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性·故事性·趣味性·可读性
![]()
宁阳云山
“云山烟雨”,清代宁阳八景第一,世传明代天顺年间因县官善政感动于天,有凤凰鸣于云山之奇观。我家住云山脚下,儿时常登云山,留下很多记忆。年长之后居家在外,每每想到“云山烟雨”“凤凰鸣于云山”,便不由得念及家乡,念及云山。今阅古卷,看到清朝嘉庆年间宁阳人李太阿所作《云山烟雨歌》,顿时眼前一亮,突然就被惊艳到了!——好一幅萦绕梦里梦外的云山烟雨胜景图!且看——
《雲山烟雨歌》
作者:李太阿
谷风吹云云四布,云深不知山何处。
山中之云云中山,微茫略辨山头树。
蒸成小雨纷如丝,濛濛湿翠沾人衣。
沿溪不见渔舟泊,隔岭应知樵歌稀。
惟有挥鞭驱犊儿,绿蓑青笠不肯归。
我欲登山山齾齾①,山禽又呼泥滑滑(gugu)②。
泥滑不敢下山走,逡巡觅路入洞口。
洞里悬泉剨(huō)③有声,云中疑是蛟龙吼。
须臾云净露青山,前村遥见酒家帘。
便须颠倒谢公屐④,呼酒大醉白云巅。
[注:①齾齾(yàyà):参差起伏貌。②泥滑滑(gugu):鸟名,即竹鸡,因其声故名。③剨(huō):象声词,破裂声。④谢公屐(jī),指谢灵运(385~433)登山时穿的一种活齿木鞋。鞋底安有两个木齿,上山去其前齿,下山去其后齿,便于走山路。]
用白话文释读一下:
习习谷风,吹得乱云飞散。云雾缭绕,山云密布,竟不知云山现在何处。只看见山中有云,云在山中。茫茫之中,略微能分辨得出山头树影婆娑。云雾蒸腾,凝结成雨。细雨如丝,濛濛湿翠,沾湿人衣。此时此景,大有“沾衣欲湿杏花雨”之美妙。山中如此清幽,清涧溪水,微波粼粼,看不见渔舟行泊。越过山岭,听不见樵夫歌声。只有挥鞭驱赶着牛犊儿,披绿蓑,戴青笠,久久不肯归家去。
我多么想登上山去啊,却见山峰起伏,绵延不断,听得见山禽竹鸡不停地鸣叫——“泥滑滑(gugu),泥滑滑!”山路湿滑,下山不敢快步,徘徊前行,寻觅路径,不觉间来到山中洞口。只见洞中飞泉如瀑,水声轰鸣,疑是云中蛟龙嘶吼。过了不久,云开雾散,青青云山,面目可见,还可见村头店家酒旗迎风招展。此情此景,最惬意的,莫过于走进酒家,点菜沽酒,举杯畅饮。然后趁着酒兴,脚着谢灵运木鞋,到那云山之巅,一醉方休!
诸位读者,看到这里,谁能不为太阿公文才折服,谁能不为云山胜景之美而叹服?
李太阿其人
李太阿,清代嘉庆年间宁阳县城西花园(今东疏镇花园)村人,字秋溪。宁阳县学廪生。天资英异,志行修洁。其父李克敏,字颍川,清嘉庆年间岁贡,熟读经书,言行谨慎。早年以童科第一的成绩补为县学生,积学能文,也能写诗,才学斐然。太阿少年时期承蒙家学,因在县学生中出类拔萃而远近闻名。所作诗文蓬勃有气,每年科考都名列前茅,人们都以为他前途无量,对其抱有很高期望。只可惜太阿年仅三十来岁就突然去世了,士人每每说起他来无不深感惋惜。太阿著有《小峰诗草》藏于家中。
说明:《云山烟雨歌》,载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宁阳续志》,诗文白话文为本文作者个人理解描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