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崇明岛水韵安澜背后的“守护者”

0
分享至

崇明因水而生,因水而兴。近年来,崇明以水为脉,全面推进生态小流域建设,从绿华镇发展“水上运动”促进乡村文旅,到新城公园净化水体、提升生物多样性,再到疏通断头河、开挖新河道,一步步构建起“水清岸绿、活水畅流”的生态画卷。

这一切离不开科学的水资源调度。崇明本岛拥有14262条内河河道,结合水闸与潮汐特点,形成了“南引北排、西水东调”的调度体系。水资源调度如同一场“水利交响乐”,调度人员像指挥家一样,调控水流蓄引排,应对干旱、洪涝和咸潮,满足农业、生活、生态等多方面用水需求。

在这背后,是众多水务工作者的默默付出,徐凯就是其中之一,他的故事是治水路上钻研与坚守的缩影。


“门外汉”的硬核转身

徐凯,1981年生于崇明,1999年参军,2001年退役后进入崇明水务系统,从此与水闸、海塘结下不解之缘。他先后在黄瓜沙堤防管理分站、老滧港北水闸、庙港河北水闸等基层岗位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2016年调至区海塘管理所,开始负责全岛水资源调度、水闸运维等核心业务。

采访当天,在区海塘所的水闸调度室,记者见到了徐凯。他个子不高,举止沉稳,言谈间透着一种踏实与专注。面对实时跳动着水闸数据的大屏幕,他熟练地介绍:“今天开了10个水闸引水,潮位4045米,开度0.5米。”他一边指向屏幕,一边向记者解释,“长江潮位高于内河,就可以引水;潮位低了,就要排水。我们每天的工作,就是维持这个水循环。”


然而,这位如今的“行家”也曾是“门外汉”。面对专业性强、责任重大的调度工作,非科班出身的徐凯凭着一股钻劲迎难而上。他的学习方法很“土”——写日记。从接触水资源调度工作的第一天起,徐凯便养成了这个习惯。天气状况、水位变化、调度时间……他都一一记录下来。日复一日,这些看似琐碎的笔记,逐渐串联成宝贵的经验网络,让他摸索出“在什么天气下,该如何调度水闸”的规律。


光有日记还不够,徐凯还做了一件在旁人看来颇为“执拗”的事——手绘崇明水系图。他对照水系图,将全岛14262条河道、25座水闸的位置与流向逐一标注、连线。这张手绘图,不仅成为他脑海中水网布局的具象投射,也成了他日后精准调度的重要依据。

就这样,白天跑现场,晚上啃书本,徐凯靠着自己的韧劲,将崇明岛复杂的水系脉络、水闸特性、潮汐规律摸得一清二楚,从“门外汉”逐渐成长为同事眼中公认的“土专家”。

护航农业产业,让水“流得进、用得上”

崇明是上海的“米袋子”和“菜篮子”,农业生产是重中之重,而水资源调度是保障农业生产的重要举措。崇明全岛共25座水闸,南沿14座水闸引水,北沿11座水闸排水,并以6月至9月“两引两排”与10月至次年5月“一引一排”的循环模式,为崇明本岛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然而,水流到了田间地头,有时仍会遇到“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港沿镇一家养殖合作社位于水系末端,靠近排水闸,每次排水时河道水位下降,取水十分困难。

了解情况后,徐凯主动向合作社解释水闸引排时间,帮他们估算水流到达时间,并留下自己的手机号码承诺:“我这边能看到全区水位,你取不到水,直接问我。”

今年3月是清水蟹放苗季,该合作社负责人打来电话,说一直取不到水。徐凯在指挥大屏前反复调试水位,从2.82米逐步提高到2.85米,并通过电话实时确认,最终锁定2.85米为该区域的有效取水线。

从此,曾经的“投诉户”成了徐凯的“老朋友”。每到用水关键期,养殖户都会提前联系他,请求引取洁净长江水,而徐凯也总会尽力协调,护航蟹苗安然入塘。

徐凯用自己的专业、耐心与担当,让滋养崇明大地的长江水“流得进”更能“用得上”,不仅润泽了万亩良田,也温暖了农户的心田。


保障民生:咸潮突袭,他与时间“抢水”

咸潮,是一种“海水倒灌”的自然现象。2022年8月,历史罕见的咸潮席卷全岛。徐凯告诉记者,通常咸潮由东海涌入,自东向西规律推进。然而此次,受风力、潮汐与上游来水量叠加影响,形成了咸潮“北沿上溯”现象。

