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小毋最近在网上了解到的消息,荷兰安世,在10月26日的时候,突然宣布不再向中国的一些工厂提供晶圆了。
消息一出让不少使用这款晶圆的中国基地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境地,要知道中国可是占了全球产能的70%。
![]()
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瞬间炸了锅,汽车行业首当其冲乱了阵脚,中方火速出台豁免政策释出善意,荷方却依旧一意孤行。
一颗“小芯片”掀翻全球车市,谁先扛不住了?
可能有人对安世半导体不太熟,但在功率半导体领域,这家企业的分量堪比“顶流”。
在2023年全球功率分立器件企业的最新排名中,该公司表现卓越,稳稳地占据了第三名的位置,仅次于行业巨头英飞凌和安森美。
到2025年上半年,该公司的车规级功率MOSFET在市场上的份额已经稳固地维持在14%的水平。
而在小型号MOSFET、二极管等更为细分的领域,其表现更是异常亮眼,直接跃升至全球市场的顶端,成为这些细分领域的领军企业。
![]()
在汽车制造行业内部,早已流传着这样一句经验之谈:“哪怕仅仅缺少一颗看似微不足道的二极管,都极有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最终导致整条汽车生产线陷入停摆状态。”
荷兰总部这记断供重拳砸下来,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全球车企的生产计划全被打乱。
备货周期一下就疯涨了,以前车企订一批芯片,几周就能拿到货,现在直接拉长到六到八周。
有国内车企采购负责人私下说,手里的库存只够撑一个月,要是断供持续,部分新能源车型就得被迫停产。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更是直接警告,车企可能面临数周内停产的风险,日本汽车工业协会也确认,断供会对会员公司全球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
市场反应来得又快又猛,CNBC的报道里提到,巴克莱银行分析师一开始特别担心汽车行业会大规模中断。
直到中方11月1日宣布豁免政策,欧洲几家头部车企的股价才总算回涨了点,算是暂时松了口气,但这只是缓解了焦虑,问题没解决,大家的心还是悬着。
最急的要数德国企业,德国汽车产业对安世芯片的依赖度早就出了名的高,断供消息一出,零部件企业最先慌了神。
路透社在3日的报道中披露,德国著名的采埃孚集团已经通过其在中国的子公司,紧急与相关部门进行了对接沟通。
![]()
该集团明确表示,他们正在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全力以赴地确保芯片的交付能够尽快恢复正常。
另一家在零部件领域占据重要地位的巨头企业欧摩威,同样没有停下自己的步伐。
他们已经将一份详尽的豁免申请材料递送到了中国商务部,以期获得相关的政策支持和审批。
毕竟,对于这些企业而言,芯片供应一旦中断哪怕仅仅一天,其带来的后果都是极其严重的。
连日本车企也坐不住了,丰田、本田的采购团队最近频繁联系安世中国的销售人员,想打听有没有“特殊渠道”能拿到货。
![]()
有知情人士透露,部分日系车企已经开始紧急寻找替代供应商,但功率半导体的适配性要求极高,换供应商至少得半年时间,根本解不了燃眉之急。
![]()
中方释善意,荷方硬扛,欧盟内部先“分裂”了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供应链危机,中方的反应很迅速,也很有担当。
11月1日,官方正式且明确地对外宣布了一项重要政策,即对于那些符合特定条件的出口业务,将予以全面的豁免处理
这波操作直接给全球车企吃了颗定心丸,巴克莱银行分析师都直言,这对汽车行业“相当积极”,大规模中断的担忧有望避免。
![]()
11月4日,我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以坚定的语气和明确的态度,直接向外界亮明了我国在此事上的立场。
发言人毫不含糊地指出,针对当前所面临的争议和问题,荷兰方面应当承担起全部的责任。
小毋注意到,中方一边亮明态度,一边也在积极沟通,10月底到11月初,商务部安全与管制局局长江前良特意去布鲁塞尔,和欧委会贸易总司雷东内副总司长举行了“升级版”的出口管制对话磋商。
