栋察楼盘
226家企业“贷”来 1.64亿元“金融活水”
“800万元的贷款到账了,企业扩大粮食收购、优化仓储设施的资金终于解决了!”11月4日,沈阳艳发粮食有限公司负责人难掩激动地说。无论是金融精准滴灌,还是数字技术赋能,新民市正以实打实的改革举措擦亮营商环境“金字招牌”。
不久前,沈阳艳发粮食有限公司因业务拓展面临800万元资金缺口。新民市营商局获知诉求后,迅速启动“政银企”对接机制,主动搭建沟通桥梁,成功与建行新民支行、工行新民支行达成信贷合作。“这种‘政府搭台、银行唱戏、企业受益’的模式,正是我们落实营商环境质量提升行动的具体实践。”新民市营商局负责人孙军说。截至目前,新民市已累计举办银企对接活动40场,促成226家企业获得信贷支持超1.64亿元,为全市特色产业链稳定发展提供了金融保障。
为确保政务服务“不打烊”,新民市还积极推动政务服务智能化升级,政务服务中心全新打造了“新民AI”智能问答政务服务小助手,系统整合录入高频事项的办事指南,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全天候、互动式的办事流程咨询与智能问答服务,实现了“自助式”便捷反馈。
目前,“新民AI”已成功接入新民市卫健局、农业农村局、交通局等20家部门的463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指南,收录业务热点问题信息150余条。自上线运行以来,累计已有千余名群众点击访问。(来源:沈阳日报)
破局“停车难” 沈阳崛起智慧停车生态新力量
清晨七点,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门前,车流如织却秩序井然。从停车场入口到院内每一个车辆交会点,都有身着统一工装的工作人员微笑引导,确保就诊车辆以最短时间、最短路径抵达目的地,持续为救治生命抢出宝贵时间。路线指引、诊室问询、助残扶弱、陪同就诊——这些看似平凡的举动,每天都在这里静静上演,传递着温暖与安心。而这背后,正是沈阳本土智慧出行领军企业——捷安泊的默默坚守与全心付出。
技术筑基重构停车逻辑
作为主板上市公司时空科技(股票代码:605178)的控股子公司,捷安泊早已超越传统“停车场管理员”的角色。公司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与“专精特新企业”双重资质,持有40余项专利技术和软件著作权,持续以技术创新重塑城市停车运行逻辑。“我们的智能车位识别系统采用多模态融合技术,即便在雨雪天气或夜间低照度环境下,识别准确率仍稳定在99.8%以上。”捷安泊技术负责人介绍。这套系统如同城市的“智慧神经”,实时感知每一个泊位的使用状态。更令人瞩目的是通行效率的飞跃:通过无感支付系统的算法优化,车辆平均通行时间从3分钟缩短至15秒,真正实现了“秒进秒出”的停车体验。
版图扩张深耕东北、辐射全国的战略布局
技术实力的背后,是企业版图的持续拓展。目前,捷安泊在全国运营项目超过500个,管理泊位数万个,服务网络覆盖全国18个城市,包含北京、三亚、深圳等重点城市,形成了“深耕东北、辐射全国”的战略格局。凭借城市级智慧停车解决方案与一体化运营能力,企业已稳居中国智慧停车行业前三强。
在辽沈地区,捷安泊的市场地位尤为突出,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使其成为东北地区静态交通领域的领军者。其服务网络精准覆盖20余家重点医院、沈阳世博园、太原里商业体等城市核心场景,成为市民出行的“隐形守护者”。
用户生态的持续壮大,进一步印证了市场的认可。截至目前,捷安泊注册用户已达67.49万人,日均新增用户超过500人,完成行驶证认证的车主超过2万名。针对医院、社区等固定客群推出的专属月卡服务,既缓解了“长期停车贵”的痛点,也有效提升了车位使用效率。
政企协同参与城市治理的“沈阳模式”
捷安泊的愿景,远不止于“让车停得下”。作为沈阳市停车场“五统一”标准制定的参与单位,以及市公安局静态停车规范化管理示范单位,企业的运营经验正逐步转化为城市治理的“标准配置”。自2020年起,捷安泊与多区政府平台公司组建合资公司,共同接管全市万余个公共停车泊位,开创了“政府出资源、企业出技术、协同管运营”的政企合作新模式。
在此过程中,企业协助各区整合碎片化资源,盘活大量国有闲置资产,为政府在公共空间停车配套场景建设方面节约投资逾亿元。在确保国有资产价值收益的基础上,开展智慧化建设,实现公共资源价值的最大化,并通过合作推动国有资产二次增值。此外,捷安泊的智慧停车可视化平台还向交通管理部门实时提供供需数据,为城市规划提供决策依据。例如,基于对浑南奥体中心周边泊位缺口的分析,助力政府科学规划新建公共停车场,项目投用后明显改善了周边交通拥堵状况,推动停车管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规划”转型。
从破解“停车难”的民生课题,到参与城市智慧治理的系统工程,捷安泊的成长轨迹展现了一家本土科技企业的发展潜力与担当。在这个过程中,技术赋能与服务暖心并重,既体现了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也彰显了企业与城市共成长的责任情怀。(来源:沈阳日报)
沈铁启动“双11”网购高峰期快件运输服务
近日,为期20天的“双11”网购高峰期快运服务在铁路部门启动。11月4日,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国铁沈阳局将与中铁快运沈阳分公司密切合作,积极适应市场需求,瞄准“冷、鲜、精、急、贵”运输需求,充分发挥高铁成网运行、安全稳定、快捷高效的优势,科学配置运力资源,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铁路快运服务。
做好服务,铁路部门首先从精准投放运力,提升运输能力方面抓起。为满足“双11”电商运输需求,沈阳铁路部门统筹运力使用,利用清晨开行、全列无乘客、可装运快件的高铁确认列车3列,以及日均开行的120列以上高铁载客动车组列车、70列以上旅客列车行李车等资源,开展铁路快运服务。同时在抚顺、通化、长白山西站等3个车站增办了高铁快运业务,如今,辖下高铁业务办理站已达36个,最大限度满足客户运输需求。
