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秋时节,通辽市科左后旗巴胡塔苏木布日敦嘎查塔日根小组的3000亩水域热闹非凡。水面上,网兜起落间肥鱼欢腾;岸边,工作人员分拣装筐忙不停,一张张笑脸勾勒出西辽河水滋养下,科尔沁草原渔业丰收的鲜活图景。
这份丰收并非偶然。截至目前,通辽市渔业水域面积达33.8万亩,水产品总产量7400吨、产值2.8亿元,较“十三五”时期实现大幅增长。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通辽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不懈探索。近年来,通辽市投入2000余万元推广绿色养殖模式,打造4个规模以上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改造1935亩老旧池塘,让养殖尾水资源化利用率超80%。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车间里,15000立方米的养殖水体中,南美白对虾、匙吻鲟等特色品种长势喜人,预计2025年底设施渔业产量将占养殖总产量的60%,昔日“靠天吃饭”的传统渔业,正朝着集约化、智慧化方向转型。
![]()
科左后旗巴胡塔苏木布日敦嘎查塔日根小组:鱼儿满塘,喜获丰收。图片由市农牧局提供
打破地域限制,让“内陆产海鲜”成为现实,是通辽渔业的一大亮点。依托蒙琼合作“南苗北养”项目,成功攻克虾苗淡化、繁育技术,在盐碱地里养出了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科左后旗更是集中打造六大特色渔业基地,推广“一水双收”模式,全旗水资源利用面积从8万亩扩至20万亩,年总产值达0.87亿元,越来越多渔民靠着“水里的宝贝”鼓起了腰包。
![]()
科左后旗巴彦毛都苏木北阿布哈嘎查利用水泡子养殖海鲈鱼。图片由市农牧局提供
渔业兴,文旅旺。每到寒冬,奈曼旗孟家段水库的“冬捕节”热闹非凡,冰面下捞出的鲜鱼吸引游客争相抢购,这一场景曾被央视4个频道连续报道;扎鲁特旗红旗渔场的致富故事登上《共富经》,让草原渔业走进全国观众视野;“中国农民丰收节”上,“吃蟹大赛”“水产品展销”等活动,让通辽鱼虾蟹成了“网红特产”。渔文旅的深度融合,让渔业产业附加值节节攀升。
![]()
奈曼旗孟家段水库冬捕现场。图片由市农牧局提供
![]()
科左后旗巴胡塔苏木伊和布拉格嘎查蟹塘迎来丰收。图片由市农牧局提供
展望未来,通辽市已擘画“十五五”渔业发展蓝图:持续开展水资源调查,联合科研院校培育新品种,创建国家级健康养殖示范区,发展冷水鱼养殖。相信在西辽河水的持续滋养下,科尔沁大地上的“鱼虾蟹”将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活力,绘就更美的丰收画卷。
来源 │通达融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