根据商务部后来发布的消息,双方聊得挺深入,也很有建设性,还说好以后保持沟通,一起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这波操作既显诚意,又守住了原则。
![]()
荷兰这边却有点“油盐不进”,明明知道断供会引发连锁反应,却迟迟没有实际行动。
更有意思的是,安世70%的产能都在中国,荷兰总部很多订单还得靠中国的封装厂完成生产。
这种“自断手脚”的操作,不少行业人士都看不懂,有半导体分析师就直言,荷兰这是把企业利益绑在政治战车上,最后受伤的还是自己。
欧盟内部早就不是一条心了,德国和法国对荷兰的做法早就不满,觉得荷兰破坏了欧盟开放自主的原则,还把整个欧洲汽车产业拖进了泥潭。
德国经济部长最近公开表示,“供应链稳定对欧洲制造业至关重要,任何单边行动都应避免”。
![]()
连荷兰本土的ASML这样的大企业,私下都向中国表示理解,毕竟他们也担心贸易摩擦会影响自身业务。
欧盟委员会到现在都没明确表态,看得出来,他们也在犹豫怎么收场。
然而,事情似乎即将迎来转机,据最新消息,欧盟委员会负责贸易和经济安全事务的委员谢夫乔维奇,于3日在其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了一则消息。
透露出关于安世问题的谈判正在稳步推进,并取得了一定的积极进展。
![]()
他还特别着重指出,这件事情对于恢复半导体供应链的正常运作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这话算是给市场传递了点积极信号,至少说明各方都不想把局面彻底搞僵。
供应链博弈背后:谁都输不起,中国角色太关键
这场断供风波闹到现在,已经不是一家企业的事,而是全球产业链格局的一次大考验。
谁都清楚,半导体供应链牵一发而动全身,真要是彻底断了,没有赢家。
对荷兰来说,看似掌握了供应主动权,实则在消耗自身信誉,安世中国不只是个生产基地,更是全球产能的重要支柱。
![]()
长期断供不仅会让宝马、大众这些核心客户转投英飞凌、安森美等竞争对手,还会影响荷兰半导体产业的国际口碑。
更别说荷兰总部依赖中国封装厂,断供到最后,自己的订单交付都得受影响。
有行业数据显示,安世荷兰总部10月份的订单履约率已经下降了20%,再拖下去只会更糟。
德国汽车产业更是输不起,作为全球汽车制造的标杆,他们对安世芯片的依赖度太高,断供持续下去,生产线停摆、订单流失都是必然的。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最近做了个测算,要是芯片断供超过一个月,德国汽车产量可能下降30%,直接损失超百亿欧元,这也是为什么德国企业第一时间就急着申请豁免,实在耗不起。
![]()
安世中国的产能关系到不少国内车企的生产,也关系到全球众多企业的供货稳定。
商务部说会坚定维护企业权益,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从快速出台豁免政策到积极参与谈判,中方的每一步都透着负责任的态度。
从晶圆封装到测试,中国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配套,成本控制、交付效率都是国际一流水平。
这也是为什么荷兰断供后,全球车企都慌了,他们找不到能替代中国产能的地方。
![]()
这场风波也给全球产业链敲了个警钟,现在的半导体产业早就不是某一个国家能单独支撑的,从晶圆制造到封装测试,每个环节都分布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形成了高度互补的生态。
荷兰的单边行动打破了这种平衡,也让更多国家意识到,把供应链政治化只会害人害己。
现在大家最关心的,就是荷兰能不能及时回头,中方已经释放了足够的善意,就看荷方能不能从大局出发,停止干涉企业内部事务,找到建设性的解决办法。
毕竟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就像一张精密的网,任何一个节点出问题,整张网的运转都会受影响。
![]()
这场供应链博弈还没结束,后续谈判会怎么发展,断供危机能不能彻底化解,小毋会持续关注。
参考资料:
1、2025-11-05 环球网 中方:全球半导体产供链动荡,荷方负全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