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作者: 春梅狐狸
新书《图解传统服饰搭配》已上线,请多支持
前阵子网上小火了一把妈祖盲盒,也有几家除了妈祖公仔,不过我关注的是各色各样的妈祖形象——她们为何被设计成这些模样?
![]()
妈祖手办,图/布丁叔叔
以前看过一篇文章,内容没啥意思,但题目很有趣,叫《坐着的佛主与站着的基督》。此后便会或多或少关注偶像(用土木等雕塑的神像)的姿态,他们是坐着还是站着、坐在哪里、如何站立?
![]()
木雕妈祖,两侧为木雕宫女与木雕千里眼、顺风耳
(妈祖有侍从,且为坐姿)
![]()
妈祖手办盲盒
(妈祖都为站姿,且妈祖为独立形象)
去年春节游神成为热点的时候,当时出圈的是各种神将塔骨。在搜罗各类相关资料的时候发现,有一些地方也有把妈祖、陈靖姑做成塔骨形象的。
![]()
妈祖塔骨
![]()
陈靖姑塔骨
(注:发布者认为这是法相,所以可以塑塔骨)
这种做法比较罕见,并且相关讨论里也是质疑、批判的声音居多。原因是这些地位比较崇高的神出行应该坐神轿,而塔骨是自己“走路”的,而且在游神队伍里如果主神走在队伍的前方,后方的神轿又该坐着谁呢?举一个不怎么恰当的例子,这就好比花轿迎亲,新娘子下来走了,这个队伍就会变得很另类。
![]()
台湾慈护宫神将队
![]()
2014年金门妈祖进香团抵湄洲谒祖,边上的塔骨应该是妈祖的护法神将“千里眼”“顺风耳”
![]()
2023年湄洲岛妈祖巡安,妈祖坐在神轿之上
回头再看这些妈祖盲盒,形象也多以站立为主。出品方的小红书上说是“参考湄洲岛祖庙的妈祖造像”,但从官方宣传的合影图片里却可以看出,盲盒妈祖为手持如意的站姿,背景里的妈祖神像却是持圭的坐像。
![]()
与妈祖手办合影的湄洲新庙天后宫中的妈祖像
不仅妈祖大多是坐着的,我们去寺庙道观,主神大多数也都是坐像,站着的往往是护法神一类。前面提到的游神塔骨,对应的就是护法神,这也是为什么当时网上为了这些“神”是已有记载还是凭空新造吵得不可开交。因为除了常见的神将在各地游神比较常见,剩下的部分出现地域变化乃至创新附会再正常不过了,也不会有专门的文献去记录这些神将。
那妈祖又是怎么“站”起来的呢?
我们熟悉的妈祖形象,尤其是对于本身没有去妈祖庙、天后宫祭拜习惯的人来说,对于妈祖形象的印象几乎都来自于下面这尊塑像。
![]()
湄洲岛妈祖石雕像
这次网上比较火的那组妈祖盲盒里,主形象和隐藏款也都沿用了这个形象。
![]()
妈祖盲盒
湄洲岛上的这尊妈祖石雕像由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李维祀、蒋志强创作于1987-1990年。撇开雕像的设计后面说,这个时间点就很关键。
1969年时湄洲祖庙几乎被夷为平地,1978年起林聪治等当地妇女自发在废墟上重建了寝殿(原来的正殿),将暗藏于民间的妈祖神像请回供奉,后来修建队伍逐渐壮大赶在1987年举办“妈祖千年祭”之前修完第二座太子殿,也就是现在的正殿。
![]()
最早一批重建湄洲祖庙的部分成员
前排:高春妹(左)、林聪治(中)、薛亚兰(右);
后排:唐亚粗(左)、朱元和(中)、庄亚仦(右)。
![]()
1989年时的正殿(俗称“太子殿”)
![]()
1989年时正在修建的中军殿,远处是钟楼
![]()
1990年修建中的太子殿、中军殿和钟鼓楼
“妈祖千年祭”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将妈祖信仰与两岸和平深深联系在一起。当时台湾大甲镇澜宫一行从日本绕道,辗转六座城市才得以到祖庙朝圣,两岸实现破冰。
