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美国联邦政府“停摆”进入第36天,创造了新的最长政府“停摆”纪录。
一场“停摆”,折射出美国政治运行的深层病灶。国会山的争吵声越来越大,普通民众的日子也越来越难过。领不到补助的底层民众、被延误的基建项目,都在用自身糟糕的处境讲述一个事实:当政治算计取代社会治理,“停摆”的不仅是美国的政府,更是民众的信任。
此次政府“停摆”仍然遵循“老剧本”
当地时间9月30日,美国国会未能在最后期限前通过临时拨款法案,联邦政府资金于10月1日零时中断,美国法律意义上的政府“停摆”正式生效。
![]()
这是10月21日在美国华盛顿拍摄的白宫,当时美国联邦政府“停摆”已经整整三周。新华社图
美国联邦政府的财年从每年10月1日开始,次年9月30日结束。要维持政府运转,行政部门需提出预算,由美国国会众议院和参议院进行讨论、修改,并达成一致,再交由美国总统签署,成为联邦政府各项支出的依据。
若常规拨款无法通过,就需要按照上一财年的支出水平通过临时拨款法案,以维系政府的临时运转。如果国会没能就常规预算达成一致,也未能通过临时拨款法案,美国联邦政府就会失去运转经费,被迫“关门”。
此次美国政府“停摆”,仍然遵循这套“老剧本”。
今年上半年,美国国会围绕常规拨款的多项条款争论不休,立场分歧尖锐,始终难以达成一致。进入9月,眼看所剩时间不多,众议院共和党人提出一份临时拨款法案,试图以此支撑美国政府一个多月的运转。然而,因该条款要削减部分医疗补助支出,遭到民主党拒绝。民主党在参议院则提出了另一份临时拨款法案,要求加大医保相关福利支出力度,又未能获得共和党支持。两党互不让步,结果是联邦政府再度陷入“停摆”。
开不开门无所谓 重要的是“我方得赢”
如今,“停摆”已进入第二个月,联邦食品救济项目面临“发不出钱”的窘境。而民主、共和两党互撕正酣,似乎都无迫切愿望结束政治僵局。
![]()
10月25日,人们在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的一处食物赈济处打包食品。受美国政府持续“停摆”影响,美农业部宣布暂停其“补充营养援助计划”,11月1日停止发放食品救济。新华社图
一方仍然坚持,必须在临时预算案中加入关于医保方面预算的附加条款。一方毫不妥协,强调必须先通过预算法案,才愿意谈医保预案。双方寸步不让,大有一种“政府开不开门无所谓,重要的是我方得赢”的姿态。面对舆情汹涌,两党则不约而同开始“甩锅”。民主党人指责共和党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医保危机,共和党人则称此局面“令人羞耻”,是民主党“玩弄政治”。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共和党籍众议院议长迈克·约翰逊还卖起了惨,称由于民主党人14次投票反对政府拨款,“我们现在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双方你来我往、相持不下,正如专家所言,这次联邦政府“停摆”带有更多“有意为之”的色彩。准确说,不是两党在预算和拨款问题上“谈不拢”,而是“不想谈拢”。活跃在前台的政客们,都希望利用“停摆”向对方施压,借机推进各自的核心政治议程。就在一个多月前政府关门当天,特朗普回应记者询问时就提到,“政府关门也能带来很多好处,我们可以摆脱很多我们不想要的东西,而这些东西都是民主党的。”号称相互制衡的制度设计如今成了党争工具,将美国政治一步步送入愈加极化的循环,令人唏嘘。
危机反复上演 “停摆”走向“制度化”?
