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著名科学家钱伟长被任命为清华大学副校长,但他不会料到,他在这个位子上的时间竟会十分的短暂。
![]()
钱伟长
1957年6月,“反右”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迅猛展开,钱伟长因5个月前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文章《高等工业学校的培养目标问题》,对当时清华大学照搬苏联模式的教学思想提出了不同意见,与清华园内外的时潮相背,引发了一场历时3个月的大辩论,最终成了备受打击的对象。一时间,清华报刊上连篇累牍地刊登批判钱伟长的文章,并把他打成了右派。
当时清华大学被打成右派的共有6个人,只有钱伟长没有去北大荒劳动改造,原因是毛泽东保了他。毛泽东说:“钱伟长是个好教师,要保留教授职位。”就这样,钱伟长成了一名保留教授资格的右派,他继续待在清华园里,但已经没有上课的机会了。
在被打成右派到1966年的9年间,钱伟长先后为各方提供咨询、解决技术难题100多个,这些问题问题属于不同的专业,所以有人讽刺他是 “万能科学家”。但钱伟长不在意别人的讽刺, 他还是坚持走自己的路,他觉得只要是国家需要的, 他都得干。
![]()
1968年10月,钱伟长被分配到北京首都特种钢厂,做了一名炉前工。炉前工的工作很苦,必须使用一根52公斤的铁棒,一般人拿不起来。钱伟长是学力学的,他做了一个铁架子,然后把铁棒的一头放在铁架上,工人只拿一头,就省了26公斤的力,大家都对钱伟长的发明拍手叫好。
不久以后,上级让钱伟长到江西鲤鱼洲去参加劳动改造。鲤鱼洲是血吸虫很厉害的地方,清华大学先后去了800人在那里改造,死了两三百人。首钢的工人们为了保护钱伟长,找借口把他给留下了。工人们说:“钱伟长没改造好,我们坚决不放人!”
1969年,在中苏珍宝岛战役期间,解放军将缴获的一辆苏联坦克运到了北京。钱伟长专门去看了这辆坦克,他对身边的人说:“苏联的坦克十分笨重,它的前面装甲一定特别坚固。如果将坦克的前面放过去,从它的侧面去打,击穿率应该是百分之百。”
![]()
清华大学很快将钱伟长的意见转交给了中央军委。不久以后,解放军又从前线运回了两辆苏制坦克,并说明都是从侧面击中的。钱伟长得知这一消息后,又积极建议有关方面,要研制复合装甲护板,借以提高装甲抗弹能力,他的这些建议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并迅速付诸实施。
与此同时,钱伟长还在积极关注坦克、汽车等电瓶的研制与开发。钱伟长曾听人说起,我军的坦克只能走几十公里,再远就走不了了,因为我军的坦克电瓶用的是铅酸电瓶,坦克在启动时损耗的电量很大,需要4个铅酸电瓶,且只能启动15次,再多启动电就不够了,所以坦克打打停停,也就成了常有的事。
后来钱伟长找到了一位化学教师,与他一起研制新型高能电瓶,最终他们的研制成功了。新研制出来的机车高能电瓶可足够一辆坦克启动1000多次,这种电瓶还可用于野外作业,特别适用于作战的需要。1975年,钱伟长等人研制的这种新型高能电瓶获得了北京市科技进步奖。
1975年1月,钱伟长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并出席了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会议期间,已经身患重病的周恩来见到钱伟长后,微笑着握着他的手,亲切地说:“伟长同志,听说你这位力学家对装甲车很有研究啊!”钱伟长笑着对周恩来点了点头。
![]()
晚年的周恩来
周恩来又问:“伟长同志,你们研究的那个高能电池情况怎么样?我看到一份材料,做得不错啊!”面对周恩来的关心,钱伟长有些语无伦次,他激动地流泪了。
“四人帮”被粉碎后,钱伟长头上仍顶着右派的帽子,他不能正式登上大学的讲坛,他所参加或主持的一系列科研活动,也只能“悄悄”地进行。钱伟长虽然并未发过什么牢骚,但他更渴望能早日解决自己的问题,以便堂堂正正地去面对社会和公众,去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出力献策。
1980年9月,《人民日报》、新华社发布消息:民盟中央六教授错划右派,全部改正。这六人名单中,排在首位的便是钱伟长。但由于清华大学一位“左派”人士的阻挠,钱伟长的右派改正问题,后来竟又被拖延了两年多,才得以彻底解决。
同年10月,中国科学院通知清华大学恢复钱伟长为学部委员。但是,清华大学在对该校的469名右派分子重新审查时,除3人下落不明外,462名都予以改正,仅4人未予改正,而钱伟长便是这4人中的一个。清华大学此举,不免使渴望早日能够公开工作的钱伟长大为失望,而更多的人则是为钱伟长鸣不平。尽管如此,钱伟长还是不顾年老体衰,依然到处讲学不辍。
![]()
1983年元旦,钱伟长的事惊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在胡耀邦的亲自过问下,钱伟长的右派问题终于得以迅速彻底解决。1月12日,钱伟长终于收到了清华大学对他错划右派的改正文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