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5月,江阴要塞中将司令孔庆桂辞职,这则消息像炸弹一样,瞬间在国民党官场引爆。
很快,推荐继任人选的文件就在蒋介石桌上堆积如山,胡宗南、顾祝同等国民党军界大佬,纷纷推荐了自己的亲信。
![]()
别看江阴要塞守军只有7000,还不如一个满编师的兵力,但江阴要塞司令却是个妥妥的“肥缺”。
首先,江阴要塞十分重要,素有“江防门户”之称,驻扎兵力虽然不多,但武器装备十分精良,拥有百门重炮,且要塞司令必须由蒋介石亲自任命,权力很大;
其次,江阴要塞作为巩固国民党长江防线的军事重镇,军费数额庞大且优先补给;
再次,江阴要塞控制着长江南北交通要塞黄田港检查站,并拥有大量产业,比如芦苇买卖、矿山开采权、农田租赁权,甚至在江阴棉纱厂有干股。
从1946年开始,孔庆桂就一直担任江阴要塞中将司令,仅两年时间,他就赚得盆满钵满,是国民党将领中的大富豪。
随着战争逐渐陷入不利,孔庆桂很有自知之明,认为继续恋栈的话,即便不死在战场上,也要被人举报丢职,与其这样,不如辞职去经商。
于是,孔庆桂主动给蒋介石写了个辞呈,蒋介石当然知道怎么回事了,便顺势批准,但由谁来继任要塞司令之职,是他需要谨慎思考的问题。
01
孔庆桂离职之前,向蒋介石提名了两个人,即炮兵61团团长李道恭和参谋长夏琦,胡宗南也推荐了亲信郑瑞充,顾祝同则推荐了苏北同乡、亲戚戴戎光。
![]()
孔庆桂晚年
当时,“国防部”初步拟定了一份候选人名单,李道恭排在第一,戴戎光排在第五。
如果不出意外,李道恭将成为继任江阴要塞司令,只待将名单送给蒋介石审批,由蒋介石下达任命状。
恰在此时,我党潜伏人员得知了这件事,便开始了一番运作。
早在1947年春,解放军转入反攻后,为给渡江作战做准备,我党成立了一个特别小组,由社会部长兼公安处长宋学武及江华、唐君照等人组成,主要任务是对江阴要塞进行策反。
当时,工作小组将目标定为国民党“国防部”三厅分管要塞业务的唐秉煜、一厅上校参谋吴广文及江阴要塞上校参谋处长唐秉琳。
这些人当中,唐君照、唐秉琳和唐秉煜是亲兄弟,他们一共兄弟五人,三人分别排行老二、老四和老五,而吴广文与他们则是姨表兄弟关系。
1947年11月,唐秉煜、吴广文、唐秉琳秘密入党,继续在国民党内执行潜伏任务。
组织经过谨慎考虑,认为戴戎光与唐日照是同学,其弟又是共产党员,有利于开展工作,便决定将戴戎光推上江阴要塞司令宝座。
为了让排在第五的戴戎光脱颖而出,唐秉琳、唐秉煜、吴广文可谓煞费苦心,他们在“国防部”到处托门子找关系,最后花了30两黄金,才通过军务局将戴戎光的考评材料列为最优,名字也上升到名单第一位。
![]()
戴戎光
后来,经经军务局局长俞济时审核,又经蒋介石召见,戴戎光最终被任命为江阴要塞司令。
戴戎光出身于黄埔六期炮兵科,毕业后曾赴日本留学,精通日、德、英三国语言,回国后参加抗战并跟随远征军远征缅甸,战斗经验比较丰富,尤其擅长炮兵。
戴戎光原本能有大好前程,却在抗战结束后坐了冷板凳,只当了陆军总司令部军被处处长,要不是顾祝同向他伸出援手,他恐怕要一辈子待在后勤部门了。
对于此次当选江阴要塞司令,戴戎光兴奋异常,他非常感激唐秉琳、唐秉煜、吴广文对自己的极力帮助,便打算投桃报李。
恰在此时,组织也考虑将地下党安排到江阴要塞任职,尤其要在戴戎光身边安插自己人,便授意唐秉琳、唐秉煜、吴广文找戴戎光活动。
不久,吴广文就放弃了“国防部”的安逸工作,当上了要塞守备总队队长;唐秉琳则被戴戎光擢升为炮台总台长;唐秉煜仍在“国防部”任职,继续充当“耳目”,同时兼任要塞工兵营营长。
02
经过一段时间观察,组织彻底搞摸清了戴戎光的底细,他其实早就看清了形势,对国民党取胜不抱任何希望,但被策反的可能性也不大,他之所以这么想当要塞司令,就是为了像孔庆桂那样大捞一把,然后带着家人远走国外。
于是,组织组织编抓住戴戎光只专注于捞钱,对军事不太关心的特点,进行了一番谋划。
![]()
唐秉琳、唐秉煜
一开始,江阴要塞就只有唐秉琳、唐秉煜、吴广文三位地下党,组织给他们下达的任务是:
绝对保密,取得信任,掌握兵权,大抓实力,利用敌人的招牌掩护自己,设法架空要塞司令,等待时机。
很快,三人就展开了行动。
三人先是安排唐仲衡以“流亡地主”的身份来到江阴,在城内建立秘密交通站,以便传递消息,协调工作及组织策反事宜。
1948年11月,按照组织要求,三人开始向江阴要塞基层进行渗透。