针对生鲜食材、高端果蔬、3C数码等产品运输,中铁快运沈阳分公司制定个性化运输方案,满足差异化物流需求,优化产品供给,提升运营品质。据介绍,目前“高铁急送”服务拓展至全国196个主要城市,客户可实现微信小程序一键下单,最快4小时“门到门”当日送达。针对温控药品、检测试剂、生物样本等冷链产品运输,快运部门采用先进可靠的制冷设施设备和蓄冷包装,实行全程控温,确保运输品质。针对安全要求高、保密要求高的货物,则提供“高铁专人送”服务,专人手提、全程押运、专车取送,更好地满足客户差异化、个性化物流需求。
为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中铁快运沈阳分公司深化与顺丰、京东、邮政等电商合作企业合作,提供以铁路干线运输为主体、整合两端接取送达公路力量的“门到门”物流服务,提升全程物流效率。同时,主动深入生鲜产品市场,为东北地区的鲜人参、蓝莓、松茸等时令产品提供全程快运服务。此外,还将持续优化“高铁宠物托运”“遗失物品快运送回”“便民寄件柜”等便民服务,扩大覆盖范围,提升服务品质。(来源:辽宁日报)
“十四五”沈阳民政事业费支出91.41亿元
11月4日,沈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砥砺奋进的‘十四五’”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五场)。沈阳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期间,先后获批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实施地区、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全国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全国养老服务平台综合试点、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试点、全国首批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消费补贴试点等10余个国家级试点、实验区,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21个,多元化多层次品质养老社区培育、养老服务综合监管、乡村地名建设等一批首创经验在全国推广,为全省乃至全国贡献了“沈阳经验”。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骨灰海葬、福彩销售等多项业务指标持续领跑,稳居全省第一。
全市民政事业费支出91.41亿元
民政财力保障、项目建设和资源统筹机制持续强化,“十四五”期间,全市民政事业费支出91.41亿元,民政服务机构和设施达7866个,谋划推进民政项目137个。各领域重大战略、改革和工程顺利实施,达到预期目标。推动制定修订养老服务、殡葬管理、志愿服务、社区建设等4部地方性法规规章。组织职业技能鉴定2300余人次,民政领域人才发展根基不断夯实。
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标准17年连涨
累计发放低保、特困供养资金和照料护理费33.34亿元。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实现17年连涨,城乡低保标准较“十四五”初期分别提高18.88%和66.67%,并于2022年实现城乡统一;城市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提高18.9%,农村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标准均大幅提高60.2%,于2023年实现城乡统一。推动11个部门60类数据共享,实现精准认定、高效救助。建立困难群体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机制,有力保障低保对象9.7万人、特困人员2万人。
“全国通办”婚姻登记达1.3万对
婚姻登记服务实现从“户籍地办”到“全国通办”的跨越,“全国通办”婚姻登记达1.3万对,极大地方便群众。“沈阳喜事”品牌日益响亮,举办特色集体婚礼、集体颁证230余场,沈河国风集体主题婚礼获央视报道。建成景区结婚登记点5个、户外颁证点3个,推动“婚登+文旅”融合,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累计捐赠款物5.7亿元
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持续完善,全市登记注册社会组织达5600余家,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占比达到21%,整体结构不断优化。建成市级社会组织创新支持孵化基地,推动13个区县(市)完成孵化基地挂牌,备案制社区社会组织数量全省第一。持续拓展“慈善+”服务场景,打造“沈慈阳善”品牌,推动随时捐、随手捐、随想捐。慈善组织达125家,累计捐赠款物5.7亿元。(来源:辽沈晚报)
截至10月底 今年沈阳故宫游客突破522万
11月4日,记者从沈阳故宫博物院获悉,截至10月31日,沈阳故宫博物院今年接待观众人数突破522万人次,相较于2024年提前了61天达到522万人次,相较于2024年同期参观人数增长了10.28%,截至目前,沈阳故宫2025年度已延长开放78天,延长服务时间达129小时。
据悉,作为沈阳文旅的热门文博场馆,节假日里,沈阳故宫博物院都会持续迎来观众高峰。为保证观众有序参观,沈阳故宫从“快通行、优体验、暖细节”出发,在确保观众和文物安全的前提下,优化服务供给,让观众参观体验更加舒适、便捷、有趣。
沈阳故宫在原有9条入馆通道的基础上,开通大清门东、西两侧4条入馆通道,13条入馆通道同时运转,有效减少观众排队等候的时间。
在排队等候区域设置“LOGO牌”,扫描二维码,跳转沈阳故宫博物院官方微信,方便观众利用排队等候时间了解沈阳故宫的历史与文化。对假期志愿者服务岗位进行优化调整,将日常25个岗位增加至36个。
此外,在观众必经的参观路线如后苑、介祉宫等区域增设服务岗,确保50米范围内有志愿者为观众提供服务。(来源:辽沈晚报)
责任编辑:远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