![]()
![]()
1987年两岸破冰之旅
2年后的1989年,宜兰苏澳南天宫组织20艘渔船,冲破重重险阻从海上直航湄洲,开启两岸隔绝以后的第一次海上组团直航。
![]()
1989年宜兰苏澳南天宫出发时的场景
![]()
1989年宜兰苏澳南天宫渔船直航湄洲妈祖庙,这是两岸隔绝以后第一次有组织、大规模的民间直航。
![]()
1989年宜兰苏澳南天宫朝圣妈祖寝殿
1987年的“妈祖千年祭”时还举办了妈祖塑像奠基典礼,这尊雕像那时就已经出现了,但是细节略有差异。
![]()
1987年10月“妈祖千年祭”上的妈祖雕像
1990年举办首届妈祖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上,妈祖雕塑小样揭幕,便是与如今矗立于湄洲岛山巅的一般无二了。妈祖雕塑是1986年时向全国征集设计小样,1991年正式落成,这期间应该是在最终的入选稿上做了一些修改。
![]()
![]()
1990年4月妈祖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上的妈祖雕塑小样
进入90年代后,湄洲祖庙的修复工作受到重视并步入正规,祖庙董事会邀请北京古建筑专家协助规划第二期工程,资金主要来源于自筹和分灵等的捐资。第二期工程到1997年秋基本完成,而后在1998-2002年间南轴线修建完成,也就是我们如今去湄洲岛一般攻略里建议走的上山西轴线和下山南轴线。
这两条轴线建筑依山势而建,从大牌楼而进,拾级而上,最终汇聚于山顶的这尊妈祖石雕像。
![]()
湄洲妈祖庙西轴线全景
![]()
湄洲妈祖庙南轴线全景
![]()
湄洲妈祖庙全景示意图
可以这么说,这尊妈祖石雕像是先于如今大多数重建的祖庙建筑存在,是朝圣祖庙的最高点,又几乎与改革开放后妈祖信仰的再次繁盛同步,使之成为了另一种意义上妈祖祖庙和新时代妈祖信仰的标识。
1992年时,发行“妈祖”特种邮票,没有选择妈祖历史图像或雕塑形象,也没有重新绘制,而是选用了雕像照片。当时邮票的影响力很大,每次发行特种邮票都是万众瞩目的事儿,这一全新的妈祖形象更为普及了。
![]()
“妈祖”邮票
湄洲妈祖石雕像另有一尊同工同料同尺寸的由湄洲祖庙赠送给了台湾妈祖“总庙”北港朝天宫,两尊雕像隔海相望。

![]()
北港朝天宫妈祖石雕像,1992年赠
与湄洲妈祖石雕像同工同料同尺寸
![]()
金门料罗湾妈祖石雕像,2004年赠
高度9.9米,与湄洲、北港出自同一雕刻师朱伯英
从此之后,新建或修建妈祖庙、妈祖文化园需要设立这样一座石雕像似乎就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惯例,这个行为就像是另一种形式的妈祖分灵。即便有一些妈祖雕像会做出设计上的变化,也多以湄洲妈祖石雕像为原型。
![]()
广州南沙天后宫
![]()
![]()
天津、台湾、澳门、汕尾、泗阳、青岛等地妈祖雕像
对于湄洲妈祖石雕像设立时的人们来说,一座设立在户外的神像理念还是颇具冲击力的,因为传统的理念里,神像应该是被妥善供奉,而非风吹雨打。但这座雕像的成功之处也在于此,它的设计之初就并未将受信众朝拜作为功能需求,而是以环境雕塑的理念将其作为湄洲岛的地标、妈祖祖庙的文化符号。从这点上来说,即便是北港朝天宫那座一模一样的雕像都不如湄洲原版来得令人印象深刻,因为除了天时,它更有地利。
