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镜头之下的马斯克,再也不是曾经那个年轻的“火星狂人”了。
这两天阿权无意中看到了马斯克最新的访谈节目,突然发现马斯克老了好多。
![]()
访谈中的马斯克没有当年的热情,只剩掩不住的疲惫,语速迟滞,笑容勉强,连眼角细纹都似裹着卸不掉的重压。
那个曾让众人信服的“技术万能”神话,为何渐渐褪色?他的“衰老”到底是岁月痕迹,还是理想崩塌的信号?
![]()
最近刷到马斯克再上《乔・罗根秀》的片段,很难不感慨一句“物是人非”。
曾经那个在镜头前眉飞色舞谈火星殖民、星链计划,眼神里满是“改变世界”笃定的“硅谷狂人”,如今却透着掩不住的疲惫。
采访中的他语速明显慢了半拍,笑容带着几分勉强,尤其是眼角的细纹在镜头下非常明显,不像54岁,倒像是64岁。
![]()
英国《每日邮报》援引专家的话,说他在“急速衰老”,把原因归结为压力、争议和权力旋涡的裹挟。
但要是只把这当成一段“成功人士不堪重负”的狗血剧情,未免太浅了。
马斯克的“老”,从来不止是生理上的岁月痕迹,更是他亲手搭建的“技术神话”,在现实面前开始剥落的信号。
![]()
早年间,他确实配得上“理想家”的标签,把电动汽车从“小众玩具”做成主流,让“新能源”不再是纸上谈兵。
SpaceX一次次突破火箭回收技术,把太空探索的成本拉到新低点,甚至让“普通人去火星”从天方夜谭变得似乎触手可及。
那时候,大家愿意相信他是“超越时代的工程师”,觉得只要有技术和资本,就能突破所有边界,不管是物理上的太空,还是社会层面的规则。
![]()
可慢慢才发现,马斯克也没跳出“凡人的执念”:他想把这种“技术万能”的逻辑,套用到更复杂的领域,比如政治。
其实仔细看,马斯克对政治的态度,从一开始就带着“资本附庸”的功利。
他不是真的关心某个政策的对错,而是把政治当成“为自己的商业版图铺路”的工具。
最明显的就是收购推特(现在叫X),当初他花440亿美元买下这个平台,嘴上说要“捍卫言论自由”,可实际操作里,却把它变成了右翼声音的“扩音器”。
![]()
![]()
![]()
解封特朗普的账号,对保守派言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暗中调整算法,让偏向自己立场的内容更多曝光。
他以为掌控了流量入口,就能左右舆论,进而影响政治走向。
结果推特的广告收入暴跌,用户流失不少,连他自己都被卷进“操纵舆论”的争议里,反而成了媒体口诛笔伐的对象。
而在政治圈他也不被待见,根本因为还是他在政治阵营里的“摇摆”。
![]()
“左右逢源”这个词,用在马斯克的政坛活动最合适不过了。
早年靠民主党推动的新能源补贴,让特斯拉在初期站稳脚跟。
后来觉得拜登政府对特斯拉不够“关照”,又转头骂民主党“打压创新”。
看特朗普势头猛,就砸2亿美元支持,还想跑到白宫“指点”内阁人事安排,结果人家根本没把他当回事。
该削减的特斯拉补贴一分没少,他推荐的人也没一个真能进核心圈。
![]()
所以后来又跑去捧德桑蒂斯,可德桑蒂斯在竞选里一败涂地,他又灰溜溜地回头找特朗普修复关系,转头又因为“大而美法案”的利益分歧跟共和党闹僵。
这哪是“左右通吃”,分明是“左右都没讨好”。
说到底马斯克犯了一个致命的错:他以为政治跟搞技术、做企业一样,只要有足够的资本和“算法”,就能算出最优解。
可政治从来不是“重力公式”那样的精确科学,里面掺杂的是人性博弈、利益平衡,还有百年积累的权力结构。
![]()
他想把政治“私有化”,当成自己商业帝国的“后花园”,结果反而被政治的复杂性绊了个正着,判断力越来越偏,之前引以为傲的“技术远见”,也开始被争议淹没。
再说说他在中美之间的“两难”,马斯克的企业,几乎是深度绑定了中美两个最大的市场。
特斯拉的上海工厂是它全球产能的“压舱石”,中国市场贡献了特斯拉近三分之一的销量,供应链更是离不开中国的制造业基础。
可另一边,SpaceX跟美军的合作越来越深,星链系统被用于军事领域,还被美国政府要求“排除中国元素”,甚至因为星链援乌,引发了“技术是否中立”的国际争议。
他想两边下注,既吃中国市场的红利,又抱美国政府的大腿,可现实是“两头都不放心”。
![]()
中国这边不会完全信任一个“随时可能被白宫调度”的科技老板,毕竟技术背后的政治风险谁都不敢忽视。
美国政界呢,又总拿“马斯克太亲中”说事儿,动不动就查特斯拉的供应链,质疑他的“忠诚度”。
这种“夹缝”,其实是全球化时代很多科技巨头的困境,但马斯克的问题在于“太投机”。
哪边都想拉他,哪边又都不想完全信任他。
![]()
现在再回头看马斯克的“苍老”,就明白那不是简单的“累了”。
而是他一直信奉的“技术治国”幻觉,开始崩塌了。
他曾经以为,只要有足够的钱、足够先进的技术、足够大的流量,就能改写世界的规则,甚至“定义未来”。
可现实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再厉害的工程师,也解不开民主制度里的利益纠缠,再强大的资本,也撬不动根深蒂固的权力结构,再先进的技术,也躲不开地缘政治的暗礁。
![]()
我们以前总愿意把“未来”托付给这样的技术精英,觉得他们能超越世俗的复杂,用理性和创新解决问题。
可马斯克的经历告诉我们,技术精英也是凡人,他们也会有贪婪、有执念,也会犯“想当然”的错。
他的“衰老”,更像是一个信号:我们该醒醒了,别再把“改变世界”的期待,都压在某一个商业大佬身上。
技术能改变汽车的动力,能把卫星送上天,却改变不了人性的复杂,也替代不了对规则的敬畏。
![]()
未来马斯克或许还会继续折腾,特斯拉、SpaceX也还会有新动作,但那个“无所不能的火星理想家”,大概率是回不来了。
而他的故事,也给所有科技精英提了个醒:技术是工具,不是“万能钥匙”;资本是助力,不是“通行证”。
想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走得远,光有技术和钱不够,还得懂边界、知敬畏,少一点“操控欲”,多一点“平常心”。
毕竟真正能走得远的,从来不是那些想“征服世界”的人,而是那些懂得“顺应规律”的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