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缅泰边境克伦邦KK园区突然响起密集爆炸声。
缅甸国防军直接用上了炸药和无人机,不少园区建筑都被炸成了废墟。
![]()
这事动静大到邻国泰国的居民都听得一清二楚,更让人意外的是,园区里的守卫见军方来真的,居然直接打开大门,任由上千人朝着莫伊河跑,最后这些人全逃到了泰国。
KK园区在电诈圈子里可是“臭名昭著”,长期盘踞在缅泰边境。
之前缅甸军政府对这种电诈园区,基本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这次突然下这么狠的手,我当时刷到新闻就纳闷,这事儿肯定没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
查获的30多套星链接收器、抓了2198人,看着像那么回事儿,但上千人能轻易逃脱,还用远超常规的规模去爆破,这些细节都在说“不寻常”。
KK园区的“扫黑”
缅甸国防军对KK园区的突袭,从一开始就透着“反常的高调”。
10月16日行动当天,军方不光搜了100多栋园区建筑,还查出30多套星链接收器和配件。
![]()
可能有人不知道这设备的作用,对电诈团伙来说,这玩意儿就是“核心武器”能绕开缅甸当地的通信监控,跟全球的境外指挥层随便联系,电诈活动根本不受地域限制。
缅甸官方媒体《缅甸日报》说这次抓了2198人,但没几天泰国政府就统计到,有超1200名来自28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入境,这些人基本都是从KK园区逃出来的电诈相关人员。
本来想这就是正常的扫电诈操作,但后来发现不对啊,要是军政府真心想根除电诈,怎么不提前把边境封了?
上千人说逃就逃,这漏洞也太大了。
![]()
更让人瞩目的是后来的“清场”环节,军方不满足于搜查和抓捕,直接用炸药和无人机炸建筑。
爆破的巨响在泰国边境城市都能听见,当地居民拍的视频里,园区上空全是浓烟,碎片到处飞。
这种规模的行动,早就超出“扫黑”该有的范畴了,更像一场特意做给别人看的“主权表演”。
缅甸军政府的“难”
其实在突袭KK园区之前,缅甸军政府早就陷入了“内忧外患”的泥潭,根本没精力管妙瓦底的电诈势力。
妙瓦底那片地方,长期被克伦族三大军阀牢牢控制着苏奇督管北部,苏茂管中部,苏丁温管南部,KK园区正好在苏丁温的地盘里。
![]()
这三个人还结成了紧密的同盟,以苏奇督为首,手下有6000多名武装人员。
而缅甸政府军在当地只部署了200人,兵力差距悬殊到政府军基本没啥存在感。
军政府也不是没试过收回控制权,早前曾逼迫三人接受“招安”,把私兵改成克伦边防军;后来还勒令三人辞职,想瓦解他们的势力。
但计划赶不上变化,缅甸内战爆发后,军政府自顾不暇,只能默认三人重新掌权,到了后来,这三人索性自立门户,公开跟军政府叫板。
雪上加霜的是,军政府的财政和军事状况越来越差。
![]()
国库赤字高到连基本运转都难维持,内战打了这么久,政府军节节败退,控制的国土面积只剩全国的40%,这是几十年来都没出现过的溃败。
北部的曼德勒是军方的物流枢纽,一场地震把道路震断、桥梁震塌,前线部队的物资运不过去,甚至出现了断粮危机。
如此看来,军政府连自保都成问题,哪还有心思去管电诈园区?
美缅的“交易”
就在大家都觉得缅甸军政府要一直难下去的时候,局势突然出现了“戏剧性反转”。
政府军一改之前的颓势,先后收复了蜡树、德贝金等城市,控制的国土面积回升到全国的50%。
![]()
反军政府的武装则士气低落,曼德勒的人民防卫军(PDF)甚至得开心理健康班,帮成员疏导战败后的负面情绪。
本来以为是军政府突然变强了,后来才发现,这场反转的关键是美国特朗普政府的政策转向美国成了军政府的“救命稻草”。
特朗普上台后,先砍掉了对反军政府武装的援助,要知道,之前美国给PDF的援助,可是PDF的“命根子”。
PDF控制区经济差,内部派系又杂,地方武装还不肯上交收入,没了美国援助,PDF连成员工资都发不出,根本没法打仗,战斗力一下就垮了。
![]()
紧接着,美国主动给缅甸军政府释放“友好信号”。
特朗普亲自给军政府领导人敏昂莱写信,信里不光商量对缅甸加征关税的事,还用上了“阁下”这个称谓。
在拜登政府时期,美国完全拒绝跟军政府沟通,“阁下”这个称呼,相当于变相承认了军政府的合法性,这让敏昂莱高兴坏了。
敏昂莱也很快“投桃报李”,回信里把特朗普夸了一顿,还顺势提了拜登2020年大选“作弊”的事,这番表态正好说到特朗普心坎里。
![]()
双方的“默契”很快落地:美国财政部解除了对军政府4名核心成员和3家企业的制裁,军政府则跟共和党御用的游说企业DCI集团签了合同,每年付300万美元,让DCI帮着在华盛顿游说,巩固美缅关系。
说到底,这场“美缅蜜月”的核心是稀土资源的交易。
缅甸是全球第三大稀土生产国,而稀土是美国高科技产业链的关键原材料。
之前中国从缅甸进口了不少稀土,这让急于摆脱对中国稀土倚重的美国十分眼红。
路透社报道过,特朗普团队内部明确提出“用政策换稀土”的提议,副总统办公室还专门开会讨论具体细节美国给缅甸“合法性认可和制裁解除”,缅甸给美国“稀土优先供应权”,双方各取所需,一拍即合。
![]()
很显然,有了美国的支持,军政府终于“腰杆变硬”,不仅在内战中扭转颓势,还腾出手来处理KK园区。
这场突袭,说白了就是军政府向美国展示“治理能力”的最好证明,是给美国的“投名状”。
不过大家别以为电诈就这么被根除了,虽然KK园区被端了,但只要仔细看就会发现,电诈的利益链根本没断。
行动过去半个月,政府军和苏奇督的武装从没发生过正面冲突,这说明军政府没打算彻底推翻军阀的控制。
上千电诈相关人员逃脱,而且妙瓦底的电诈园区远不止KK一个,其他园区还在正常运转,军政府只是“敲山震虎”,不是“赶尽杀绝”。
为啥会这样?还是“利益”两个字。
![]()
电诈是暴利行业,妙瓦底的赌博产业年营收就有10多亿美元,电诈的收益只会更高。
对财政赤字高企的军政府来说,电诈带来的税收和“灰色收入”是重要的资金补充;对军阀来说,电诈是维持武装势力的“经济支柱”。
只要双方的利益需求还在,就不可能真正根除电诈,这次突袭,不过是军政府在“向美国表忠心”和“维持利益平衡”之间找的平衡点。
这场围绕KK园区的博弈,本质上是小国在大国夹缝中求生的缩影:缅甸军政府借美国的政策和资金摆脱困境,美国借缅甸的稀土巩固高科技产业优势,而电诈、军阀,不过是这场棋局中的“棋子”。
![]()
军政府今天能为了稀土合作突袭园区,明天也可能为了财政收入默许电诈卷土重来。
毫无疑问,国际政治的永恒逻辑就是“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KK园区的爆炸声早就停了,但围绕稀土、地缘、利益的博弈,还在缅甸的土地上悄悄进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