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信,寄到了湖北的深山里。信封上落款是“徐深吉”,一个军区司令的名字。收信人却是村里一个为儿子守了十七年活寡的老母亲。这封信像一颗炸雷,在平静的山村炸开了锅。它揭开了一个被时光掩埋的秘密,一个儿子“牺牲”了十七年,却在北京活成了将军的传奇。一个长达十七年的“谎言”,一个死而复生的儿子,故事的开头就足以让所有人的心都揪起来。
![]()
1926年,大别山的风还带着泥土的腥味,十六岁的徐深吉还是个放牛娃。革命的火种一传到村里,他和父亲就扔下了锄头,成了农民义勇队的一员。母亲石顺香不懂什么主义,她只懂自己的男人和儿子走上了最危险的路。她没哭没闹,只是把衣服的针脚缝得更密,把担忧咽进肚子里。黄麻起义失败,队伍散了,徐深吉没回家。他背着父亲的老猎枪,独自去找红军。母亲站在村口,看着儿子的背影消失在山道尽头,硬是把眼泪憋了回去。那是儿子自己选的路,她认。
战场是个绞肉机,徐深吉却从传令兵一路干到了营长。苏家埠战役让他打了胜仗,可回到家,迎接他的却是父亲和弟妹被敌人杀害的噩耗。母亲石顺香一夜白头,她没哭,只是默默从墙角拎出一只养了三年的老母鸡。“给你炖汤,补补身子。”锅还没烧热,集合的哨声就响了。徐深吉这一走,就成了家里唯一的根。1932年古峰岭那一仗,炮弹把天都染红了。他倒在血泊里,战友从他破碎的军装上认出他,把他记进了牺牲名单。消息传回老家,石顺香的世界塌了。她不再说话,每天就坐在村口的土坡上,望着儿子离开的方向,一坐就是一整天。村里人都说,她的心已经跟着儿子埋了。
![]()
她不知道,她的儿子命大,在第二次清理战场时被发现,还有一口气。他活下来了,却成了断了线的风筝,再也联系不上家人。他把思念和愧疚压在心底,跟着部队一路长征,一路抗战。这一别,就是十七年。十七年后,北京城换了人间,徐深吉也成了高级将领。他终于能写下那封迟到了十七年的家书。当警卫员把信交到石顺香手上时,她那双枯槁的手抖得不成样子。她看了又看,嘴里喃喃着:“是他,是深吉……”在北京站的月台上,徐深吉站得笔直,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出站的人流。当他看到那个被搀扶着的熟悉又陌生的身影时,他一个箭步冲上去,喊出了那个在心底憋了十七年的字:“娘!”母子俩抱头痛哭,十七年的生死离别,十七年的苦苦等待,全在这一刻化成了滚烫的泪水。后来,母亲被接到了北京,住进了明亮的院子。徐深吉为新中国的空军事业呕心沥血,只是那只在十七年前没来得及炖熟的鸡,成了母子俩心里永远的念想,也成了那个年代无数家庭奉献与牺牲的见证。
那个年代,一个家的悲欢,就是一个国的缩影。一只没炖熟的鸡,等了十七年,也暖了后半生。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