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夏瑾)舞台之上,荒草丛生,锈迹斑斑的老房子透着一派萧索;而随着高低错落的台灯次第亮起,暖光不仅驱散了场上的昏暗,也点亮了人物内心深处的情感。11月4日,北京人艺小剧场剧目《长子》在实验剧场迎来第三轮演出。这部由俄罗斯剧作家万比洛夫创作的经典作品,将以温暖而幽默的基调,继续与观众探讨爱与信任的永恒话题。
![]()
《长子》剧照。李春光/摄
《长子》的故事始于一场意外:两个错过末班车的年轻人为躲避严寒,谎称是老人萨拉法诺夫素未谋面的“长子”借宿,却在彻夜相处中,意外解开了这个家庭的情感症结——老人的孤独、子女的远行抉择,都在这场“冒名”的相遇中逐渐消融为理解与陪伴。万比洛夫于20世纪60年代写下的这个故事,尽管情节披着荒诞的外衣,内核却充满真挚的人文关怀。那些细腻勾勒的日常细节,让跨越半个世纪的情感渴望,依然能与今天的观众深深共鸣。
![]()
《长子》剧照。李春光/摄
该剧于2023年9月首演,由青年导演执导,周帅、李麟、孙翌琳等青年演员主演。历经前两轮演出,已收获大量观众好评。冬日即将到来,《长子》希望为观众带来怎样的观演体验?导演始终相信:“真实与真诚,是打开这部作品的钥匙。”剧组致力于在剧场中营造一种渐进式的暖意——让从寒冷中走进剧场的观众,随剧情深入,内心逐渐被温情浸润,直至全身心被柔软的暖流包裹。正如剧本从生活琐碎中提炼出深刻的人生体悟,演员们也希望与观众共同完成的不仅是一场演出,更是一段温暖的心灵之旅。也因此,“暖心”与“治愈”成为许多观众观后反馈中的高频词。
面对第三轮演出,创作团队在持续打磨表演的分寸与尺度。《长子》并不依赖激烈戏剧冲突或夸张的情感表达,而是以真实、自然的方式,呈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这要求演员在‘演’与‘不演’之间找到精准的平衡,而这一分寸感,正是我们每场演出不断探索的课题。”饰演“长子”的周帅如是说。李麟在塑造“父亲”一角时也深有感触:“即便内心翻涌如潮,表演也须克制,不能山呼海啸。”在孙翌琳看来,“女儿”的每一场戏都应是“当下的、即兴的,如生活般自然流淌”。
本轮演出将持续至11月19日。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