首先是炮兵总台观察员孟怀高,他是唐秉煜在黄埔军校的同学,经过多次接触和谈心,他坚定了加入地下党的决心,被唐秉煜举荐为炮台第一大台台长。
用类似的办法,三人又相继策反了第三中台台长毛介平、第二大台台长傅仲山、第二中台台长丁佩基、第六中台台长吴仲琪、工兵营副营长龙浒、通讯连副连长李容有、守备三大队队副曹炳三等人。
这些人之所以这么容易被争取,主要是因为战争局势开始对国民党不利,三大战役消灭了一百多万国民党军,国民党内部人心惶惶,都在思考退路,再加上三人巧妙地运用同学、同乡等关系进行劝说,使得一大批人弃暗投明。
![]()
剧照
原本,曹炳三应该是个比较难策反的人,因为他是红帮成员,而守备三大队的主要成分也都是苏北还乡团成员,但吴广文的父亲吴兆山是帮内元老,吴兆山亲自出面劝说,他虽然不情愿,但也只得照办。
在三人的努力下,戴戎光在不知不觉中被架空,江阴要塞的基层军权几乎都被地下党掌握。
不过,在渗透江阴要塞的过程中,也曾出现过几次危机。
那是在1948年冬,有几个从苏北逃亡到江阴和上海的地主曾向国民党江苏省保安司令部告密:
江阴要塞有一个姓唐的团长,他的哥哥是共产党,他也靠不住。
虽然没有明说唐姓团长是谁,但许多人怀疑是唐秉琳,因为唐秉琳曾当过要塞炮兵副团长,后来又当了总台台长,级别大致相当于团长,对号入座只能是他。
这件事对唐秉琳造成了极大困扰,上峰一度要求戴戎光进行严查,但戴戎光对他十分信任,并不相信他是地下党。
有一次,戴戎光参加国民党江苏省联席会议,包括省主席、保安司令在内的许多人都向他追问唐秉琳的情况,他却拍着胸脯说,“他是我的小老弟,对校长是忠诚的,虽然他的哥哥是共党,但我的弟弟也是共党,难道我就不忠诚了吗?都是各为其主!”
有戴戎光作保,多数人都不再怀疑,但仍有一些人不相信,后来连他也怀疑上了。
![]()
江阴要塞
1949年1月蒋介石下野后,“代总统”李宗仁接到密报,说江阴要塞已经被地下党渗透,戴戎光将策应解放军渡江!
李宗仁得知消息后十分生气,便将参谋总长顾祝同找来商议,打算将戴戎光调走,顾祝同当然要保戴戎光了,便说戴戎光是校长亲自任命的,还是自己的同乡,肯定没问题,流言不能轻信。
李宗仁摄于蒋介石,自己权限又有限,这件事便不了了之。
无独有偶,保密局安插在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的特务头子毛森也接到消息,说戴戎光的江阴要塞都处都是地下党,他感到事态紧急,便打算对戴戎光下手。
好巧不巧,就在毛森要派人到江阴要塞时,另一特务头子杨斌出手保下了戴戎光。
杨斌与戴笠是同乡,是保密局在上海的首领之一,与顾祝同也有良好的关系,他得知毛森要对付顾祝同保举的戴戎光,便利用“地头蛇”的身份找到毛森,毛森虽然无法无天,但也不得不顾及顾祝同的权威,便只得作罢。
03
1949年2月,江阴要塞成立了游动炮兵,并从台湾调来了一大批武器,这支部队战斗力很强,将会成为解放军渡江作战的巨大威胁。
鉴于这一情况,组织决定发展自己人掌握游动炮兵,在唐秉煜等人的举荐下,戴戎光任命王德容担任游动炮兵团长,而此前不久王德容已经被策反,并秘密加入共产党。
![]()
江阴要塞起义后地下党与解放军将领合影
至此,江阴要塞的主力部队,包括炮兵总台、守备总队、游动炮兵团和工兵营,都已经在地下党的掌握之下,戴戎光能指挥的兵力十分有限,几乎成了光杆司令。
彼时,国共和谈正在进行,蒋介石打算拖延时间,继续负隅顽抗,解放军也在积极备战,随时准备渡江作战。
江阴要塞地下党也早就做好了准备,他们以吴广文为起义最高负责人,随时准备策动起义,配合解放军攻打江阴。
然而,就在1949年4月渡江战役爆发前一个月,吴广文却突然被戴戎光逮捕了,不是因为他的身份被识破了,而是因为他被戴戎光给“卖了”,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戴戎光在江阴大肆捞钱,与第一绥靖区司令丁治磐产生了利益冲突。
1949年3月下旬,国民党为了防止解放军从江阴方向进行突破,下达了戒严令,对江面进行了严格封锁,不允许船只驶到江面,江边更是不允许放船,违者格杀勿论。
情况如此严峻,戴戎光却派守备总队二大队队长郭善增在张家港存放了一批私船,结果被丁治磐派去的密探发现了,丁治磐得知消息后马上进行了举报。
戴戎光为了推卸责任,竟然嫁祸给吴广文,说船是吴广文派人存放的,跟自己没关系。
![]()
说起来,戴戎光真不够意思,没有吴广文,他怎么可能当上要塞司令,又怎么可能捞那么多钱?
