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湖晚报)
转自:南湖晚报
N晚报记者 陈培玉 通讯员 秀 湖
本报讯 涉案当事人长期在国外,怎样取证才有效?跨境案件中牵涉到不同国家法律,要如何甄别?检察机关涉外法治人才该如何培养?11月3日,一场以“检察机关参与涉外法治建设的职能定位和实践路径”为主题的涉外检察司法实务沙龙在秀洲区检察院举行。
秀洲区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服务保障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近年来秀洲区检察院主动融入嘉兴检察机关“嘉检丝路”涉外法治品牌建设,但也面临着涉外检察办案需求日益凸显、提升涉外案件办理质效更加紧迫、涉外法治服务体系亟待完善等问题。举办这场沙龙的目的在于推动理论与实务深度融合,持续擦亮“嘉检丝路”品牌。
“相较于国内案件,涉外案件因空间上的距离、两国法律的不同会让难题更难。”在交流环节,嘉兴地区入选全省检察机关涉外法治人才库的人员分享了办案经历,表示“不少难题都要以创新思维去解决”。
此前,秀洲区检察院办理了一起当事人申请监督的案件,其中一个关键环节是如何向一位身处澳大利亚的重要证人S取证。S是华裔,能用中文交流,但长期定居海外,无法当面接受询问,但她亲历了部分案件事实,证言很重要。经过审慎考虑,承办人从中立角度出发,建议申请人的委托代理人通过技术手段远程完成询问、制作笔录,并全程同步录音录像,随后将笔录与录像作为证据提交秀洲区检察院。整个取证过程较为顺利,这一创新举措也为涉外案件取证“打了样”。
在这场沙龙上,全市检察机关涉外法治办案团队成员立足一线实践,重点围绕涉外案件证据调取、证据审查、延伸治理等方面展开深入研讨交流,展现基层检察机关在涉外法治实践中的创新智慧与担当精神。
随着涉外案件的增加,培养一批高素质、复合型的涉外检察人才很重要。“专业才能破解难题。”全市检察机关涉外法治办案团队成员黄霁隽以一起涉外商标案为例来阐述了人才的重要性。在她分享的案件里交织着很多复杂的涉外法律难题,比如境外品牌授权效力的认定、国内商标恶意抢注的甄别、跨境销售行为的定性等,“这些难题都是依托我们的涉外检察人才以专业和责任感去一一破解的。”
嘉兴市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基层检察院要“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既要统筹加强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领域涉外法治实践,又要着力强化涉外检察人才队伍建设,“希望此次沙龙能为‘嘉检丝路’涉外法治品牌注入新动能,持续擦亮涉外法治特色品牌,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贡献嘉检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