融合发展的故事还在继续书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