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荷兰大选结果让人意外。
曾经风头无两的极右翼政客维尔德斯,这次输给了中间派领袖罗布·杰滕。
这场政治逆转不仅改写了荷兰政坛,更为欧洲极右翼敲响了警钟。
![]()
维尔德斯的失败并不意外。
他以煽动仇恨情绪闻名,主张封闭边境、关闭庇护中心,甚至拆除清真寺。
这些极端言论虽然吸引了一部分选民,但却无法解决实际问题。
2023年大选后,自由党成为议会第一大党,维尔德斯成功组阁。
然而,仅仅一年后,他因不满盟友“不够极端”,在2024年6月退出政府,导致内阁解散。
与此同时,荷兰经济持续下滑,房价暴涨,民众生活压力加剧,而维尔德斯却沉迷于民粹表演,忽视民生痛点。
选民对此失望,最终用选票表达了态度。
与维尔德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罗布·杰滕。
这位43岁的公共政策专家领导的民主66党走的是务实中间派路线。
他的政策主张针对性强,移民问题上,他提出“分类管控”,既阻止非法移民,又吸引高技术人才;环保与经济之间,他强调平衡发展;针对住房危机,他拿出了具体改革方案。
这些务实政策赢得了年轻人、城市中产和企业主的支持,帮助民主66党实现了席位的飞跃。
荷兰大选不仅是国内政治的转折,也揭示了欧洲极右翼政党的治理困境。
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因缺乏有效经济政策支持率下滑,法国的勒庞虽然选举声势浩大,但在具体治国方案上却乏善可陈。
这些极右翼政党大多依赖反移民、反建制的情绪化口号,但面对复杂的民生问题时却显得无能为力。
荷兰选民的选择表明,煽动情绪的民粹主义无法长期取信于民,务实和理性才是政治的核心竞争力。
杰滕的胜利固然值得关注,但他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移民管控与劳动力短缺的矛盾、环保目标与能源安全的平衡、住房改革的推进,这些问题都需要他在未来的施政中逐一应对。
这场荷兰大选为欧洲政治提供了重要启示:民粹政治的情绪化表达终究难以持久,选民更倾向于选择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领导者。
杰滕的逆袭不仅是荷兰的胜利,也是务实政治在欧洲的胜利。
未来,随着中间派政党在欧洲的崛起,或许会为动荡的政治局势带来一丝稳定。
维尔德斯的失败说明,背离民生的政客终将被民众抛弃;而杰滕的成功则证明,在民粹泛滥的时代,理性和务实依然有市场。
荷兰的这场惊天反转,或许不仅是荷兰的政治转折,更是欧洲民粹主义的警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