事实上,如此荒唐的场景,并非美国政治的“原生设定”。其根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在此之前,美国政府面对拨款中断的做法完全不同。
早在1870年,美国就通过《反赤字法》,规定若国会未拨款或资金用尽,任何联邦机构不得继续支出或签订合同。但长期以来,这一规定并未被严格执行。尽管国会也常常拖延预算审议,但是行政部门则采取“先干活、后拨款”的做法——各机构照常运作、发放薪酬,待预算通过后再补记账。因此,在很多情况下,美国政府即便无钱可用,也不至于真正“关门”。
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财政赤字高企,国会对美国总统随意调拨预算资金的行为不满,于是通过了《国会预算与削减控制法》,以强化国会的预算主导权。1980年,美国司法部发表司法解释,明确指出:在拨款中断期间,继续履行职能的政府官员会被认定为违反《反赤字法》,除非得到国会授权。1981年,美国司法部进一步发布补充意见,提出在资金耗尽的情况下,除非与生命安全或财产保护直接相关,所有政府职能必须停止,否则任何支出都构成违法。自此,美国联邦政府“停摆”正式被“制度化”。
如此规定,本意是防止财政失控,但是随着美国政治极化、两党对立日益尖锐,预算审议与拨款投票逐渐成为党派对抗的舞台,两党拼命给彼此制造麻烦,频繁出现“为否决而否决”的现象,导致“关门”闹剧频频上演,成了美国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引发“滚雪球效应” 美经济雪上加霜
穆迪分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马克·赞迪表示:“当前美国经济本就脆弱,因此像政府‘停摆’这样的事件,可能会比人们预想的更快演变成更大的危机。”
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日前表示,根据联邦政府“停摆”持续时间的长短,预计今年四季度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将下降一至两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停摆”持续4周,美国经济将损失70亿美元。持续6周,损失将上升至110亿美元;持续8周,损失则将高达140亿美元。
![]()
这是10月30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国际机场拍摄的滞留旅客。受“停摆”影响,美国空中交通管制人员严重短缺造成多地机场航班延误甚至取消,机场运营也受到影响。新华社图
毕马威首席经济学家黛安·斯旺克将“停摆”引发的连锁反应比作不断积聚能量的雪球,她表示:“这就像雪球滚下山,势头和规模会越来越大。”
据报道,受财务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雇主纷纷推迟投资和人员招聘决策;与此同时,部分企业已开始测试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导致大规模裁员。
赞迪指出:“实际上,我们根本没有创造有实际意义的就业岗位。”由于就业市场本就疲软,目前少量新增就业岗位的劳动者,未来可能实际失业。若政府扶持体系弱化、联邦工作人员无法按时领到薪水、民众消费减少,企业可能会开始裁员或直接倒闭。
经济学家警告,延迟或取消的支出、招聘、旅行活动,甚至节日购物消费,未来都可能无法恢复。会计与咨询公司RSM首席经济学家乔·布鲁苏埃拉斯表示:“这并非简单的经济活动延迟或推后,而是会造成部分经济活动彻底消失。”
“我们本就已经面临各种困境了,而此次政府‘停摆’却是人为制造的问题,太艰难了。”斯旺克说道。
等待地方选举结束 本周末前或破局
美国总统特朗普3日再次呼吁国会共和党领袖修改参议院规则、取消“冗长辩论”机制(即阻挠议事)以结束政府“停摆”,但这一要求在共和党内部遭到强烈反对。
不过,在美国国会参议院多数党领袖、南达科他州共和党参议员图恩看来,他对本周末前达成重启联邦政府的协议持“乐观”态度。图恩称,他正在考虑一项将过渡性支出法案延长至明年1月或更晚的方案,因为众议院法案中所提出的11月底的生效日期已不再可行。
“凭我的直觉和对这类事情运作方式的了解,我认为我们离找到突破口越来越近了。”图恩3日在国会表示,“我们的目标是争取达成一项可以让联邦政府重新运转起来的协议。”
图恩透露,潜在协议中的议题包括:就常规拨款程序的推进路径作出承诺,以及就一项旨在将即将到期的《平价医疗法案》补贴延长至特定日期的法案进行投票。
图恩表示,4日在弗吉尼亚州、新泽西州和纽约市等地举行的地方选举结束后,国会成员有望“更集中精力”应对联邦政府关门的谈判。
新闻链接>>
盘点美国政府“停摆”纪录
虽然政府“停摆”听上去很吓人,但这种现象对于美国民众来说并不陌生。自1976年美国国会正式执行预算程序以来,美国政府共关门20余次。
第一次真正“停摆”:1981年
美国政府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停摆”出现在1981年11月21日。时任总统里根要求削减84亿美元的政府开支,但国会达成的预算削减协议比里根的门槛少了20亿美元。里根否决了预算法案,并关闭了联邦政府。
最短的政府“停摆”:9小时
2018年2月,肯塔基州共和党参议员兰德·保罗坚持反对临时拨款案中增加国防开支的条款,导致参议院无法投票,政府被迫于9日零时“关门”。参议院于9日凌晨一点半投票通过了临时预算案。众议院在五点半投票通过。在法案送交特朗普签字后,联邦政府结束仅9小时的技术性“关门”。
最奇葩的“停摆”:聚餐
1982年9月30日到10月2日,美国政府被迫“停摆”,原因是里根总统邀请所有国会议员前往白宫进行烧烤,而错过了在9月30日晚最后限期之前通过早已达成一致的预算案。
“停摆”次数最多总统:里根
里根是任内遭遇政府“停摆”次数最多的总统。在他任职8年期间,联邦政府“关门”了8次共14天。
上游新闻综合自新华社、央视新闻、中新网、第一财经、国际在线、经济日报、北京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