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一生守望,长卷寄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纪录片《美术里的中国》第五季第十集,邀您一同欣赏 汪观清的中国画长卷《梦里徽州——新安江风情画卷》。
![]()
少小离乡 梦牵故里
这是一幅长度难以想象的长卷。 它长达60米,是画家汪观清从78岁开始的宏大计划。笔墨随心,穿透时间的迷雾。如今94岁的汪观清还想再增加20米的画卷。他梦里的徽州,还没有画够。
![]()
这幅被认为是中国现当代美术史上《清明上河图》的宏大画作, 藏着汪观清一个关于故乡的长梦——11岁离开徽州,沿着新安江东去;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上海,成为上海人民出版社的专职画家, 创作多部经典连环画;而那个关于故乡的长梦却始终萦绕,如一格格的电影胶片,在记忆中凝固、烙印,最终连成一个不吐不快的绵长画卷。

一卷故梦 五易其稿
2010年5月,《梦里徽州——新安江风情画卷》在上海展出,这之前没人见过它的全貌,包括汪观清自己。 它太长太长,是画家以一生的标尺,丈量出的故乡的土地。当画作完完全全地铺展,连汪观清都忍不住慨叹:“我是怎么画出来的?”

画作兼工带写,稳定的线条,捕捉生活的纤毫。自由的泼墨,渲染四季的山色。粉墙黛瓦映着桃花,书声混着鸟鸣,激流中的放排人、飞雪里的流浪艺人、奔走的货郎,统统跃然纸上。当人们赞佩这幅画的繁复绵长与细腻精微,也真正触摸到了那一纸之隔的故乡归途。

为了创作,汪观清以古稀之年不断回到家乡,找到当年的小伙伴如今的老伙伴,不断地回忆,你一言我一语地拼凑起记忆中的原乡。从初稿到定稿,老乡说“不对”就推翻重画,前后约五六年时间,汪观清毫不倦怠,反复修改了五稿才至满意。

笔墨寄情 心归桃源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张晓凌把《梦里徽州——新安江风情画卷》比作一首抚慰心灵的长诗,他认为“大画有大画的气象,有大画的结构,它不是把小画放大了。它一方面叙事很具体,但一方面你离远看,它又很具有象征性。 它深刻地准确地诠释了什么叫‘诗意地栖居’”。而汪观清自己则给出了最质朴的回答:“ 徽州是我一生之梦,我看遍了世界的山水,最美的还是我的家乡——新安江。”

《梦里徽州——新安江风情画卷》是一个人心心念念的故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最美好的精神原乡。
点击观看 ⬆ ⬆ ⬆ ️
《美术里的中国》第五季
第10集《梦里徽州——新安江风情画卷》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
科教频道CCTV-10
大型纪录片《美术里的中国》第五季
第10集《梦里徽州——新安江风情画卷》
2025年11月5日21:20档
邀您品鉴
![]()
原标题:《一生长梦,一场逆旅!《梦里徽州》藏着怎样的乡愁》
栏目主编:孙欣祺
文字编辑:笪曦
本文作者:央视科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