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摔倒,能不能不扶?”
“敢不敢扶?”
这两个问题像一根刺,扎在无数人心里。一边是良知的拷问,另一边是怕被反咬一口的恐惧。
说起这个话题,很多人会想起2006年那起轰动一时的“彭宇案”,一句“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扶”,像一盆冷水,浇灭了太多人伸手相助的冲动。
![]()
2006年11月,南京水西门公交站,26岁的彭宇从公交车上下来,正要转车,忽然听到身后一声闷响,回头一看,一位老太太徐某兰跌坐在地,表情痛苦,彭宇没多想,快步上前扶人,同时另一位路人陈某春也伸出了手,两人一起将徐某兰扶起,老太太连声道谢:“谢谢你们,我不会连累你们的。”
彭宇和陈某春陪着徐某兰等来了她的家人,见对方人手不够,彭宇主动帮忙将老人送到医院,还垫付了200元医药费,随后匆匆离开。
他以为这只是日常中的一件小事,却没想到,当天下午接到了徐某兰儿子的电话,对方语气冰冷:“是你撞了我妈吧?想逃医药费?”
彭宇愣住了,他解释自己只是好心帮忙,对方却毫不相信,电话挂断后,一场风波悄然掀起。
![]()
徐某兰因摔倒导致骨折,住院治疗花费数万元,徐家人将彭宇告上法庭,索赔13.6万余元。庭审中,派出所声称彭宇曾承认撞人,但笔录原件“丢失”,只能提供照片,然而,照片的拍摄时间与笔录丢失时间矛盾,且拍摄手机竟是徐某兰儿子的——原来他正是该派出所的民警。
这一细节让舆论哗然,媒体和公众纷纷质疑:证据是否伪造?是否存在以权谋私?更让人心寒的是,法官王某在庭上质问彭宇:“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扶?”这句话,像一把刀,割裂了公众对法律与道德的信任。
一审判决彭宇承担40%责任,赔偿4.5万余元,彭宇提起上诉,但最终双方达成和解,彭宇赔偿1万元,案件落幕。然而案件的影响远未结束,彭宇后来对记者说:“如果重来一次,我不会再扶了。” 他的选择,成了无数人心中的缩影。
![]()
彭宇案之后,类似事件频频发生:河南七旬老人当街拦车讹钱,称“比种地来钱快”; 郑州少年扶起老人反被索赔,老人称“良心过得去”;广东吴某青扶老人被讹20万,最终以自Sha证清白。
这些事件让“扶老人”成了一场赌博,很多人心中纠结:想扶,但不敢扶。而真正需要帮助的老人,也因此受害: 攀枝花老人倒地抽搐,无人敢扶;深圳老人摔倒后窒息死亡,路人绕行;兴化老人桥边摔倒,15分钟无人伸手。
![]()
这一场场悲剧,拷问着每个人的良心,那我们该如何选择呢?如果有一天,我们的父母在外摔倒,是否希望有人伸手?如果有一天,我们年老体衰,是否渴望得到帮助? 说白了,扶,是美德;不扶,是自保,但是在决定扶之前,我们可以找到平衡点:
1. 呼唤证人:请周围路人一同帮忙,互相作证;
2. 记录过程:用手机录像或录音,保留证据;
3. 借助监控:尽量在公共摄像头范围内行动;
4. 行车记录仪:司机可借助设备记录现场。
这些方法虽简单,却能保护好心人不受冤枉。但从另一个角度讲,感觉到的是整个社会的悲哀。
![]()
如今彭宇案已过去19年,但它留下的思考从未停止,我们不必因少数人的恶意,放弃多数人的善良,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仍可以伸出援手——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温暖,远比冷漠更有力量。
“我们不能让好人寒心,更不能让坏人得逞。” 愿每一次善举,都能被尊重;愿每一份善意,都不再被辜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