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评论员 张雪
据近日上观新闻报道,有求职者在应聘“展会充场500人”的兼职时,很快被拉入一个群聊,结果按要求留下个人信息后,不仅群聊被直接解散,招聘方也消失得无影无踪。记者调查发现,在各大社交平台上,“简单充个人数,日结300元,全程无风险”的广告吸引了不少学生、上班族等群体参与“充场”,但这些看似轻松的兼职背后,往往隐藏着个人信息被批量收割、数字身份被窃取,甚至被卷入诈骗等多重风险。
在互联网上,“充场”指的是商家通过雇用大量兼职人员,利用他们的身份信息,批量完成新用户账号注册、APP下载等任务,帮助网络平台快速提升数据。一段时间以来,各类“充场”兼职信息在一些社交平台并不鲜见,其通过“高薪日结”“无门槛”“无风险”等诱人标题吸引了不少人。
“充场”兼职的核心内容,就是要求参与者提交身份证、银行卡、电话号码等个人信息,以完成各类APP或网络平台的实名认证。有时甚至要求参与者将已经绑定好个人信息的社交账号,更换为工作人员提供的手机号和密码,然后工作人员堂而皇之地使用“本人”账号发布信息,招收下一批“兼职人员”。不难看出,“充场”兼职并不是为了帮人们“轻松赚钱”,而是在“收割”个人信息用于贩卖,进而牟利。而一旦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收集,后续的危害和风险往往是不可控的。
从更深层看,企业的健康发展,有赖于真实、及时的市场反馈。利用“充场”虽然能够提升客流,但这种繁荣只是假象,不仅会误导人们在消费、投资等领域的判断,还会让那些诚信经营的商家在“劣币驱逐良币”的环境下难以生存,最终破坏整个市场的信任基石。
铲除“充场”乱象,平台要肩负起相应责任,通过技术手段对囤积网络账号的行为进行有效限制;监管部门要加强执法,对相关黑色产业链及时进行打击;网民则要增强数字安全意识,不要为了眼前的小利,透支自己的安全和未来。
来源:中工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