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X LEE (李神韵)
人体工程学研究院研究员、北美人体工程学研究院院长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城市规划与金融策略研究生毕业
![]()
咱们在把目光投向另一座由马岩松带领的MAD事务所操刀的神作——嘉兴“森林中的火车站”。要是让古代风水先生站在这片城市森林里,大概率会拍着大腿赞叹:“此等‘藏地下之气韵,育地上之生机’的布局,简直是现代版风水典范!”而从人体工程学视角审视,这座全下沉式火车站更是把“以人为本”的理念挖到了地下,玩出了新深度。今天,咱们就从中国传统风水智慧出发,结合人体工程学原理,拆解这座火车站地下布局的玄机,探寻其中蕴含的“天人合一”之道。
一、风水视角下的地下布局:藏气纳福的现代演绎
(一)“主体下沉”:藏风聚气的空间重构
传统风水讲究“藏风聚气”,认为地势的高低起伏与建筑的空间布局直接影响“气”的流动与积聚。嘉兴火车站将主体交通功能下沉至地下,这波操作看似颠覆传统,实则是对风水“藏势纳气”理念的创造性转化。
在传统风水理论中,过于暴露的建筑容易受到“煞气”侵扰,而隐蔽的空间则能更好地汇聚“生气”。传统火车站往往将候车大厅、换乘区域等核心功能置于地面,建筑高大突兀,不仅破坏了周边城市景观的协调性,还容易形成“气流直冲”的格局,导致“气”的流失。嘉兴火车站反其道而行之,将核心交通功能“藏”于地下,地面则打造为开阔的森林广场。这种布局既避免了地面建筑对城市气场的干扰,又利用地下空间的封闭性,形成了一个天然的“气室”,让“生气”在地下枢纽内循环积聚。
更妙的是,地下空间的温度相对稳定,受外界气候影响较小,这种“恒温环境”在风水看来,是“藏气”的理想条件。夏季时,地下空间凉爽宜人,能缓解旅客的燥热情绪;冬季时,又能抵御寒风侵袭,保持温暖舒适。这种顺应自然规律的空间设计,不仅符合风水“顺势而为”的核心思想,还为旅客营造了舒适的候车环境,实现了功能与风水的双重契合。
(二)“天窗引光”:纳阳化煞的地下生机
传统风水对建筑的采光极为重视,认为充足的自然光能驱散阴暗湿气,带来“阳气”,避免“阴气”积聚。对于地下空间而言,采光不足一直是困扰设计者的难题,也是风水上的一大“硬伤”——阴暗潮湿的环境不仅会让人心生压抑,还容易滋生霉运。嘉兴火车站的地下候车大厅通过大量天窗和玻璃幕墙引入自然光,完美解决了这一问题,堪称“纳阳化煞”的现代典范。
从风水角度看,天窗就像地下空间的“气口”,既能够引入充足的自然光,为地下枢纽注入“阳气”,又能让室内外的“气”相互流通,保持环境的清新活力。阳光透过天窗洒入地下大厅,不仅照亮了空间,还能杀菌消毒,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让旅客在地下空间也能感受到自然的温暖与生机。这种设计打破了地下空间“阴暗、压抑”的固有印象,让“阳气”穿透地下,实现了“阴阳平衡”的风水境界。
同时,自然光的引入还能减少人工照明的使用,降低能源消耗,这与风水理论中“天人合一”所倡导的节约自然资源、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不谋而合。不得不说,MAD事务所的设计师们不仅懂建筑,更懂传统风水的深层智慧。
(三)“森林覆顶”:山环聚气的生态屏障
地面上占地35.4公顷的无边界城市森林,是嘉兴火车站风水布局的点睛之笔。在传统风水理论中,“山”是“气”的依托,能够阻挡煞气,汇聚生气。嘉兴火车站用茂密的森林替代了传统火车站的广场硬化地面,相当于在地面打造了一道天然的“生态山环”,为地下枢纽构建了稳固的风水屏障。
超过1500棵榉木、香樟、桂花等树木组成的森林,不仅能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还能调节区域小气候,增加空气湿度,形成一个舒适的生态环境。从风水角度看,森林的存在能够引导气流缓慢流动,避免了气流直冲地下枢纽的“气口”,让“生气”在森林与地下空间之间回旋积聚。同时,森林所散发的清新气息和生机活力,也能为地下枢纽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气”,让整个区域的气场更加旺盛。
