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北部,有一座以“酒都”闻名的城市——宿迁。这里不仅是洋河、双沟等名酒的故乡,近年来更成为华东地区食品加工与制造的重要基地。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要求日益提高,越来越多食品企业开始重视生产环境的“洁净度”。而其中,食品级洁净车间的净化装修与验收,正成为保障“舌尖安全”的第一道隐形防线。
那么,什么是食品级洁净车间?它又该如何通过验收?今天,我们就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揭开宿迁食品车间“空气体检”的神秘面纱
![]()
一、洁净车间不是“干净就行”,而是有“硬指标”
很多人以为,只要车间地面干净、设备整洁,就算是“洁净车间”了。其实不然。食品级洁净车间的核心,在于对空气中微粒、微生物、温湿度、压差等参数的精准控制。比如,一个普通车间每立方米空气中可能含有几十万颗微粒,而一个10万级洁净车间(常见于普通食品加工)则要求不超过3520颗。
在宿迁,这类车间的验收必须依据《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 14881)以及《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 50073)等国家标准。验收时,不是靠“肉眼判断”,而是要用专业仪器进行“空气体检”——包括尘埃粒子计数、沉降菌检测、风速风量测试、压差监测等。
二、装修中的三大“隐形技巧”
材料选择要“食品友好”
车间墙面、地面、吊顶所用材料必须无毒、无味、耐腐蚀、易清洁。例如,很多企业选用彩钢板+环氧自流坪地面,不仅防尘防潮,还能有效抑制细菌滋生。在宿迁一些新建食品厂中,甚至开始采用抗菌涂层,进一步提升洁净等级。
气流组织要“单向流动”
洁净车间讲究“空气从高洁净区流向低洁净区”。比如,包装区应比原料处理区洁净度更高,空气流向必须设计合理,避免交叉污染。如果气流混乱,再好的过滤系统也白搭。
细节密封不能“留缝”
门窗、管道穿墙处、灯具接口等,都是容易被忽视的“漏气点”。哪怕是一条几毫米的缝隙,也可能让外部灰尘“钻空子”。宿迁某企业曾因灯具密封不严,在验收时尘埃粒子超标,不得不返工重装。
![]()
三、验收时最容易忽略的三个“雷区”
人员行为未纳入评估:洁净车间的洁净度不仅取决于硬件,还与人员操作密切相关。验收时若未模拟真实生产状态(如工人进出、设备运行),结果可能“虚高”。建议企业在正式验收前进行“带负荷测试”。
压差监测点设置不合理:不同功能区之间需保持一定压差(通常≥5Pa),但有些企业只在主通道设一个测点,忽略了角落或缓冲间,导致局部区域存在污染风险。
忽略温湿度记录连续性:食品对温湿度敏感,尤其在宿迁夏季高温高湿环境下,若空调系统不能持续稳定运行,可能影响产品品质。验收时应查看至少24小时的温湿度记录曲线,而非单次读数。
四、常见疑问解答
Q:小食品厂有必要做洁净车间吗?
A:视产品而定。如果是即食食品、婴幼儿辅食、调味品等高风险品类,国家明确要求在洁净环境中生产。即使是普通预包装食品,提升车间洁净度也能显著降低微生物污染风险,增强市场竞争力。
Q:验收一次合格就万事大吉了吗?
A:不是。洁净车间需要定期维护和再验证。比如高效过滤器每6-12个月需更换,沉降菌检测建议每月一次。宿迁市市场监管部门也会对企业进行飞行检查,确保持续合规。
![]()
结语:洁净,是看得见的安心
在宿迁这座食品产业蓬勃发展的城市,洁净车间已不再是“高大上”的代名词,而是食品安全的基本保障。它看不见、摸不着,却实实在在守护着每一包零食、每一瓶酱料、每一罐饮料的品质底线。
下次当你在超市拿起一包产自宿迁的食品,不妨想想:它可能刚刚从一个比手术室还干净的车间里“走”出来。而这背后,正是科学、严谨、细致的净化装修与验收标准在默默护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