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天津11月5日电 (记者郭维瑾)“今年汛期,中心城区积水点平均退水时间由2024年的122分钟缩短至39分钟,积水地道平均退水时间由2024年的67分钟缩短至25分钟。”在11月4日举办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市水务局专场”,天津市水务局局长李文运介绍了“十四五”时期天津保障维护水安全、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
![]()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市水务局专场。人民网记者 郭维瑾摄
李文运介绍说,“十四五”时期,天津统筹做好“高效利用水资源、优化提升水环境、保护修复水生态、保障维护水安全”文章,水务各项工作取得长足进步,具体可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水务建设投资创历史新高。“十四五”时期,天津以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灾后恢复重建为契机,加快推进水务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各类水务工程380余项,预计完成水务建设投资约890亿元,比“十三五”时期翻一番,水务强基础、稳经济、促就业、惠民生作用突出。
防汛抗洪取得全面胜利。天津持续深化防洪工程体系建设,全市一级行洪河道堤防达标治理率由2020年的79%提高到2025年的99%,重要蓄滞洪区全面达标治理,34条重点山洪沟全面完成整治,防洪工程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十四五”期间,天津成功应对2021年夏秋连汛、2023年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2025年海河“25·7”区域性大洪水,实现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四不”目标,最大程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程度减轻了洪涝灾害损失。
城乡供水需求得到有力保障。引江、引滦双水源供水体系进一步完善,供水范围扩大到15个区、惠及约1300万人。全市新增水源储备能力0.49亿立方米,新增水厂供水能力61万立方米/日,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7%,全市供水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在满足城乡供水需求的同时,水资源刚性约束基础不断夯实,2025年,全市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均比2020年下降10%以上。
河湖生态环境实现良性循环。大运河连续四年水流贯通,永定河连续五年全线有水,京津冀绿色生态河流廊道功能逐步彰显。天津市“四横、三纵、十一片区”河湖水网完成构建,“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状况得到根本扭转。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成效显著,全市深层地下水水位连续6年回升、累计上升11.8米,全市水土保持率达到98.55%,位居全国前列。
水利现代化治理能力迈上新水平。数字孪生建设初具规模,覆盖重点防洪工程的工情安全监测感知体系、覆盖全市的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基本建成,“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系统初步打造,防汛工作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有效提升。
李文运表示,“十五五”时期,市水务部门将重点实施两大建设任务:一是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继续实施排水管网及泵站、调蓄池等工程建设,补齐排涝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实现中心城区排水能力进一步提升;二是全面启动雨污合流治理攻坚行动,通过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新建改造污水泵站及管网、开展雨污混接串接点改造等,实现雨水入河、污水入厂,进一步降低汛期排水对河道水质的影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