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于婉凝
![]()
![]()
10月30日,国货美妆巨头珀莱雅(603605.SH)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冲刺首个“A+H”股上市的国货美妆公司。
面对国内美妆市场竞争加剧,珀莱雅欲加速国际化实现突破,但备战港股,其仍面临考验。2025年上半年,公司主品牌“珀莱雅”实现收入39.79亿元,同比微降0.08%。今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尽管仍保持增长,但增速均降至个位数,其中第三季度二者均出现同比下降。
今年以来,国货美妆企业在港股和A股的“待遇”截然不同。在港股上市的毛戈平(01318.HK)和上美股份(02145.HK)今年以来股价均实现上涨,其中上美股份年初至11月4日涨幅140.32%,其间平均市盈率33.03倍;毛戈平同期涨幅41.53%,其间平均市盈率34.55倍。相比之下,珀莱雅年初至11月4日期间股价下跌13.30%,期间平均市盈率为21.21倍。正因如此,在不少投资者看来,珀莱雅此番赴港上市,除了募资与加速国际化,或许也是想享受到港股的高估值,获得高溢价。
一
业绩增速放缓
公开信息显示,珀莱雅成立于2003年,于2017年11月登陆上交所主板,成为“中国美妆第一股”。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以零售额计,公司于2021年至2024年连续四年为中国最大的化妆品企业。
2024年,珀莱雅以年营收107.78亿元的成绩,成为国货美妆上市企业中首个营收突破百亿元的企业。同年,“创二代”侯亚孟出任新一任总经理。
如今看来,这位“85后”总经理在接棒一年后,正将珀莱雅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10月27日,珀莱雅召开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赴港上市议案,再度征战资本市场。
早在今年8月份,珀莱雅董事会就审议通过了《关于筹划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的议案》。彼时,公司在公告中表示,此番拟H股上市,是为加快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和海外业务发展,增强境外融资能力,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综合竞争力。
财务数据显示,2022—2024年,珀莱雅营业收入分别为63.85亿元、89.05亿元、107.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17亿元、11.94亿元、15.52亿元。
2025年前三季度,珀莱雅实现营业收入70.98亿元,归母净利润10.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9%和2.65%,增速较2024年同期大幅放缓。
珀莱雅一直在推进多品牌战略。2025年上半年,公司旗下彩棠、原色波塔等彩妆品牌以及洗护品牌Off&Relax营收增长显著,其中彩棠营收同比增长21.11%,原色波塔同比大涨80.18%,Off&Relax同比激增102.52%。
珀莱雅相关负责人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公司多品牌潜力正加速释放,彩棠、Off&Relax、原色波塔等品牌依托品牌的差异化定位实现快速突破,悦芙媞则在年轻消费群体中持续渗透,多品牌间的品类互补与客群分层,既拓宽了珀莱雅市场覆盖范围,也为长期增长注入多元动力。”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上半年,主品牌“珀莱雅”营收为39.79亿元,同比微降0.08%,占公司总营收的74.27%,这也是该品牌近五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尽管主品牌营收出现负增长,但从实际表现来看,在关键的市场竞争节点中,珀莱雅品牌号召力依旧突出。在今年双11期间,珀莱雅品牌在“天猫美妆现货4小时成交榜”“天猫美妆抢先购首日成交榜”“天猫美妆双11成交进度榜”等核心榜单中蝉联榜首。此前,珀莱雅已经连续两年夺得天猫美妆“双11”终榜冠军。
二
上半年销售费用率近五成
珀莱雅此次赴港上市将“研发与产品创新”列为募集资金首要用途,欲通过强化研发能力突破增长瓶颈。