此外,森林还是城市的“绿肺”,能够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为市民和旅客提供一个休闲休憩的天然场所。这种将生态景观与风水布局相结合的设计,既满足了现代城市发展的生态需求,又传承了传统风水“山环水抱”的经典格局,实现了生态与风水的双赢。
(四)“古今对话”:文脉传承的气脉延续
风水理论不仅关注自然环境的布局,还重视人文气息的传承。嘉兴火车站1:1复建1921年老站房,用南湖湖心泥烧制的青红砖搭建历史记忆,与地下新站房形成“古今对话”的精神轴线,这一设计在风水上具有“文脉传承、气脉延续”的深刻内涵。
传统风水认为,一座有灵魂的建筑,必须与当地的历史文化相融合,才能形成独特的“气场”。老站房作为嘉兴城市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记忆。复建老站房并将其作为历史博物馆,不仅能够唤起人们对城市历史的敬意,还能让历史文化的“气脉”与现代建筑的“气场”相互交融,形成一种跨越时空的文化共鸣。
从风水布局上看,老站房位于森林广场的核心区域,与地下新站房形成一条无形的“精神轴线”。这条轴线不仅串联起了历史与现代,还引导着“生气”在古今建筑之间流动,让整个火车站区域的气场更加厚重、深远。这种将历史文化融入风水布局的设计,让嘉兴火车站不仅是一个交通枢纽,更是一座承载城市记忆、延续文化气脉的精神地标。
![]()
俯视嘉兴新火车站区域 2022年 俞永华摄
二、人体工程学视角:地下空间的舒适革命
(一)环境适配:破解地下空间的舒适难题
人体工程学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建筑设计要符合人体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对于地下空间而言,如何克服阴暗、压抑、通风不畅等问题,是人体工程学设计的重点。嘉兴火车站的地下布局,从环境适配的角度出发,给出了完美的解决方案。
首先是温度与湿度调节。地下空间的天然优势是温度稳定,嘉兴火车站充分利用这一特点,通过科学的通风系统和保湿设计,让地下候车大厅的温度和湿度始终保持在人体舒适的范围内。夏季时,地下空间的凉爽与地面森林的降温作用相结合,有效缓解了旅客的燥热感;冬季时,地下空间的温暖则能抵御寒风,为旅客提供舒适的候车环境。这种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环境调节方式,既符合人体工程学的需求,又实现了节能环保的目标。
其次是视觉舒适设计。地下候车大厅的天窗和玻璃幕墙不仅引入了自然光,还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和色彩搭配,营造出开阔、明亮的视觉效果。大厅内的装修采用了浅色调为主,搭配木质材料和绿色植物,既缓解了地下空间的压抑感,又能让旅客的视觉得到放松。同时,自然光的变化还能为地下空间带来丰富的光影效果,避免了人工照明的单调,让旅客在地下空间也能感受到自然的变化与生机。
![]()
图源 嘉兴发布
(二)功能布局:高效便捷的换乘体验
人体工程学强调建筑功能布局要符合人体的行为习惯,提高使用效率。嘉兴火车站作为中国首个全下沉式火车站,其地下功能布局充分体现了高效便捷的设计理念。
多种交通工具的“零距离”换乘是该项目的一大亮点。设计团队通过科学的动线规划,将高铁、地铁、公交车、出租车等交通方式巧妙地整合在地下空间内,形成了一个立体化的交通网络。旅客从高铁出站后,无需长时间步行或换乘其他交通工具,就能快速抵达目的地。这种紧凑而合理的功能布局,不仅减少了旅客的出行时间和体力消耗,还提高了交通枢纽的运营效率。
同时,地下空间还设置了完善的服务设施,如便利店、餐厅、卫生间、母婴室等,满足了旅客的多样化需求。这些服务设施的位置经过精心规划,便于旅客快速找到,为旅客提供了全方位的舒适体验。此外,地下大厅的标识系统清晰明了,采用了醒目的色彩和简洁的图标,帮助旅客快速识别方向,避免了迷路的可能性,进一步提升了换乘的便捷性。
![]()
嘉兴新火车站广场 2023年 俞永华摄