为了彻底撇清关系,戴戎光还派人抓了吴广文,唐秉琳等人十分着急,便请求他将吴广文交给自己看管,戴戎光允诺,不料丁治磐突然来塞视察,为了保护吴广文,唐秉琳等人只得连夜将其转送到无锡隐藏。
这件事对起义的影响很大,因为吴广文担任守备大队总队长,如果他不留在要塞,守备大队随时有可能失控,到那时起义便无法顺利进行了。
原本,戴戎光打算安排亲信沈震担任守备总队队长,但经过地下党的一番运作,他最终将参谋处长李云葵任命为队长,李云葵虽然不是中共党员,但同情革命,有起义的倾向,如此守备大队就暂时可控了。
4月19日夜,也就是渡江战役打响前一天,在地下党的安排下,吴广文秘密回到要塞,到李云葵身边协助工作,从而彻底掌控了守备大队,为起义提供了有力保障。
04
4月20日,国民党谈判代表拒绝在协议上签字,解放军便在当晚发起渡江战役,江阴自然是首要袭击目标,只要占领这里,国民党军长江下游防线将会出现巨大缺口,京沪线也会被切断,这对国民党军的打击是巨大的。
![]()
这天下午,戴戎光已经接到准备作战的命令,他便亲自到黄山炮台坐镇指挥,此前21军已经接管了游击炮团的阵地,为江阴要塞的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他坚信自己能守住要塞,抵挡住解放军的进攻。
入夜时分,21军145师遭到解放军炮火进攻,损失十分惨重,师参谋长紧急给要塞炮兵总台长唐秉琳打电话,请求唐秉琳给予炮火支援。
唐秉琳表面上答应,挂电话后却让丁佩基执行“佯动射击计划”,将一发发不卸保险、不装引信的炮弹进行漫无目标的射击。
戴戎光见炮火乱射,当即大怒地问身边人,“这打的是什么炮?这打的是欢迎的礼炮呀!”
戴戎光准备打电话给唐秉琳问问怎么回事,却发现电话线早已被掐断,身边的卫士也都突然不知所踪,他顿感大事不妙,但又不知道怎么办。
不久,唐秉琳发现解放军先头部队已经登陆,并向纵深发展,他便马上下令调转炮口,朝145师的阵地进行了一顿猛烈射击,由于炮火太过密集,导致145师损失惨重。
![]()
解放军渡江
天微微亮时,江阴要塞起义队伍与解放军成功在黄山脚下会师,此时戴戎光已经被严密监视在指挥所,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为了彻底掌控江阴要塞,在唐秉煜的安排下,解放军战士对各炮台进行了换防,随后他又带人冲进指挥所,打算俘虏戴戎光。
戴戎光一夜未睡,他猜测可能有人要起义,为了保障自身安全,便寸步不敢离开指挥所,当他看到唐秉煜拿枪指着自己的时候,他这才明白,唐氏兄弟原来真的是共产党。
当时,唐秉煜等人告诉戴戎光,江阴要塞全体官兵已经宣布起义,要他缴械投降,他很怕死,便回答说,“我向来不跟共产党作对,我是友好的,能放我一马吗?”
得到否定的答案后,戴戎光只得拿出配枪和子弹投降,然后瘫坐在地上如同烂泥,被解放军战士架起来走出指挥所。
至此,江阴要塞起义顺利完成,解放军南下大军在东线未遭遇激烈抵抗,全部顺利渡江。
戴戎光被俘之后,被送到苏北解放军官团学习,期间他无意得知,早已被地下党架空,江阴要塞7000将士,自己能指挥得动的竟然没几个,他对此感到十分惊讶,悔恨当初只顾捞钱不管军事,结果大意失荆州,自己还当了俘虏。
![]()
炮台遗址
不过,戴戎光的结局还不错,没有被判刑,而是人尽其才,到华东军政大学当了教员,1971年在南京去世。
江阴要塞起义这个案例,在解放军历史上是比较罕见的,司令官被地下党架空,不费一枪一弹就实现起义,堪称经典。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