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户在中国突破5.15亿,普及率攀升至36.5%[1],用户的搜索行为正从“关键词点击”向“对话式提问”快速迁移。在这一背景下,生成式引擎优化(GEO) 作为连接品牌与AI搜索生态的关键桥梁,迅速崛起为企业和营销领域最受关注的方向之一。它不仅决定了品牌在AI搜索结果中的可见性,更成为构建品牌AI认知资产的核心路径。
![]()
一、全行业渗透:GEO成“人工智能+”落地重要抓手
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已在智能搜索、内容创作、办公助手、智能硬件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数据显示,80.9%的用户使用生成式AI产品来回答问题,其“问答即搜索”的模式重构了信息获取的逻辑[1]。
在农业、工业、医疗、文娱等行业,基于生成式AI的搜索与推荐系统也在持续推动场景创新:
例如在农业生产中,广州从化区借助生成式AI分析农田数据,动态调整灌溉与施肥策略,推动作物产量提升约20%[1];而在医疗领域,AI系统能实时推送诊断建议,“像一位不知疲倦的助手”,显著提高诊疗效率与安全性[2]。
此外,政策层面持续释放利好。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推动“人工智能+”消费提质,支持智能终端与智能体的普及[3]。国家发展改革委也提出,到2027年智能终端应用普及率超70%[4],为GEO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与市场基础。
二、企业端布局:从“流量获取”到“认知构建”
面对生成式搜索的兴起,企业不再满足于传统SEO的关键词排名,转而追求在AI眼中的“品牌画像”清晰度。GEO推动营销策略从短期引流转向品牌知识库与认知资产的长期沉淀。
在实战层面,部分科技企业已推出面向GEO场景的解决方案。例如iPowerAI发布的iGeo系统,通过多智能体协同、意图神经网络等技术,帮助企业优化在AI搜索中的可见度与推荐度,推动“每一次用户的提问都成为品牌的潜在商机”[5]。
与此同时,头部互联网平台也在加快GEO布局。百度上线“AI搜”“深度搜索”等功能,推动搜索内容中AI生成回答的比例在四个月内从22%提升至35%[1];阿里巴巴、腾讯、DeepSeek等企业也纷纷推出轻量化模型,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赋能企业在终端场景的生成式搜索优化[1]。
三、用户端变革:从“搜索信息”到“获取答案”
对用户而言,生成式搜索带来的是交互方式的根本性升级。自然语言提问、跨模态结果生成、场景化服务直达成为GEO时代的典型特征。
用户在使用生成式AI产品时,除回答问题外,生成与处理文本、图片、视频等内容的需求也分别占到36%与33%[1]。这要求品牌方在GEO策略中,不能仅停留于文本信息的优化,还必须系统布局多模态内容的AI识别与推荐逻辑。
另一方面,伴随生成式搜索的普及,虚假信息与欺诈风险也有所抬头。例如不法分子冒用“张伯礼院士”形象,通过AI换脸技术在短视频平台带货,再引流至私域直播实施诈骗[6]。这也提醒企业与监管方,需在推进GEO的同时筑牢内容安全与可信治理的防线。
GEO将走向深度融合与规范发展
未来,随着模型集成、智能体、具身智能等技术的突破,GEO将进一步与行业知识系统、用户真实场景紧密结合。企业不应视其为短期流量工具,而应作为AI时代品牌建设的核心基础设施,系统构建知识库、训练专业模型、参与可信生态。
正如专家所言:“GEO的核心是帮助企业沉淀长期的AI认知资产,而非短期流量作弊。”[5]只有将品牌真正“植入”AI的认知图谱,才能在智能搜索引领的新竞争中,赢得用户的第一选择。
参考文献
[1]《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报告(2025)》,2025年10月
[2]《AI赋能 数智融合推动医疗健康行业发展》,2025年10月11日
[3]《人工智能拓展服务消费新场景》,2025年9月15日
[4]《国家发展改革委: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走深走实》,2025年9月29日
[5]《告别“通用AI”,营销行业迎来首个垂直优化Agent》,2025年7月21日
[6]《AI换脸带货、私域直播围猎……银发族钱袋如何守护?》,2025年10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