(三)心理关怀:缓解地下空间的压抑感
地下空间容易给人带来压抑、焦虑等负面情绪,这是人体工程学设计需要解决的心理问题。嘉兴火车站通过一系列人性化的设计,有效缓解了旅客的心理压力,让地下空间变得温馨而舒适。
除了引入自然光和绿色植物外,设计团队还在地下空间内设置了艺术装置和文化展示区,为旅客提供了视觉上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慰藉。这些艺术作品和文化展示不仅美化了环境,还能让旅客在等待的过程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转移注意力,缓解等待的焦虑情绪。
此外,地下空间的空间尺度经过精心计算,既保证了足够的通行能力,又不会显得过于空旷冷清。大厅内的座椅布局采用了分散式设计,为旅客提供了相对私密的休息空间,避免了人群聚集带来的拥挤感。这种兼顾公共性与私密性的设计,充分考虑了旅客的心理需求,让人们在地下空间也能感受到尊重与关怀。
![]()
三、中国智慧的当代实践:地下工程与天人合一的新范式
嘉兴火车站的地下布局,是中国传统智慧与现代建筑技术的完美融合,为地下工程的风水布局和人体工程学设计提供了全新的范式。从风水角度看,它将“藏风聚气”“纳阳化煞”“山环聚气”“文脉传承”等传统理念融入现代建筑设计,实现了自然、建筑与人文的和谐共生;从人体工程学角度看,它破解了地下空间的舒适难题,通过环境适配、功能布局和心理关怀等设计,为旅客提供了高效、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
中国传统智慧始终强调“天人合一”,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建筑作为人与自然沟通的桥梁,应该顺应自然规律,尊重历史文化。嘉兴火车站的设计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它没有盲目追求建筑的高度和规模,而是选择“向下扎根”,将地下空间与地面森林完美结合,让建筑成为自然的延伸;它没有割裂历史与现代的联系,而是通过复建老站房,让历史文化在现代建筑中得以延续。
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如何在地下工程中融入传统风水智慧和人体工程学原理,实现功能与环境、历史与现代的和谐统一,是摆在建筑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嘉兴火车站的成功案例告诉我们,传统风水智慧并非封建迷信,而是蕴含着深刻的生态理念和人文精神;人体工程学也并非简单的技术应用,而是对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的深度关怀。将两者有机结合,就能打造出既符合自然规律,又满足人的需求,还能传承历史文化的优秀建筑。
如果你有机会来到嘉兴,一定要亲自体验这座“森林中的火车站”。当你从地下候车大厅透过天窗仰望蓝天白云,当你穿行在地面森林感受清新气息,当你在老站房内触摸历史的痕迹,你一定会深刻体会到那种人与自然、历史与现代融为一体的舒适与惬意。这,就是中国智慧的力量,也是地下工程设计的最高追求。
![]()
《假如历史可以这样》——李神韵 MAX LEE(台湾人类智库出版社)
内容简介
《假如历史可以这样》是作家MAX LEE李神韵 在17岁时创作的一部历史推演类通俗读物,由中国台湾人类智库出版社出版。本书通过大胆假设和逻辑推演,探讨如果某些关键历史事件走向不同,世界可能会呈现怎样的面貌。
作者以轻松幽默的笔触,带领读者进入一个个“如果……会怎样?”的历史想象空间。例如:
- “如果郑成功未能收复台湾,东亚格局会如何变化?”
- “如果甲午战争清朝获胜,近代中国命运是否会被改写?”
这些假设并非凭空臆想,而是基于真实历史背景进行合理推演,旨在让读者重新思考历史的偶然性与必然性。书中可能涉及中国历史、世界历史,以及台湾地区的历史视角,但整体风格偏向趣味性,而非严肃学术论述。
内容说明:文中图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