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万唤始出来,在9月3日的大阅兵上,我军新一代主战坦克终于正式亮相。凭借着极具未来感的外观与多维度技术突破,早在新坦克踏上阅兵场之前,便早已引发全球军事爱好者和专业分析人士的高度关注。
除了身份证上给定的官方名称之外,新坦克在广大中国军迷中间还有一个有趣的外号——“双离谱”。之所以会得这么个名字,是因为它有两个重要特点——横看也离谱,竖看也离谱。
![]()
“双离谱”
这两句话该怎么理解呢?传统的坦克设计思路通常都是围绕“火力”“防护”和“机动”这三大项来展开的,无论怎么取舍,一般都会在这三大项之间取一个平衡值。
而“双离谱”的设计则开创性摒弃了这一思路,不再围绕着“甲弹对抗”这一传统坦克的核心课题做文章,而是把设计重心放在了“信火一体”上,也就是突出信息化和火力打击,并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双离谱”的火力打击并不完全坦克主炮,更多还是依靠体系化的配套火力。作为目前人类已知的信息化、智能化程度最高的主战坦克,“双离谱”只要杵在战场上就是一个信息节点,它只要感知到了什么需要打击的目标,直接就可以接入我军的整个作战体系招呼火力。
当然,拥抱“信火一体”不以为就完全放弃了“甲弹对抗”。在最大限度追求信息化和火力的同时,“双离谱”仍然保留了相对较优的防护水平。
为了弥补由于被动装甲的削弱而造成的硬防护力的降低,“双离谱”引入了我军新一代综合主动防护系统。炮塔四角配备多部毫米波相控阵雷达,实现360度全向持续监测,具备搜索、跟踪与干扰一体化能力。
![]()
“双离谱”上的相控阵雷达
新一代综合主动防护系统中整合多型拦截弹:位于炮塔顶部的四联装发射装置俯仰角度极大,可有效拦截攻顶弹药和低空无人机;炮塔前侧的小尺寸拦截弹则用于增强正面火力密度,应对反坦克导弹和巡飞弹。
此外,“双离谱”还配备雷达/激光告警装置,可实时识别敌方制导信号,并联动烟雾弹发射器实施针对性干扰。这一多层防护体系大幅提升了坦克在高强度对抗环境下的生存能力。
与传统主战坦克不同,“双离谱”并未沿用我军上一代主战坦克,如99/96系列的125毫米主炮,而是搭载了全新设计的105毫米新型滑膛炮。
这一选择背后体现了我军作战思维的转变:整装弹设计使自动装弹机结构更紧凑、射速更高,为炮塔内更多电子设备和防护模块留出空间。更重要的是,它弱化了传统坦克一对一“拼刺刀”式的交战模式,转而强调融入体系作战,通过无人机进行侦察与目标指示,可呼叫远程火力或巡飞弹实施超视距打击,实现“侦打一体、非接触歼敌”。
“双离谱”内部高度集成信息化设备,车体四周布置多光谱摄像头和传感器,全部乘员标配“增强现实头盔显示器”(AR HUD),实现舱内无死角全景观察,彻底解决传统坦克视野受限的问题。这个东西和现在国产新能源车上普遍配备的车载智能显示器有点像,但因为把全部功能都集成到了一顶头盔上,所以乘员在乘车作战时感知信息会更方便。
![]()
“双离谱”上的主动防御系统
就是不知道“双离谱”的智能座舱支不支持音控功能,如果支持的话,那么车长在下达攻击指令时,搞不好就不用和其他车组成员协调了,直接和头盔显示器说一句:“小离小离,把躲在反斜面后头的那几个龟孙给我炸了”“目前后方火力通道已满,随车还载有12发巡飞弹,请问是否需要使用车载巡飞弹?”“可以,把那群王八蛋给炸了,怎么着都行。”
“双离谱”不光在智能化这块和国产新能源车很像,而且在动力系统方面也有向国产新能源车靠拢的趋势。“双离谱”采用了国产主战坦克中首见的油电混合动力系统,具有低噪音、低热信号的特性,更适合隐蔽突击和复杂电磁环境下的作战。
