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8日是第26个中国记者节。时光回到2003年,记得那时候刚刚从学校毕业的我被分配到大平煤矿电视站,成为了一名记者。在我心里记者的职业是神圣的,是及时、真实、客观传递各种公众信息的传声筒、信息流,还要有严谨的工作作风、敏锐的洞察力,故此对记者的要求也就更高更严。
初次接触记者行业感到既欣喜又紧张,因为别的行业记者都是光鲜亮丽,而煤矿记者要去的地方不光只有会议室,更有煤场、煤楼、车间、井下... ...记得第一次换上工作衣爬上煤楼,机器的轰鸣声与皮带运输机的运转声交织,现场一派繁忙的景象。在煤楼分拣作业区,捡矸女工们身着工装、头戴安全帽,紧盯传输皮带上流动的原煤,她们认真的工作、规范的动作,俨然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是对于我来说确是记者生涯中的一次挑战——笨拙地扛着摄像机带着采访本爬上高高的煤楼,布满煤尘的台阶、被磨得发亮黝黑的栏杆、灰蒙蒙的煤尘更让我喘不过气来,已感觉身上汗津津的,瞬间内心一阵酸涩,不禁对煤楼上的工作人员肃然起敬。短短两个小时的采访让我内心无比激动,下了煤楼我就投入到稿件的创作中,似乎所有的词汇都无法形容我镜头里的煤楼。
![]()
第一次跟着乘坐罐笼下井是拍摄采掘工作面工艺流程,几百米的深度让我耳膜发胀瞬间失聪,下了罐笼看到明亮的大巷、变电所,让我对煤矿有了新的认识,内心一阵狂喜,没想到井下比井上还干净整齐!再一步步地往里走,坐上猴车又步行几千米来到了工作面,看到幽暗巷道里的矿灯如星辰散落,密密麻麻的单体液压支柱、听不懂的采掘术语、看不清的设备型号,一张张布满煤尘的脸... ...摄像机里满满的动人画面。连续三天下井拍摄我对井下空气过敏了,虽然脸上痒疼难受,但是录到了想要的画面,我心中依然很高兴。因为我知道这些景象才是煤矿的真实写照,这才是我们煤矿记者应该捕捉的精彩瞬间。
![]()
煤矿记者的采访从来没有"标准答案",更没有“完成时”。为了采访,我们错过了团圆饭,错过了中秋节、春节。为了发一篇时效性的新闻,熬夜改稿的灯光、井上下行走的疲惫,都是最真实的日常。但当看到笔下的矿工故事被更多人看见,当镜头里的矿井变迁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角,当一篇篇报道推动了安全生产、企业发展,所有的辛苦都变成了回甘。
在记者节到来之际,暂把镜头对准自己,对准和我一样默默无闻的煤矿记者,道一声“节日快乐”!但煤海的故事仍在继续,那些关于坚守、创新与奉献的瞬间,正等着我们用镜头去丈量,用笔尖去记录,用真心去传递。这,便是煤矿记者的初心与使命,亦是我们献给这个职业最好的答案。
(张燕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