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中国商务部发布中荷关于安世半导体问题磋商进展指出“荷方继续一意孤行,且无解决问题实际行动”,这也就意味着中荷双方的磋商工作几乎没有成效,荷兰方面拒绝正面回应中方和安世中国的要求。
既然荷兰方面仍不思悔改,那么事态的发展就由不得他们了,针对荷兰拒绝付诸实际行动解决问题,中方强调“这必将加深对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不良影响,这是中方和全球业界不愿看到的”。
中方话说得虽然比较委婉,但意思表达的非常清楚,荷兰一意孤行将给全球半导体供应链造成非常大的冲击,由此引发的全部后果必须由其自行承担,不难想象接下来中方将祭出严厉的反制措施,满足荷兰求锤得锤的愿望。
![]()
早在今年9月底,荷兰就搬出一部冷战时期的《物资供应法》,二话不说就把中资控股的安世半导体给强行接管了,不仅冻结中方资产,还暂停了公司CEO的职务,硬生生把一家合法运营的民企搞成了“国有化”。
要知道,安世半导体是2019年中国闻泰科技通过正规程序收购的,当时荷兰相关部门都点了头,这些年中国企业砸了不少钱在东莞建了芯片制造基地,七成以上的封装测试业务都在这儿完成,说白了,安世的“命门”早就扎根中国了。
![]()
荷兰敢这么硬气,说白了是赌中方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可他们显然打错了算盘,中方的反应不仅快,还精准掐住了要害——很快就对安世在东莞的工厂实施出口管制,没了中国的产线,欧洲那边的晶圆就是一堆卖不出去的半成品。即便如此,荷兰在磋商中还是摆出一副“油盐不进”的架势,对中方和安世中国的合理要求避而不答,全程没拿出半点解决问题的诚意。
面对这种僵局,中方在声明里那句“这必将加深对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不良影响”,听起来委婉,实则字字千钧。在我看来,这话至少藏着两层意思:一是把后果讲在前头,全球半导体产业链本来就脆弱,荷兰这种破坏规则的行为要是继续,引发的连锁反应谁也兜不住;二是划下红线,暗示反制措施还在后头。
毕竟商务部之前就有过“不豁免、不谈判”的强硬表态,这在外交语境里已经是极少有的严厉措辞,相当于明说“纠正错误是谈的前提,没商量余地”。
可能有人觉得中方是在“吓唬人”,但看看荷兰巨头的反应就知道底气在哪。中国提高稀土出口审查门槛后,ASML、飞利浦这些荷兰大企业立马慌了——全球九成的重稀土都来自中国,而这些企业的生产根本离不开。荷兰本想靠政治手段抢技术,结果反被捏住了供应链的“七寸”,这种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操作,属实有点得不偿失。
![]()
中荷僵持不下,最坐不住的既不是中国也不是荷兰,而是欧盟的经济支柱德国。11月3日就有消息传出来,德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已经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四处奔走寻求中国对安世半导体芯片的出口限制豁免。这波着急不是没道理,安世半导体在汽车功率半导体领域是绝对的“顶流”,德国大众、宝马这些车企的发动机控制、车灯、空调系统都得用它的芯片。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私下透漏,不少德国车企的安世芯片库存最多只能撑三到四周,大众的主力车型高尔夫已经出现生产受影响的迹象,再拖下去停产都不是不可能。
![]()
德国的着急很快转化成了实际行动——德国外长瓦德富尔主动给中国外长王毅打了电话,更值得注意的是,他罕见收回了之前的涉台错误论调。这波操作说白了就是“服软示好”,毕竟在芯片问题上,德国有求于中方;但更深层的原因是,德国已经意识到,荷兰的任性正在让整个欧盟买单,必须赶紧出面止损。
德国在欧盟里的话语权非同一般。只要德国态度转变,欧盟的立场大概率会跟着变。毕竟欧盟内部早就不是铁板一块,匈牙利、希腊这些国家一直主张和中国保持合作,不想被地缘政治拖累经济;法国虽然偶尔喊着“战略自主”,但它的高科技制造业也和中国深度绑定,根本不敢真的和中方硬扛。荷兰要是继续不听劝,迟早会被欧盟内部“孤立”。
![]()
荷兰之所以敢在磋商中“一意孤行”,背后离不开美国的影子。这些年美国一直在打压中国半导体产业,不断给欧洲盟友施压,要求它们配合对华限制。荷兰这次强行接管安世半导体,说白了就是在帮美国“站台”。但荷兰心里也清楚,美国的支持从来都是“画大饼”,真要是欧盟经济受损,美国可不会掏一分钱补偿。
现在荷兰陷入了两难:一边是美国的政治施压,要是不听话,可能会失去美国在其他领域的支持;另一边是中方的反制和欧盟的压力,尤其是德国已经亮明态度,再硬扛下去,不仅ASML这些企业要受重创,荷兰在全球贸易中的信誉也会一落千丈。
![]()
要知道,荷兰一直以“开放经济体”自居,靠的就是遵守国际规则吸引投资,这次强行没收中企资产的行为,已经让不少跨国企业开始重新评估荷兰的投资风险。
而美国这边,现在的心思其实不在荷兰身上。特朗普政府一门心思搞“美国优先”,对欧洲盟友的困境向来漠不关心,之前美俄谈判谈崩后,美国满脑子都是怎么在俄乌问题上拿捏主动权,根本没精力管荷兰的烂摊子。有消息说,荷兰一直在等美国的“新指令”,可美国那边迟迟没动静,这种被“晾在一边”的滋味,恐怕让荷兰有点坐不住了。
接下来的关键,就看德国怎么给荷兰“施压”了。从目前情况看,德国大概率会联合法国等欧盟大国,给荷兰摆清楚利弊:要么纠正错误,和中方重启磋商,保住欧盟的汽车产业链;要么继续跟着美国走,自己承担所有损失。
这场博弈其实也给全球提了个醒:全球化时代,产业链早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靠政治手段搞“脱钩断链”或者“巧取豪夺”,最终只会反噬自己。中方的立场从始至终都很明确:不是要和谁对抗,而是要维护公平的贸易规则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荷兰要是能想通这一点,赶紧拿出解决问题的实际行动,还能及时止损;要是继续执迷不悟,最后只会在这场多方博弈中沦为“牺牲品”。
参考资料:中国商务部发布中荷关于安世半导体问题磋商进展指出“荷方继续一意孤行,且无解决问题实际行动”
![]()
“荷方应承担全部责任”,商务部刚刚回应!
![]()
德国汽车零部件巨头着急:已申请中国对安世半导体芯片出口豁免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