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这座充满机遇与活力的城市,活跃着许多来自宁海的缑商身影,周宇子便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位。这位42 岁的宁海强蛟镇下蒲人,有着 1 米 75 的挺拔身姿和匀称身材,更有着一段不寻常的人生经历 ——2002 年从宁海第六中学(桥头胡)毕业后考入浙江省中医学院,2005 年毕业时却毅然偏离 “行医路”,投身服装行业,从销售员起步,半年内完成店员、领班、店长到公司中层的三级跳,2020 年又在公司高层位置大胆辞职单干,专注服装定制,如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他的故事,不仅为宁海年轻一代,尤其是面临人生选择的大学生们提供了生动案例,更悄然叩问着:中医学院毕业的学生究竟有多少选择从医?传统的人才培养路径,是否是成就个体价值的唯一答案?
![]()
勤工俭学:从 “浪吃浪用” 到扛起生活的担当
对周宇子而言,初入杭州的大学生活,是新鲜与迷茫的交织。从未走出过县城的他,一下子踏入 “人间天堂”,城市的繁华让他目不暇接,高中三年紧绷的学习神经骤然放松,他很快陷入了 “享乐” 的漩涡。那时的他,还未懂得生活的不易,每月从父母那里拿到的生活费,短短十天便挥霍一空,用家乡那句 “浪吃浪用” 来形容,再贴切不过。他不懂计划开支,更不明白父母赚钱的艰辛,只知道在生活费告急时,理所当然地给家里打电话要钱 —— 这种年轻人常见的 “通病”,在他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次数多了,父母的规劝渐渐多了几分无奈与焦急。电话那头,朴实的父母没有讲太多大道理,只用一句宁海乡下最通俗的话点醒他:“钞票不是脚水壅出来的”。“脚水” 是当地人对人粪肥的称呼,“壅” 便是施肥的意思,这句话直白又深刻 —— 钱哪有那么容易得来,可不是像往地里施肥那样,施下去就能源源不断长出来的。
年轻气盛的周宇子,听着父母带着焦虑的念叨,心里既羞愧又不服输。大二快结束的那天,他在电话里跟父亲争执起来,最后干脆挂断电话,撂下一句 “我再也不用你们的生活费,我自己去赚!”
说干就干,一到周末,周宇子便揣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穿梭在杭州的大街小巷找暑假工。彼时的杭州延安路,已是主城区核心商业街区,沿线商铺密集,既有百货商场、连锁品牌店,也有不少中小服装门市部,是当时杭州服装零售的热门地段之一。烈日下,他走得汗流浃背,看着路边琳琅满目的服装店、热闹的人群,心里既有对未来的憧憬,也有几分找不到方向的忐忑 —— 一个还带着学生气的年轻人,要在这条竞争激烈的商业街上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并非易事。
或许是命运的眷顾,或许是他身上那股不服输的韧劲吸引了机遇。他无意间走进一家大型公司开设的服装门市部,店里的服务员见他穿着学生装,只当是来闲逛的顾客,并未过多留意。可当周宇子鼓起勇气,说出 “我想找份服务员的工作” 时,在场的人都愣住了 —— 谁也没想到,这个看起来文质彬彬的 “学生仔”,会主动来应聘服装销售。
更让人意外的是,周宇子对服装似乎有着一种天生的敏感度。就在店员们还在惊讶之际,一位体型肥胖的男子走进店里,想要挑选衬衫,却因身材特殊迟迟找不到合适的款式。周宇子见状,主动上前,凭借着对服装版型、面料的独特理解,三言两语便为这位顾客分析得头头是道,从领口设计到腰围剪裁,每一个建议都精准戳中顾客需求,让对方连连点头认可。
这一幕,被店长看在眼里。他当即决定,让周宇子放假后直接来店里上班。那个暑假,周宇子格外珍惜这份工作,每天早早到店,整理货品、接待顾客、学习销售技巧,忙得不亦乐乎。一个假期下来,他竟然赚了 4000 多元 —— 在 2004 年前后,这笔钱的含金量极高,不仅能覆盖一学期生活费,还能略有结余。
