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科协获悉,在系统总结2024年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青年科技人才培育工程博士生专项计划”已于近日正式启动实施。值得关注的是,该计划覆盖范围由此前的高校扩展至全国所有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和科学研究机构,标志着我国青年科技人才基础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
该专项计划前身为中国科协于2024年9月启动的“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博士生专项计划”试点。试点期间,已对首批3000余名入选博士生开展为期2年的系统培育,累计提供万余项学术资助、开展千余项培育活动,为处于科研“塔基”阶段的青年科技人才创造了宝贵的学术成长机会。
据中国科协组织人事部负责人介绍,2025年专项计划在试点基础上进行了多方面优化升级。计划名称由“托举”调整为“培育”,更精准地体现了计划的培养导向;同时显著扩大遴选规模,创新建立省级科协和全国学会“双推荐、双培育”机制;在考核要求上,明确培育对象须在2年周期内完成不少于240学时的培育活动;经费使用也更加灵活,博士生可按一定比例预支经费,便于及时参与各类学术交流。
为保障培育效果,今年专项计划在申请条件中增设了“原则上距离毕业时间在2年以上”的要求,以确保入选者能充分参与培育活动。但对于毕业在即却立志长期服务国内科技事业的博士生,如在承诺期内完成规定学时,同样保留申请资格。
在培育内容设计上,除继续提供组织吸纳、学术兼职和学术资助三项常规支持外,今年特别强调加强对党情国情社情世情科情的实践认知。计划通过组织选派入选者赴大国重器相关单位担任短期助理、深入企业参与研发、扎根基层开展调研等多种形式,拓宽博士生的学术视野和社会阅历。
该负责人特别说明,2024年试点入选博士生的原有培育方案、周期和资助标准保持不变,同时可享受2025年新增的“社会历练”等培育服务,切实做到“培育权益只增不减”。
此项计划的深化实施,展现了我国对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工作的高度重视,通过系统性、多层次的支持体系,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