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把美国带入了今天这个局面?要说是特朗普一个人搞的,恐怕说不过去。要把账都算到小布什、拜登头上,也未免太简单。
这事儿,真要细细扒一扒,这是几十年积累下来的老问题,一步步把美国推进了泥潭。
表面上看,是领导人换了一拨又一拨,实则背后是整个体制出了毛病,战略、经济、社会、外交这几张牌,全打得不怎么顺。
最近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在一场民主党州长竞选集会上开口了,直接把矛头指向特朗普,说他做事不按规矩,搞贸易摩擦、外交上又不稳当,加速了美国的下坡路。
![]()
但这话听起来像是“甩锅”,实质上倒是让人看清了一件事:美国内部对衰败原因根本没有共识,有人怪这个,有人怪那个,吵得热闹,可问题一样没解决。
中东折腾成了转折点,不是打赢,是拖垮
要说美国什么时候开始往下走,还得从小布什时期说起。
那会儿,美国刚遭遇重大安全事件,情绪上来了,打着“反恐”的旗号,直接冲进中东,先是阿富汗,接着是伊拉克,打了个热闹。
短期看,美国在军事上确实占了上风,但这两场战争把美国拖得够呛,钱花了、兵力投进去了,结果却没换来一个清晰的胜局。
![]()
战争一打就是十几年,不仅国内财政吃紧,民众也越来越疲惫。美国政府为了维持战争投入,不得不靠借债填窟窿,债越借越多,财政压力越来越大。
同时,战争地区局势不但没稳定,反而因为权力真空和政策失误,让更多不确定因素冒出来。
美国想管也管不过来,想走又走不了,进退两难。
当初以为打几场仗就能巩固全球地位,结果却成了战略上的“深水坑”。这一脚踩进去,后面几十年都在缓不过来。
可以说,从这时候开始,美国的霸权模式就开始显露疲态,不再像过去那样“说一不二”,反而处处受限。
![]()
“和平”表面下的退缩,奥巴马的算盘没打响
小布什之后,奥巴马走马上任,给人一种“路线变了”的感觉。他主打“和平”,说要减少海外冲突,把资源收回国内,专注美国自身的问题。乍一看,像是个“理性回归”,但其实是另一种层面的撤退。
他一上台就宣布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撤军,可撤军不代表问题解决。
美军一走,留下的空缺马上被其他力量填补,中东乱象更严重,反而让美国失去了以往的主导位置。美国本来是中东局势的“操盘手”,结果变成了“旁观者”。
而在国内,奥巴马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比如医保制度,想照顾更多普通百姓的健康需求,但改革过程引发了强烈的党派争斗。
![]()
共和党觉得政府管得太宽,民主党觉得应该走得更远,两边吵得不可开交,社会也因此撕裂。
再加上种族问题频发,警察执法、街头抗议成了常态,美国社会内部的矛盾不但没缓解,反而愈演愈烈。
这些年,美国经济虽然表面上没崩,但背地里问题不少。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美国央行多次放水,搞所谓的“量化宽松政策”,让市场上钱变得异常充裕。
股市是涨了,可真实就业和制造业却没跟上。钱都涌进了金融圈和科技行业,普通工人和中产阶级的日子却没太大起色。收入差距拉大了,底层怨气越来越重。
奥巴马想做个“改革者”,却在现实中被各种掣肘。他的“巧实力”更多时候成了“无力感”,既没能恢复美国的国际影响力,也没从根子上改变国内困局。
![]()
换了人没换路,特朗普拜登继续“打转转”
特朗普上台后,整个人设跟前几任不一样。他不是传统政客出身,他是个商人。
他说要让美国再次强大,听起来很振奋人心,实际上很多做法是“短平快”,追求眼前效果,却忽略了长远布局。
比如他推行大规模减税,富人和大企业省了不少钱,但政府税收也跟着减少,财政赤字继续扩大。
对外政策上,他搞“关税工具”,对多国征收高额关税,特别是对中国大陆挑起贸易摩擦,结果是美国企业自身成本大增,供应链混乱,消费者买单更多。看似强硬,实则自伤。
![]()
外交层面,特朗普频繁“退群”,不愿承担全球责任,结果也让美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逐渐削弱。
他想重谈贸易规则,也想在国际事务中“按美国方式重新洗牌”,可现实比想象复杂得多。盟友对他态度反复不定,开始有了距离感。
到了拜登,大家以为会“回归传统”,毕竟他是老政客,讲究规则和合作。但现实并没有变得更好。他承诺要巩固盟友关系,修复“特朗普时期的裂痕”,但很多国家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依赖美国了。
拜登政府试图在亚太地区拉拢盟国围堵中国大陆,但效果并不明显,大家更多是按自身利益行动,不愿无条件配合。
![]()
拜登还从阿富汗撤军,结果行动混乱,被全球媒体批评,甚至部分盟友对美国的承诺产生质疑。
俄乌局势爆发后,美国试图主导局面,但欧洲国家在能源和安全问题上有自己的算盘,美国的影响力也不再像过去那样具有压倒性。
如今特朗普再次走马上任,他希望在俄乌停火上做出一番政绩,本想着简单粗暴用利益交换搞定,结果反被泽连斯基大闹了白宫。
更关键的是,美国国内政治极化越来越严重。两党对立愈发激烈,国会常年争吵不休,连每年的债务上限都成了“拉锯战”。
截止11月5日,美国联邦政府因预算问题停摆进入第36天,创下新纪录。这种“制度卡壳”,成了美国治理力下滑的最好写照。
![]()
真正的问题不是谁当总统,是体制“老化”
从小布什到拜登,美国经历了不同风格的领导人,有的走强硬路线,有的走温和路线,还有的试图改革。
但无论谁上台,都没能从根本上解决美国面临的结构性困境。换句话说,问题不是“谁当家”,而是“家里的地基”出了问题。
美国过去依赖军事力量和美元霸权维持全球地位,可如今,军事干预越来越难以为继,美元地位也受到挑战。
不少国家开始推动本币结算,全球经济格局逐步去美元化,美国的金融特权正在被削弱。
![]()
同时,国内收入差距扩大,社会信任感下降,民众对传统政治失去信心。每次选举都变成一场“情绪宣泄”,而不是理性选择。两党之间互相否定,政策难以延续,国家长期发展规划几乎停滞。
美国的制度设计原本以制衡为核心,但如今却变成了“互相拖后腿”。
每当政府想要推动重大政策,都会被另一方阻拦,效率低下,民众失望。过去那种“团结一致”的国家动员能力早已不复存在。
从全球来看,美国的影响力也在逐渐减弱。曾经“说一句话,全世界都听”的时代已经过去。
如今更多国家选择多边合作,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
中国大陆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在被越来越多国家接受,世界正在向多极化发展。
![]()
美国今天面临的困局,不是一两个领导人能完全解释的结果,是几十年政策、战略、体制问题的集中爆发。
小布什的战争消耗了战略资本,奥巴马的内外收缩削弱了影响力,特朗普和拜登的政策反复暴露了制度失灵。整个国家像一台年久失修的机器,换再多的司机也跑不快。
美国的问题说到底,是模式老了、规则僵了、信心散了。这场衰退,不是轰然倒塌,是缓慢滑落。
谁导致了今天的局面?也许没谁能独自背锅,但谁也逃不掉自己的责任。未来的路,恐怕更不好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