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撒一揉一浇,原先松散的沙漠土壤就变成了可保水的土壤,诶?这是咋实现的呢?
![]()
我们都知道,沙漠之所以难以改造,就是因为它太过松散导致无法存水,因此让沙漠土壤抱团就成了首要解决的问题,植物纤维素黏合剂的研发让其变成了现实,一次添加长久有效。
![]()
只需要将0.1%~0.4%的植物纤维黏合剂以及0.3%的氮磷钾复合肥加入到沙子中进行搅拌,再加入适量的水就可以变成深褐色且有粘性的土壤,把水倒进去也不会流失。这样的效果不免让我想起了,我国近170万平方公里的沙化面积,哪怕只成功改造其中的1%,也能获得2500万亩的可利用土地。
![]()
按照这样来计算,需要进行土壤化的沙土总量大约为34.6亿吨,需要1384万吨粘合剂和约1000万吨复合肥。那可能就有人说这改造费用肯定极大,其实并不然,资料显示,沙漠土壤化的一次性改造成本为2000~3000元每亩,即便是改造2500万亩土地,最多也只要750万元。
![]()
要知道2024年5月的两次沙尘天气,导致了我国新甘两省农作物受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到了2亿元,这样看来,沙漠变土壤技术还是具备可行性的。
![]()
于是在2017年,乌兰布和沙漠开辟出了200多亩的试验基地,种了十几种耐旱的野草,除了第一年进行了浇水,其他时间都是自然生长,在这个年降水量只有100毫米的沙漠中,现在已然变成了一片绿洲,不仅有野鸡、野兔等野生动物,还长出了标志着区域生态系统完善的蘑菇,如今,乌兰布和沙漠已经建立起了万亩试验基地,还先后在中东、非洲等地推广应用,面积达5万亩。
![]()
像有着426.9万亩沙漠的内蒙古磴口县,森林覆盖率从建国初的0.04%扩大到了20.2%,还被批准为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对我国有着重要意义。但还有一种奇特的治沙方式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那就是——沙漠养猪,那养猪和治沙怎么能联系在一起的呢?
![]()
沙漠养猪确切来说不是在沙漠,而是在盐碱化土地中,同样作为无法再利用的土地,盐碱化土地存在着土壤板结以及盐度较高的问题,而猪却比较喜欢拱地,20厘米厚的硬沙层能被翻到30厘米深,刚好能把板结土地变得松软,让土壤的雨水渗透率提升300%。
![]()
再加上猪粪作为优质肥料,富含氮磷钾,一头猪能年产200公斤有机肥,让沙地的有机质含量从0.3%提升至2.8%,大大提高了植被成活率,于是养猪规模也从原来的800头猪扩张至了10万头,资料显示,试验核心区的植被覆盖率达96%,梭梭树成活率超90%。
![]()
而且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梭梭树在防风固沙的同时还能产生经济效益,那就是在梭梭树根部嫁接肉苁蓉,作为有名的中药材且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一颗梭梭树上能嫁接三四个肉苁蓉,每亩产鲜苁蓉50多公斤,晒干后一斤能卖几十块,治沙的同时还能赚钱,让我们为他们点赞。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