从研发投入来看,2022—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珀莱雅研发费用分别1.28亿元、1.74 亿元、2.10亿元和0.95亿元,占营收的比例分别为2%、1.95%、1.95%和1.77%。
作为对比,2022—2024年及今年上半年,公司销售费用分别达到27.86亿元、39.72亿元、51.61亿元和26.59亿元,对应销售费用率分别为43.63%、44.61%、47.88%、49.59%——销售费用率不仅远高于研发费用率,且呈现逐年攀升趋势。
究其原因,过度依赖线上渠道使得珀莱雅获客成本和销售费用攀升。从渠道端来看,2025年上半年,公司线上营收占比达到95.39%,线下渠道营收占比仅4.61%。
“在国货美妆行业,‘重营销轻研发’并非个例。多数美妆企业为快速提升品牌知名度、抢占市场份额,倾向于将大量资金投入营销领域。”在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投资部副主任袁帅看来,短期内,高销售费用率能迅速提升产品销量与品牌曝光度,助力企业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但从长期视角审视,过度依赖营销而忽视研发,会使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研发能力不足导致产品创新滞后,难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为弥补研发短板,珀莱雅今年以来在科研合作与技术成果转化上已有多项动作落地。
今年7月,珀莱雅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正式签订合作协议,携手聚焦“线粒体抗衰”研究,推动尖端医学研究赋能美妆产业创新;同月,珀莱雅首本头皮微生态白皮书重磅发布;9月,珀莱雅凭借自主研发的线粒体抗衰技术,成功摘得“IFSCC2025十大基础研究奖”。此外,10月末,珀莱雅与浙江大学药学院共建“皮肤健康与衰老研究联合实验室”,从皮肤科学机理出发聚焦研究皮肤健康与衰老,以寻找更精准的护肤靶点,发现新靶点、新机制,开发出更有效的原料和产品。
二级市场来看,年初至今,珀莱雅股价呈现震荡下行趋势,截至11月4日,公司报收于71.67元/股,总市值为283.8亿元;公司市盈率(PE-TTM)为17.98倍,较2025年年初(1月2日23.24倍)显著回落,估值中枢下移。
三
管理团队频频调整
2024年9月起,珀莱雅也进入了“二代接班”时代。公司董事长侯军呈之子侯亚孟接替方玉友,成为珀莱雅新任总经理。自从侯亚孟接棒后,珀莱雅的管理团队也频频调整,意在为企业注入新动能。
2025年8月,珀莱雅聘任薛霞为董事会秘书,薛霞曾任浙江红蜻蜓鞋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罗莱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等。9月初,公司迎来新任CMO果小,根据官方信息,果小曾任阿芙精油市场负责人、泡泡玛特CMO、蕉下CMO。10月10日,珀莱雅宣布任命金昶为CFO,其曾任职于欧莱雅,担任中国区财务发展总监/活性健康化妆品事业部财务总监。
再往前追溯,4月份官宣的3位新人——首席科学官黄虎、首席研发创新官孙培文、首席数字官胡宁波,均出身于国际大企业。
在袁帅看来,年轻一代企业管理者在推动品牌国际化进程中,通常具备一些独特的能力与视野。在创新思维方面,年轻管理者敢于尝试新的营销模式、产品理念与商业模式,为品牌国际化注入新鲜活力。其国际化视野有助于品牌整合全球资源,在国际市场中树立高端、专业的品牌形象,推动品牌国际化战略的顺利实施。
与此同时,珀莱雅另一个大的动向,是加快投资并购。今年9月,珀莱雅官宣投资花知晓,持股比例达38.45%,成为后者第二大股东。同月,珀莱雅在欧洲创新中心设立高级投资经理岗位,并聘用了多位有知名投行背景的专业人士,也被视为在加速海外收购计划。
“花知晓不仅在国内市场逆势增长,更在海外市场有着亮眼表现,已覆盖数十个国家且保持业务高速增长。”珀莱雅相关负责人向经济导报记者表示,未来围绕“双十”战略,珀莱雅将在产业链上下游、品牌端进行海内外投资,不断推进和完善珀莱雅生态布局。
今年,珀莱雅首次提出“双十战略”,即“未来十年跻身全球化妆品行业前十”。对于二代接棒后的珀莱雅而言,怎样跳出规模增长的局限、成为真正“大而强”的行业标杆,是其面临的市场考题,这道题如何解答,也将关系到珀莱雅长远发展的节奏与质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