湄洲妈祖石雕像尺寸也没有现在动辄几十米的规模,高度仅为14.35米,也就一般建筑四层楼加个坡屋顶那么高,其挺拔之感明显借了岛屿山势与建筑走势之利。不论是朝圣仰望还是高空航拍,湄洲妈祖雕像的背景都十分空旷,雕像是画面中的唯一重心和高点,甚至使原本平缓的山势有了上扬之势。这是很多后来者所难以得到的环境条件,也是后来的模仿设计未能考虑的部分。
![]()
1992年时的湄洲妈祖石雕像
![]()
航拍湄洲妈祖石雕像
环境雕塑的人物题材多用站姿,使其在环境之中显得独立而高大,这是非常现实的考量。又因为信众和游客多是仰视雕像,如果还保持正中持物的姿势会遮挡住面部,所以改为了侧捧如意,妈祖的站姿也随之微微侧倾,融入在海岛环境中更具动态。
![]()
从西轴线通向妈祖石雕像时的景象
这个改变对于盲盒设计来说也同样有效,站姿、侧捧的形象更灵动,也可以变化出更多不同的姿态。
其实妈祖出过许多二次元形象,不少以传统坐姿为主,较为端正持重,即便加了Q版化的五官和俏皮的表情,依然偏向正统。
![]()
![]()
![]()
不同设计的妈祖手办
如果设计师对于妈祖的传统形象有所认知或对妈祖信仰较为尊崇,是很容易设计出这样“正统”的坐姿妈祖手办。但这也是以往妈祖手办总是难以破圈的原因,因为这次走红的妈祖盲盒更像是将常见的盲盒角色做了妈祖版。不仅是改变了坐姿,好几个形象里还去掉了具有妈祖身份象征的的天后冠,但又都加上了顶上圆光(商品说明里表示该构建可拆卸)。其结果便是虽然不太符合常见的妈祖形象,但很符合古风爱好者的女仙想象。
![]()
妈祖盲盒
![]()
目前古风写真装扮里非常喜欢的圆光头饰
但不得不说一句妈祖盲盒买卖双方都不爱听的话,这个设计里好几个形象如果撕掉标签根本看不出是妈祖,更看不出是神灵,顶多像个精灵仙女。
![]()
有许多盲盒手办与这款妈祖手办相似
于是这个问题便可以call back开头的塔骨。在福州游神火起来的那一年,网络上聊过各种各样的问题,其实有一个可能未能被大家注意到的——火起来的其实是那些动漫化的塔骨形象。比如最火的赵世子,其“东家”就承认形象参考自《眷思量》的镜玄,“东家”当时的抖音背景用的也是镜玄。作为默默无闻的“赵世子”,其出圈的视频和相关评论也都表明很大程度源于“颜值”。
![]()
(相关新闻截图)
![]()
赵世子形象(左)与镜玄
![]()
三个不同的张二世子形象
[左]是2022年新做,[右]是2022年图片(何时制作不清楚),[中]是2023年图片(何时制作不清楚), 并且[中]和[右]是同一社团发布,目前只看到[中]的形象。游神开始走红(约2022年),似乎就是一些社团开始制作[中]图这类游戏动漫建模脸塔骨,出圈的图片也多为这类风格。
这也是我对于传统“创新”常有的一个疑惑,究竟是旧事物的创新破了圈,还是另一个事物改了面貌看似破了圈、跨了界呢?当然,并不是所有“创新”都是走这个路线的,但这似乎是一条在网络热点和网络销售中被反复验证的捷径。
话说回来,湄洲岛的妈祖石雕像其实也不是妈祖原本的程式,不仅仅只改了本文说的坐姿和站姿,比如,妈祖拿如意这点其实就挺“创新”的。但相比从一个程式套到另一个模板里,妈祖石雕像的改动细节就比较复杂而隐晦,所以……且听下回分解~
本文完
作者 | 春梅狐狸
![]()
* 最近的文章 *
(点击封面图片可跳转至文章页面)
春梅狐狸 传统服饰
脸着地的藏狐,故纸堆里的服饰爱好者
笔者已出版《图解中国传统服饰》《图解传统服饰搭配》,请多支持
如果喜欢 ❤ 记得关注
(小红书搜索“大尾巴阅读室”可解锁更多碎片感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