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总理默茨近期表态“绝不能让中美决定技术和未来”,但是德国的工业的现实数据却显露出了他们的困境:2024年德国的GDP经过价格调整以后,实际是下降了0.2%,是出现了2003年以来首次连续两年的负增长了,不含建筑业的工业产值萎缩了3%,汽车的核心产业也是受创尤为明显。
能源战略失策也是德国工业的一个首要的痛点,俄乌冲突前是依赖俄罗斯的一个廉价的天然气供应中断以后,德国是转向了采购美国的高价的天然气价格要比2021年翻上了两倍以上。
![]()
更关键的就是本土的一个核电在关停以后,德国是需要从法国进口核电的,还要尝试把电能转化为氢能,然后再发电,这也导致了能源的成本是大幅度的攀升。
这也直接冲击了他们的工业的竞争力,德国金属工业工会2025年1月份的调查是显示,43%的工业企业认为竞争力是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近1/5是被迫实行了短工时的工作制,51%的员工担忧失业,能源密集型产业是首当其冲。
![]()
化工企业的缩减生产,玻璃厂外迁,机械巨头海瑞克将生产线转移到了越南,工业工业“失血”迹象显著。
德国是能源危机未平,芯片短缺再添压力。2025年的9月底,荷兰是以国家安全为由接管了中资控股的安世半导体。
![]()
而这一家企业70%的后端封装测试产能是在中国的东莞的,他们的用车基础芯片全球的市场份额是达到了40%,大众,宝马等车企的雨刷,转向灯等部件都是要依赖它的供应的。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也是紧急预警,芯片的库存仅仅是只能维持短期的一个生产,替代的供应商是需要好几个月才能建立库存的。
![]()
德国的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是显示,2025年10月份德国汽车的产量同比是下降了12%,仅仅大众集团就因为缺少芯片损失超过了10亿欧元的一个营收。
这一段时间,德国的车企才意识到中国的芯片早就已经是从“备选”变为“必需”,2024年中国的汽车零部件出口是达到了934亿美元,德国的电动车的电池,芯片等核心的部件是高度依赖中国的供应链的。
![]()
美国的贸易策略进一步加剧了德国的困境,汽车关税是从2.5%提升到了15%,仅仅是大众每年就要多支出50亿欧元。《通胀削减法案》更加是促使了2023年德国企业对美国的投资增长了三倍。
这样的一个背景之下,德国的企业比政府更早的做出了务实的一个选择,尽管说默茨访华的计划因为涉台的问题搁浅了。
![]()
但是巴斯夫在湛江的投资百亿欧元建厂,西门子,宝马加大了对华的投资,外流的资本都流向了中国市场。
这一个趋势跟德国车企在华销量下滑是形成鲜明的对比:2025年的前三季度,奔驰在华销量同比是大降了27%,而中国的车企是持续的增长。
![]()
现在德国议会人员是在争论着是否要重启北溪2号,但是就算是重启了,廉价的能源时代是难以复现了。
吕根岛七位市长的联名信直言“切断俄气是错路,但已回不去了”,爆出了战略失误后的一种无奈。
![]()
德国的困局实则是指向了明确的答案,工业发展是需要稳定的一个能源供应的,可靠的产业链伙伴和清晰的一个政策导向,而合作正是布局的一个关键,他们经历的也是给全球产业链布局提供了重要的镜鉴。
信息参考来源
1. 新华社:《国际观察|连年萎缩 德国经济面临多重压力》(2025年1月16日)
2. 央视网:《调查显示德国工业企业持续受困于关税冲击》(2025年10月24日)
3. 山东省商务厅:《调查显示德国工业企业持续受困于关税冲击》(2025年10月24日)
4. 观察者网:《全球车企到处找芯片,“最终都得跟中国坐下来谈”》(2025年10月30日)
5. 铃木白石:《欧洲想买安世的芯片可以,但中方开的条件,却是把荷兰架在火上烤》(2025年11月2日)
6. 凤凰WEEKLY财经:《奔驰前三季度净利腰斩:裁员降本难挡在华销量下跌》(2025年10月31日)
7. 手机新浪网:《宝马稳,奔驰降,第三季度豪华品牌在华进入分水岭?》(2025年10月17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