作为一款高度强调机动性和运输性的主战坦克,“双离谱”的总重预计仅为35至40吨,这一数字不仅远低于我军现役的99A等重型坦克,也轻于多数西方和俄罗斯的主战坦克,和15式轻坦有得一拼。这一设计不仅便于运-20大规模快速投送,还显著提升了“双离谱”在高海拔、滩涂、泥泞地等复杂环境下的通过性,非常适用于跨海登陆作战与高原边境任务。
![]()
曾经下山猛虎99A,现在已经是牛夫人咯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双离谱”很可能还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款,真正意义上采用了双人制操纵模式的坦克。车长一人即可身兼职多职,驾驶、射击与通信功能高度融合。传统的警戒、侦察与部分打击任务则由配套无人机系统承担,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人在回路、机机协同”的作战模式。
从整体设计理念来看,这款坦克已彻底超越传统坦克强调装甲、火力和机动性的三代范式,转向以“态势感知、信息互联、人机协同”为核心的新一代陆战架构。它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作战平台,而是指挥陆军作战体系中一个关键节点。其出现明确传递出中国陆军正在推进装备体系的信息化、无人化和模块化转型。
纵观全球,俄罗斯的新一代主战坦克T-14“阿玛塔”虽然提出了无人炮塔的概念,但迄今尚未大规模列装。而美国及其他北约国家则仍在主推重型主战坦克,虽然技术上有所创新,但整体设计思路并未跳出传统坦克的桎梏,还是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还是死抱着“三大项必须平衡”的祖宗之法,试图在“甲弹对抗”的老路上一条道走到黑。
![]()
美国的“艾布拉姆斯X”
![]()
俄罗斯的T-14
而“双离谱”的出现,则很可能会将国际陆战装备的发展潮流引领到一个全新的方向和高度。如果说老坦克强调的三大项是“火力”“防护”和“机动”,那么以“双离谱”为代表的新一代陆战装甲车辆所注重的,就是更轻巧、更智能、更能融入联合体系。
这个趋势不独独军事领域有,现在我们的国产新能源车基本上也是在朝这个方向发展。一款坦克的发展固然要靠自身的努力,但也离不开历史的行程。在中国汽车迈入新能源时代之后,我们的民用汽车工业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快速,反哺我们的军用战车体系。这就是“军民融合”最大的好处,军用技术的发展使得相控阵雷达白菜化之后,可以大批量下放民用新能源车;而新能源车一日千里的辅助驾驶和智能化技术,反过来也能为我们的装甲车辆赋予新的作战势能。
在历经数十年的筚路蓝缕之后,我们的主战坦克终于在中国汽车工业即将问鼎全球第一的伟大长征路上,成了这个时代最闪耀的弄潮儿。因此毫不夸张地说:中国新能源车强,中国未来的坦克就强;中国未来的坦克强,中国新能源车就更强。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双离谱”有望逐步替代早就成了牛夫人的我军96、99系列坦克,成为人民陆军致胜沙场的新一代主力装备,并深刻影响跨域作战、岛礁攻防与智能化战场的构建模式。
同志们,强调单车作战的传统斗兽棋思维已经是过去时,“双离谱”的出现将为日后的陆战法则重构底层逻辑。在各种无人机、巡飞弹满天乱飞的未来交战环境下,单打独斗是没有出路的,转变为未来陆战网络中的智能节点才是出路。
从这个角度来讲,“双离谱”不仅仅是一辆坦克,更是一整套集侦、打、防于一体的作战系统。一辆车,就是一支军队。我们的人民陆军,正在以全新的自信姿态告诉全世界:未来的陆地战场,我们,准备好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