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最新的议会选举结果,是打破了欧盟长期维持的援助乌克兰的一个共识。
前总理巴比什领导的ANO党一共是斩获了80个议会的席位,联合“自由与直接民主党”“机动车党”组成的执政联盟是以108席的多数席位锁定的政权,这一个联盟的核心主张之一,就是“调整对乌援助政策,优先保障本国民生”。
这一个政治的转向的背后,是捷克民众对于经济压力的一种直接的反馈。
![]()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25年9月数据显示,捷克GDP增速仅仅只有1.3%,通胀率是连续两年超过了8%,10月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进一步的提升到了8.5%。
具体到了民生领域,捷克统计局的统计调查是显示,当地的鸡蛋价格同比是上涨了30%,居民的电费涨幅达到了21%,基础的食品价格平均是上涨18%,普通家庭月均生活开支增加数百克朗。
![]()
已知现场对比的就是捷克和前政府24年对于乌克兰的援助力度非常的显著,仅仅是炮弹一下便输送了有150万枚,还参加了主导国际对乌克兰弹药供应的一个计划。
这一种“对外援助”与“对内民生”的资源分配的矛盾,是直接的反应在了民意当中:捷克统计局2025年10月份的民调显示5%。54的民众是认为对于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已经是拖累了本国的经济,反对继续大额的援助乌克兰的比例要比2023年上升了27个百分点。
![]()
巴比什以及其联盟正是抓住这一个民意的核心,直接把“停止无差别对乌援助、优先分配本国资源”作为了一个竞选的主轴。
他们提出的“政府不做他国后勤保障,捷克资源应服务捷克民众”等多个主张,相较于传统的执政党强调的“国际责任”“区域安全”,更加的贴合民众对于民生改善的一个迫切的需求,最终是推动了选票向反援助乌克兰的一个阵营的倾斜。
![]()
杰克的转向并不是个例,中东欧多个国家已经是显现出了类似的一个趋势。
斯洛伐克的总理菲佐2025年公开的表态“不再向乌克兰提供免费军事援助”,这个国家之前对于乌克兰的军事援助曾经是占到了GDP比重的达到3.22%,现在的通胀率仍然是维持在了9%。
![]()
匈牙利则是持续的反对欧盟对于乌克兰援助的统一政策,近期更加是推动了捷克和斯洛伐克两国组建了“民生优先”政策协调小组,要求欧盟援助乌克兰的决策需要经过27个国家一致的同意。
这一个气味的变化已经是引发了欧盟层面的应对。根据相关新闻,2025年11月2号的报道显示,欧盟内部是正在推动“中东欧成员国对乌政策协调机制”,试图想要遏制援助乌克兰立场分化的一个趋势。
![]()
但是从数据上来看,欧网的内部支持援助乌克兰的民意基础已经是出现了松动:德国2025年10月份的民调显示,支持对乌克兰长期援助的比例是从2023年的60%下降到了44%。法国的同类民调中,反对大额援助乌克兰的民众比例是达到了51%。
对于乌克兰来讲,捷克等国的政策调整将会直接影响援助的一个获取,乌克兰的经济部2025年11月份的评估报告是指出,如果说中东欧国家缩减援助的话,乌克兰零年的弹药采购成本或将会上涨30%以上。
![]()
并且欧盟对于乌克兰进入欧盟的谈判进程可能会延迟,预计年度援助资金缺口将会增加到80亿欧元,相当于是乌克兰全国公路网络年度维护预算的一个总额了。
从本质上来看,捷克的大选引发的政治转向是“民生优先”诉求对于传统外交共识的一种重构。
这一种变化并不是说国际责任的一种否定,而是对于资源分配逻辑的一个调整,当民众日常生活成本持续上升的时候,政策的重心向国内的民生倾斜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
欧盟如果说想要维持内部的一个协同,是需要在援助乌克兰的目标跟成员国的民生需求间找到一个新的平衡点的。
信息参考来源:
1. 央视新闻《捷克在野党赢得众议院选举 巴比什有望再次出任总理》(2025年10月5日)
2.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25年中东欧经济展望报告》(2025年9月)
3. 捷克统计局《2025年10月民生与经济状况调查》(2025年10月)
4. 上观新闻《中东欧三国欲推动政策协调 欧盟对乌援助共识面临考验》(2025年11月2日)
5. 乌克兰基辅经济部《2026年对外援助依赖度评估报告》(2025年10月)
6. 网易新闻《斯洛伐克调整对乌政策 总理表态停止免费军事援助》(2025年10月10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