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天眼查App显示,四川野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因“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被成都市龙泉驿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正式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一纸公告,再次将这家曾承载地方汽车产业雄心的老牌车企推入公众视野。
曾是“川军”代表,如今“人去楼空”?
工商信息显示,野马汽车成立于2011年1月,注册资本高达26亿元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李世伟,经营范围覆盖:
- 传统及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与销售
- 新能源技术开发与服务
- 汽车项目投资、租赁、售后服务等
股东背景也不容小觑——由雷丁汽车集团与比德文控股集团共同持股。这两家企业本身也曾是国内低速电动车领域的“巨头”,后试图借野马品牌切入主流乘用车市场。
然而,近年来野马汽车声量渐弱,产品更新停滞,终端渠道萎缩。此次因“失联”被列入经营异常,不免令人担忧其是否已陷入实质性停摆。
背后折射:新势力洗牌下的残酷现实
野马汽车的命运,某种程度上是中国汽车行业剧烈洗牌的一个缩影。
- 传统车企转型艰难:野马虽早早布局新能源,但缺乏核心技术积累与持续资金投入;
- 资本退潮暴露短板:雷丁汽车自身近年也深陷债务危机,难以为野马输血;
- 市场竞争白热化:在比亚迪、理想、小米等强势玩家挤压下,缺乏差异化优势的二线品牌生存空间被极度压缩。
“无法联系”四个字背后,或许是办公室早已人去楼空,或许是连基本的工商联络都无力维持——这对一家注册资本26亿、曾立志打造“西部汽车名片”的企业而言,令人唏嘘。
用户与合作伙伴需警惕风险
对于消费者而言,若仍持有野马汽车产品,需关注后续售后服务是否可持续;
对于供应商、经销商等合作方,则应审慎评估相关合同履约风险。
目前,尚无官方消息说明野马是否计划重整或退出市场。但被列入经营异常,已是企业运营亮起的红色警报。
结语
从高调造车到“失联异常”,野马汽车的沉浮提醒我们:
在智能电动浪潮中,光有牌照和厂房远远不够,持续的技术投入、健康的现金流和清晰的战略定力,才是活下去的底线。
曾经奔腾的“野马”,如今静默无声。它的故事,或许还未终结,但已足够警醒后来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