所谓“北沿上溯”,即北支咸潮倒灌至南支,与从东部长驱直入的南支咸潮“会师”,最终形成了“全岛包围”之势,最严重时内河水位一度跌至2.58米,农业用水告急、水库供水紧张,全岛水资源形势严峻。

“河里没水,那时候是真着急。”徐凯回忆。

据了解,咸潮并非无规律性,而是在涨潮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短暂的一波“淡水窗口期”。为捕捉这些转瞬即逝的机会,徐凯带领团队24小时值守,每10分钟采样化验一次,确保在盐度达标的第一时间开闸引水。

“当时全岛14座引水水闸11座都没有引水机会,只有崇西、新建、庙港这三座尚存‘一线生机’。”徐凯说,“每当检测盐度达标,无论窗口期只有5分钟还是10分钟,我们会立即下达指令,开启闸门,将宝贵的淡水‘抢’进内河,支撑全岛基本供水需求。”


在此期间,徐凯和团队依据经验,总结出“大汛期潮大易推咸,小汛期潮小机会现”的规律。在小汛期来临前后加强监测与调度力度,逐步恢复内河水资源,整个过程持续一个多月,期间他和团队增加检测频率,确保每个可能的淡水机会都被及时发现和利用。凭借这种“蚂蚁搬家”式的执着,引入了1300多万立方米的水,他们硬是将内河水位从危及线下的2.58米,一寸一寸地抬升回了2.8米。“能抢一分钟是一分钟,能引一方水是一方水。”徐凯回忆说。


创新机制,确保“活水畅流”

如果把河道比作崇明的“血管”,那么水流则是崇明的“血液”。崇明岛是否生机勃勃,关键在于“血液”是否“活”了起来。面对岛内水系纵横、地势高低不一的现实,尤其是遍布各乡镇的“毛细血管”——镇村级河道,如何利用现有水利设施推动全域水流起来,成为徐凯不断探索的方向。

为此,徐凯围绕崇明水情特点,创新出一系列水情调度机制,例如:针对北部沿线易受排水影响的特点,创新“北沿错时”调水机制,打破了“一刀切”调度模式,错开农业用水高峰排水,实现水体有序流动与高效置换;针对汛期雨水多的特点,创新“大汛雨日”调水机制,巧妙借助汛期雨水资源,在雨天无需取水时加大引排力度,实现“准大调水”,既保证不影响取水,又大幅度地置换了内河水体;在夏季高温蓝藻多发时,创新“两引两排”活水机制,通过每日两次引水、两次排水,增强水体流动与富氧,有效抑制蓝藻滋生,保障农业与生态双重需求。这套机制的实施,使崇明本岛河网流速明显加快,自净能力持续提升,水体清洁度显著改善。


“水是活的,它有生命,有脾气。我们的工作,就是读懂它、尊重它、引导它。”徐凯说。他们的工作可以用“轻工重责”来概括,活不重,但责任却十分重大。徐凯用日复一日的坚守与创新,默默守护着崇明这片生态绿洲的岁月静好,水韵长流……

记者: 杨佳祺

编辑:陆海华

责编:朱竞华、顾佳丽



求喜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燃爆了!到场观众62196人!破吉尼斯世界纪录

燃爆了!到场观众62196人!破吉尼斯世界纪录

BRTV新闻
2025-11-08 21:03:30
大家别被电视剧沉默的荣耀给骗了,真实的吴石将军其实是这样!

大家别被电视剧沉默的荣耀给骗了,真实的吴石将军其实是这样!

