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130年前的今天,1895年11月05日 (清光绪二十一年乙未九月十九),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爱国者、卓越的文化战士、杰出的出版家和新闻记者,力主正义舆论的政论家,邹韬奋先生,出生于福建省永安市下渡村。
![]()
怒笔如虹,光万丈、刺破云霾。
凭栏处、山河泣血,壮怀难埋。
周刊传火燃华夏,
孤胆拒囚斥奸豺。
唤民魂、廿载战风尘,星火湃。
七君子,同囚芥。
禁邮令,何曾懈?
纵身囚海角,志擎旌旆。
百战犹存肝胆在,
一刊终化雪霜皑。
待春归、血沃自由花,乾坤改。
![]()
邹韬奋(1895年11月05日-1944年07月24日),男,汉族,本名邹恩润,乳名荫书,曾用名李晋卿,笔名韬奋。祖籍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潢溪乡渡口村。1921年在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1922年在黄炎培等创办的中华职业教育社任编辑部主任,主编《教育与职业》月刊,开始从事教育和编辑工作。1926年10月接任《生活周刊》主编,以犀利之笔,力主正义舆论,抨击黑暗势力。著有《萍踪寄语》、《萍踪忆语》、《经历》、《抗战以来》、《患难余生记》等。1955年出版的《韬奋文集》,收集了他的主要著作。
![]()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邹韬奋在上海全身心投入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12月,他与沈钧儒、厉麟似等人组织成立了上海文化界救国会。1936年11月,国民党为了扑灭国内的抗日烈火,逮捕了正在领导抗日救亡运动的救国会领导人沈钧儒、邹韬奋等七人,酿成七君子事件,遭到全国人民,包括宋庆龄、何香凝等社会名流的强烈反对。邹韬奋出狱后辗转重庆、汉口、香港继续开展爱国救亡工作。
![]()
1943年03月因患耳癌秘密返沪就医。1944年07月24日不幸逝世于上海医院(今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终年48岁。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接受他在遗嘱中的申请,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1956年上海市政府出资修复邹韬奋的故居,并在隔壁建立了韬奋纪念馆。2009年邹韬奋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也是国家首批公祭烈士中唯一的出版界人士。
![]()
注:图片源于网络,若侵权告知即删
仿满江红·咏邹韬奋先生。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