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黄埔军校,人们往往会被其培养出的众多军事人才所震撼,我军中有很多名将名帅都是毕业黄埔,比如林总,徐帅等等。但是也有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当年黄埔军校学生的名字,似乎格外好听,充满了浓郁的中国文化韵味。
![]()
举几个例子:
比如黄埔第一期的王尔琢,“尔”字在古文中常作助词,增添了名字的文雅气息,“琢”字意为雕琢玉石,使人不禁联想到《诗经》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佳句。
黄埔二期的邱清泉,“清”代表清澈、纯净,寓意着内心的高洁与品行的端正,不被世俗的污浊所沾染,“泉”字则给人以灵动、源源不断之感,仿佛山间清泉。
黄埔三期的戴安澜,“安”有平安、安定之意,寄托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与守护一方安宁的壮志,“澜”本义为大波浪,展现出一种波澜壮阔的气势。
黄埔五期的廖运周,“运”有命运、运气之意,又可理解为运筹帷幄,暗示着拥有掌控局势、把握机遇的能力,“周”字则有周全、缜密之义,体现出做事深思熟虑、严谨细致的态度。
张宗逊,“宗”有尊崇、宗法之意,蕴含着对传统、对先辈的敬重之情,“逊”表示谦逊、恭顺,告诫为人处世应保持谦逊低调的态度,不骄不躁。
还有很多好听的名字,这些名字,或引经据典,或蕴含深意,无一不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相比而言,比如中国在60年代以后的名字就起的比较随意,因为很多人文化水平不高。
比如:
60年代:卫国、卫东、卫民、卫军、跃进、卫星、红花。
80年代:爱国、爱民、建国、建军、国庆、和平等等。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黄埔军校的名字比较好听?
![]()
时代背景不同
黄埔军校创立于1924年,当时的中国,虽历经风雨动荡,但传统文化的根基依然深厚。许多学生来自书香世家或有着一定文化底蕴的家庭,家族长辈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对子女的教育极为重视。在为孩子取名时,他们往往会从经典古籍、诗词歌赋中寻觅灵感,将美好的期望与祝福融入名字之中。
比如90年代后,中国人起名字成了“娜,军、明、平、洋、勇、丹、瑶、翠、梦、君、倩。”凡此种种,其实这是金庸小说,和琼瑶小说的影响,所以很多名字都是来源于电视剧。
《天龙八部》里的一位美女王语嫣就是极好的例子。“嫣”字让人想到绚烂多彩的花簇,有些媚俗,但加上一个动词“语”,意境就全出来了!
![]()
文化筛选
黄埔军校作为培养军事人才的摇篮,对学生的选拔有着严格的标准。其中,文化知识水平是重要的考核指标之一。招生考试分为初试、复试、总试三关,内容涵盖了国文、数学、历史、地理等多个学科。只有在文化考试中脱颖而出的学生,才有机会进入黄埔军校深造。
这一选拔机制,确保了进入黄埔军校的学生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那些凭借党员推荐却不学无术的人,根本无法通过层层考试的筛选。因此,能够踏入黄埔军校大门的学生,本身就是文化精英的代表。他们的名字,自然也体现出了较高的文化水准。
文化思潮
20世纪初,中国正处于社会变革的关键时期,新文化运动蓬勃兴起,西方文化逐渐传入中国,与传统文化相互碰撞、交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黄埔军校的学生们既受到传统文化的滋养,又接触到了新的思想观念和文化思潮。他们的名字,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种时代的特色。
![]()
一方面,许多名字依然保留着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了对民族文化的坚守与传承,另一方面,一些名字中也融入了新的元素,展现出对时代变革的积极响应。例如,有的名字中蕴含着追求自由、平等、民主的思想,反映了当时进步青年对新社会的向往与追求。
个人志向
我军中有很多人的名字都是后来改的,比如许世友,徐向前等,这是为了表达个人意志。所以很多人的名字,为了革命胜利,为了表达曙光的意思,他们的名字,往往也成为了表达个人志向与理想追求的载体。
![]()
以赵尚志为例,其名字出自《孟子・尽心》中的“仁义谓尚志,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父亲赵子馥(晚清秀才)为其取名“尚志”,饱含了对儿子志存高远、追求仁义的殷切期望。
赵尚志也不负所望,在革命生涯中,展现出了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成为了令日军闻风丧胆的抗日名将。比如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左权将军,“权”字可理解为权力、权威,寓意着拥有掌控局势、施展抱负的能力,左权在军事生涯中,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为革命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
社交需求
这个原因我觉得可以不提,但确实存在,在黄埔军校的校园里,浓厚的文化氛围弥漫在每一个角落。学生们在学习军事知识的同时,也积极参与各种文化活动,相互交流、切磋学问。在这样的环境中,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名字,更容易引起他人的关注与尊重。
![]()
在社交场合中,名字往往是人们初次接触时留下的第一印象,一个独特而富有文化魅力的名字,能够迅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为交流与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文化氛围与社交需求也促使学生们更加注重名字的文化品质。
黄埔人才济济
黄埔军校在其辉煌的办学历史中,孕育出了无数闪耀在军事、政治等诸多领域的杰出人。
在军事领域,黄埔军校培养出的将领可谓是将星璀璨。徐向前,作为黄埔一期的杰出代表,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坚实基础,十大元帅之一。还有林总,同样毕业于黄埔四期,在军事指挥上展现出了非凡的天赋。解放战争时期,他率领东北野战军,从东北一路打到海南岛,在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重大战役中。还有陈赓,黄埔一期的传奇人物,以其机智勇敢和卓越的军事才能闻名。在北伐战争中,他表现英勇,屡立战功。
在政治领域,黄埔军校也培养出了许多杰出人才。蒋先云,黄埔一期学生,在北伐战争中,他担任重要职务,不仅在军事上表现出色,还积极开展政治工作,激励士兵的斗志,为北伐的胜利进军发挥了重要作用。
![]()
黄埔军校走出的众多军事人才,无疑在军事素养和指挥能力上有着较高的水准。他们接受了系统的军事教育,在战术运用、军事组织等方面具备扎实的基础。
功德林往事
相比之下,黄埔军校的学生们虽然在军事专业技能上有一定优势,但在对战争全局的把握、政治与军事的融合以及对人民战争思想的理解和运用等方面,与毛主席存在较大差距。
毛主席以其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杰出高超的军事才能和炉火纯青的军事指挥艺术,成为了中国军事史上的一座巍峨丰碑。解放战争后期,很多国民党将领被捕,大多数被关押在功德林。
![]()
1959年,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的前夕,毛主席代表中共中央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了一项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建议:特赦一批确实已经改恶从善的战争罪犯、反革命罪犯和普通刑事罪犯。
第一批特赦了十名,其中包括杜聿明、王耀武、陈长捷、曾扩情、周振强、杨伯涛、郑庭笈、宋希濂、邱行湘、卢浚泉等国民党高级将领,这其中不乏黄埔名将。至1975年3月,在押的554名战犯全部被释放,其中包括国民党高级将领200余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