生性洒脱
2025-11-07 11:59:03
三分命中率52%!又一个狄龙诞生,火箭底薪赚麻了,他价值9000万

三分命中率52%!又一个狄龙诞生,火箭底薪赚麻了,他价值9000万

巴叔GO聊体育
2025-11-09 16:44:33
两少年骑车失联21天后续,遗体已找到,曾有活着机会,细节曝光

两少年骑车失联21天后续,遗体已找到,曾有活着机会,细节曝光

鋭娱之乐
2025-11-09 08:27:15
朱德去世后,中央费尽周折在攀枝花找到一名老妇,帮他完成遗愿

朱德去世后,中央费尽周折在攀枝花找到一名老妇,帮他完成遗愿

丞丞故事汇
2025-11-02 13:43:12
爆冷门!朱婷赛后拒绝采访含泪离场,教练回应引全网热议

爆冷门!朱婷赛后拒绝采访含泪离场,教练回应引全网热议

去山野间追风
2025-11-08 12:51:22
婚姻十年夫妻不同房的吴彦祖,晒出和妻子照片,原因令人大跌眼镜

婚姻十年夫妻不同房的吴彦祖,晒出和妻子照片,原因令人大跌眼镜

枫尘余往逝
2025-11-08 16:39:22
背负31年抛弃妻子骂名的周野芒,揭穿奚美娟的风流丑闻自证清白

背负31年抛弃妻子骂名的周野芒,揭穿奚美娟的风流丑闻自证清白

观察者海风
2025-10-12 09:53:25
余承东成为比亚迪腾势全球首位车主!

余承东成为比亚迪腾势全球首位车主!

电动知家
2025-11-09 15:48:28
于北辰“投降”背后:台退将集体投诚,统一大势挡不住

于北辰“投降”背后:台退将集体投诚,统一大势挡不住

董董历史烩
2025-11-07 21:07:22
湖南人民医院不雅视频的瓜……

湖南人民医院不雅视频的瓜……

不正确
2025-11-09 14:33:06
别再可怜李咏了!离世7年后医生揭秘离世真相,难怪选择葬身美国

别再可怜李咏了!离世7年后医生揭秘离世真相,难怪选择葬身美国

喜欢历史的阿繁
2025-11-08 15:09:21
张家界荒野求生赛30天:100名选手仅剩1名女选手,瘦得判若两人,直言“最想吃各种肉”

张家界荒野求生赛30天:100名选手仅剩1名女选手,瘦得判若两人,直言“最想吃各种肉”

现代快报
2025-11-07 23:42:07
两名少年骑车失联21天,最新进展:在20公里外村中发现遗体!

两名少年骑车失联21天,最新进展:在20公里外村中发现遗体!

扬子晚报
2025-11-08 14:26:22
共和党选举失利,可能促使副总统万斯离婚

共和党选举失利,可能促使副总统万斯离婚

呼呼历史论
2025-11-08 12:39:26
保洁阿姨兼职车展模特,毫无违和感啊

保洁阿姨兼职车展模特,毫无违和感啊

微微热评
2025-11-07 17:29:36
妹子“把胸放桌上休息”被拍走红!女菩萨们不服发照片PK:最后这波赢麻了

妹子“把胸放桌上休息”被拍走红!女菩萨们不服发照片PK:最后这波赢麻了

经典段子
2025-10-11 22:34:42
河南队悬了!曝塞尔维亚名帅即将入主北京国安,剑指足协杯冠军

河南队悬了!曝塞尔维亚名帅即将入主北京国安,剑指足协杯冠军

曹焋解说
2025-11-09 16:29:10
每天吃一个鸡蛋错了?研究发现:上了年纪,鸡蛋应该这样吃!

每天吃一个鸡蛋错了?研究发现:上了年纪,鸡蛋应该这样吃!

小思古典影视
2025-11-09 13:19:30
西方国家为什么都不喜欢中国?英国专家:中国有一个“老问题”

西方国家为什么都不喜欢中国?英国专家:中国有一个“老问题”

比利
2025-11-08 00:01:08
2025-11-09 18:04:49
上海崇明
上海崇明
崇明新闻办官方账号
24739文章数 578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河南大哥为救老人失去左腿:一条腿换回一条命 不算啥

头条要闻

河南大哥为救老人失去左腿:一条腿换回一条命 不算啥

体育要闻

他只想默默地拿走最后一亿美元

娱乐要闻

《繁花》事件影响:唐嫣工作被取消

财经要闻

10月CPI同比涨0.2% PPI同比下降2.1%

科技要闻

黄仁勋亲赴台积电“讨要更多芯片”

汽车要闻

钛7月销破2万 霜雾灰与青峦翠配色正式开启交付

态度原创

艺术
教育
手机
旅游
本地

艺术要闻

高234米!南非第一高楼,曾问鼎非洲之巅

教育要闻

来上课了——高一下核心词汇讲解(三)第3段

手机要闻

澎湃OS再次公布进展:10大问题均有新进展,细节功能也来了!

旅游要闻

可惜,如此精彩的海心亭却空无一人,俨然成了洱海最孤独的景点

本地新闻

这届干饭人,已经把博物馆吃成了食堂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