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清晨6时,青岛市崂山区王沙路荷花村与王山口村的交叉路口,红绿灯准时切换。村民张大爷骑着电动车经过,不用再像以前那样频频刹车、左顾右盼。这个曾因“错位交叉”让村民“提心吊胆”的路口,如今标线清晰、车流有序。这是崂山区开展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百日集中整治行动的一个缩影。
![]()
截至10月底,青岛市崂山区道路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5.38%和18.75%,未发生较大以上交通事故。一组组数据背后,是一场从“点上除隐患”到“全域保安全”,再到“长效固成果”的治理实践。
“以前这路口,南北向的车刚拐过来,东西向的车就冲过来了,我亲眼见过两回剐蹭。”张大爷的话,道出了这个“错位交叉”路口的隐患。青岛市崂山区王沙路荷花村与王山口村的交叉路口因历史规划问题,行车路线混乱,不仅通行效率低,事故后责任认定也成了难题。
![]()
要整治,先找“病根”。青岛市崂山区道路交通安全办公室把这个路口当作“突破口”,牵头公路管理、公安交管、交通运输等部门,一头扎进现场开展调研,并挨家挨户征求村民意见。村民有人提议“加个显眼的标志”,有人建议“调整红绿灯时长”,这些声音最终都融进了“信号灯+标志标线”同步优化方案里。更重要的是,这次治理还摸出了“排查—会商—设计—落地—反馈”的闭环模式,为后续全域整治蹚出了路子。
青岛市崂山区既有城区的繁忙路网,也有农村的乡间小道,“城乡交织、新旧路网并存”的特点,让交通安全整治不能“一刀切”。为此,青岛市青岛市崂山区道路交通安全办公室搭建了“季度例会+月度分析+专题部署”的三级会议机制,把11个成员单位的责任压实,并推行“轮值办公”,这个月公安机关牵头,下个月交通运输部门接手,一起调研、一起暗访。15次联合调研、11次暗访下来,20项跨部门难题迎刃而解。
“百日集中整治行动不是终点,道路交通安全得天天讲、时时守。”这是青岛市崂山区上下的共识。在青岛市公安局交通管路支队崂山区大队指挥中心,“情指行”一体化平台屏幕上,车辆轨迹、卡口监控实时跳动,一旦发现超载、逾期未检的重点车辆,系统会自动预警,民警就能精准拦截。
为了防止隐患“反弹”,青岛市崂山区还常态化开展“回头看”,把问题盯紧抓实。如今,40处重点隐患点段、230处普通隐患的治理还在推进,青岛市崂山区正用一个个具体的行动,让“平安出行”成为百姓生活的常态。(通讯员 韩云龙 陈安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