从此,周宇子彻底告别了 “伸手要钱” 的日子。之后的大学时光里,他靠课余时间做兼职、寒暑假在服装店里打工,不仅养活了自己,还攒下了一笔小钱。而父母,始终放心不下这个在外地求学的儿子,即便知道他说过 “不再要生活费” 的气话,每月还是会按时把钱打进他的银行卡里。那些钱,周宇子一分没动,直到毕业时原封不动地还给了父母 —— 他知道,那张银行卡里装的不是钱,而是父母沉甸甸的牵挂与疼爱。
![]()
弃医从商:在 “难” 与 “易” 之间,选择心之所向
大学三年,周宇子学的是中医专业。大三毕业前,他也曾按照 “既定路线”,跟着老中医坐堂抄方,体验行医的日常。可真正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师,并非易事 —— 不仅要通过难度极高的中医师资格考试,还要经历漫长的实习期、学徒期,从理论到实践,需要付出数年甚至十几年的积累。
那时的周宇子,陷入了深深的纠结:一边是 “考执照难如登天” 的行医路,需要耐住性子、日复一日地啃书本、拜师学艺;另一边是 “做营业员驾轻就熟” 的服装行业,他在这里能找到成就感,也有对生活的幸福感。两条路,一条是父母期待的 “稳定路”,一条是自己感兴趣的 “未知路”,如何选择,成了他人生中最大的难题。
就在他犹豫不决时,一个电话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打来电话的,是他暑假打工时的服装店店长。“宇子,你现在在做什么呀?”“我在跟着老中医抄方呢。”“一天能抄几个方?”“也就抄两三个方子。” 电话那头,店长的声音带着惋惜:“我们公司里现在特别缺你这样的人才,大家都很喜欢你,你在服装这行也有天赋,要不要来店里上班?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就算稳定,也不一定能幸福啊。”
店长的话,像一颗石子,在周宇子的心里激起了层层涟漪。他反复琢磨:是啊,行医固然是体面的职业,可自己对中医始终少了一份 “热爱”;而服装行业,虽然在别人眼里“不够高端”,但每次帮顾客找到合适的衣服,看到他们满意的笑容,自己都会感到由衷的快乐。这份快乐,是抄方时从未有过的。
最终,周宇子下定了决心:放弃行医,投身服装行业。可当他把这个决定告诉父亲时,迎来的却是一场 “暴风骤雨”。电话里,父亲的声音充满了震惊与愤怒:“你要做什么?卖衣服?我辛辛苦苦把你培养成大学生,不是让你去卖衣服的!你知道供一个大学生有多难吗?卖衣服需要花这么多钱读书吗?”
隔着电话,周宇子能感受到父亲的失望与心痛。对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亲来说,“大学生” 就该做 “体面工作”,医生、教师、公务员才是 “正途”,而 “卖衣服”,是没读过书的人也能做的事—— 两代人的观念,在这一刻产生了激烈的碰撞。父亲甚至撂下狠话:“我们从此断绝父子关系,除非你回心转意,考中医师执照,做个医生!”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成了周宇子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光。他每次给家里打座机电话,父母亲一听到他的声音,就会立马挂断。他夜里睡不着觉,反复问自己:是不是真的选错了?是不是该听父母的话,回到 “正途” 上?可每当想起在服装店里的日子,想起顾客的认可、店长的信任,他又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 人生只有一次,与其做一份 “别人觉得好” 的工作,不如做一份 “自己喜欢” 的事业。
事实证明,周宇子的选择没有错。他天生对服装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什么样的身材适合什么样的版型,什么样的气质搭配什么样的风格,什么样的季节该选什么样的面料,他都了如指掌。尤其是针对 “发福” 的成功人士,他总能精准把握他们的穿衣需求,给出既舒适又显品位的建议。加上他待人真诚、服务周到,再加上自己外形俊朗,不论男女顾客,一走进店门,都会直接点名要他服务。
凭借着这份天赋与努力,周宇子在服装行业如鱼得水。不到半年时间,他就完成了从普通店员到领班、店长,再到公司中层管理的三级跳 —— 一个中医学院毕业的大学生,能在服装行业取得这样的成绩,在当时的公司里,成了人人称赞的 “传奇故事”。
![]()
![]()
扎根杭州:西湖水如胶,这里是创业的天堂
2020 年,周宇子所在的服装公司因股份变动,经营方向发生调整。将15 年青春奉献给公司的他,没有纠结于 “是否留下”,而是主动向新东家表明了自己想独立创业的想法。让人意外的是,新东家不仅爽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还特意嘱咐:“以后有困难可以随时回公司找我们,有合适的生意也可以一起合作赚钱。”
带着这份认可与祝福,周宇子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这一次,他把目光锚定在 “服装定制”—— 这是一个更细分、更具挑战性的领域,也是他多年积累后认定的 “蓝海市场”。他将业务聚焦在三个方向:一是为特殊体型人群定制服装,解决他们 “买不到合适衣服” 的痛点;二是定制婚礼服装,满足新人对 “专属仪式感” 的追求;三是定制校服和工作服,为学校、企业打造 “专属形象”。
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但周宇子凭借着对服装的热爱、对品质的坚守,很快打开了市场。今年上半年,他还成功接下了一笔价值千万元的工作服定制大单 —— 虽然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小波折,但他始终坚信:“只要用心服务,就一定能赢得客户的信任。”
有人问周宇子:“当年大学毕业,全国那么多城市,你为什么选择留在杭州?2020 年创业时,深圳、广州这些服装产业更发达的城市也在招手,你为什么还是选择扎根杭州?”
面对这个问题,周宇子笑着说起了一段往事:“我之前看过高希希导演的《新三国》,后来看到高导接受浙江卫视记者采访,被问到对杭州的印象时,他说‘杭州西湖的水像胶水,一旦粘上就走不开,离不开这地方’。这句话,我特别有共鸣。”
在周宇子眼里,杭州不仅是 “宜居之城”,更是 “创业天堂”。这里有秀美的西湖、深厚的文化底蕴,能让人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宁静;更有开放包容的商业环境、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为创业者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在杭州,你能感受到一种‘向上的力量’,这里的人愿意接受新鲜事物,也愿意为品质和创新买单。” 周宇子说,“就像我做服装定制,很多客户一开始对‘定制’不了解,但只要体验过一次,就会认可这种模式 —— 这就是杭州的魅力,它总能给有想法、肯努力的人机会。”
如今的周宇子,早已在杭州站稳了脚跟。他的服装定制工作室,不仅服务着杭州本地的客户,还吸引了不少来自宁波、上海、温州等地的订单。而他身上的 “缑商精神”—— 敢闯敢试、吃苦耐劳、诚信经营,也在杭州的商业圈里,为宁海人赢得了好口碑。
![]()
结语:热爱抵岁月,缑商敢为路
周宇子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藏着对 “选择” 最真诚的思考,更镌刻着缑商群体的精神底色:偏离父母期待时的 “敢选”,放弃安稳行医路的 “敢闯”,面对质疑仍坚守热爱的 “敢坚持”,这些正是缑商精神在他身上的生动体现。
专业与职业不对口无妨,大学培养的学习力、抗压力,是应对人生的底气;外界的不解与反对也不怕,心之所向的热爱,能抵岁月漫长。正如他所说:“没有绝对正确的路,敢选、敢闯、敢坚持就是缑商精神所在。”
而杭州,这座让他扎根、成长、逐梦的城市,永远向这样的缑商追梦者敞开怀抱 —— 西湖水粘住的,不只是他的脚步,更是无数像他一样敢闯敢拼的缑商的梦想;这里的土壤滋养的,不只是他的服装定制事业,更是缑商精神在新时代里续写的新章。
- End -
乡土宁海公益平台
@关注我们就是最大的支持@
对话主编请加微信:
□ 文章:上海交大 方集林
□ 图片:柴晓宝等
□ 编排:天姥老人
□ 审核:水东居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