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夸孩子很难,但不批评更难……

0
分享至

关注我,做学习型父母,成就终身成长的孩子。▲

嗨,我是萌芽。

好久没更新了,接下来我会勤快点。

今天,我必须写一篇文章,

请大家一定收藏。

因为这件事,真的让我太揪心了。

我知道很多姐妹也有同样的烦恼:


“家里的孩子怎么看怎么嫌弃,总忍不住批评他,想夸又夸不出口,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自己也走过这个阶段。

那种明明爱得要命,却总是出口成“唠叨”和“批评”的无力感,

真的是太熟悉了。

今天,我想火速和大家聊聊这件事。


我们先来代入思考一下:

大家都知道夸孩子,能够激发自信、安全感,拉近亲子关系。

可为什么在真实生活中,批评依然占了主旋律?

原因其实不复杂——

大多数父母心里,都觉得孩子还“不够好”。

不是不想夸啊,而是“夸不出口”。

可问题是:

到底什么才叫,“够好”?

当我们代入一下语境,我们也能看到——

很多情况下,当大人形容一个孩子“好”,往往指的是他符合某种外部标准

在学校,“好学生”的标准可能是,

守纪律、按时交作业、成绩优异;

在家里,“好孩子”的标准又变成,

好的生活作息、有责任心;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

这些标准都来自“别人”,比如老师、父母、社会。

它们固然实在也现实存在,但外部标准多了,也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隐忧——

孩子的行为,很容易变成为了被认可而表现

而不是出于内在的理解与认同。


但,如果不以“别人”的标准为参照,那孩子又该以什么为标准呢?

这时,我相信你也知道,就是把“好”的定义,

从外部评价体系,转向自我评价标准

比如:

今天写作业慢了,但自己能发现问题,主动去想办法改进;

做题错了,但愿意复盘、愿意再试;

情绪低落时没有摔笔,而是先休息再回来继续。

这些行为,也许在表面上不容易看得出变化,

但在心理层面,代表着孩子在建立自己的“自我评价系统”。

他开始懂得“我为什么要这样做”,

而不是“别人希望我这样做”。

这,就是从“被动好”到“主动好”的转折点


我们常常希望孩子越来越“积极向上”,

其实潜台词是,希望孩子有内驱力能自我管理

可这股力量,并不是靠“外部标准”逼出来的,

而是靠父母引导孩子看到自己的成长,长出来的

当父母把焦点从“表现好不好”,

转向“他是否在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孩子就会从外化的好行为中,慢慢内化出稳定的自我驱动力。

也就是说:

最好的教育,

是让孩子因为自己想变好而变好

你可以把孩子的教育想像成一个鸡蛋。

最外层的壳,是外部的标准与规则;

往里一层的蛋白,是孩子建立自我评价与学习自主性的过程;

而最内层的蛋黄,是父母的觉察与引导。


那到底要怎么引导和觉察,

才能让孩子的“好”有生长的空间?


我给你的第一点建议是,父母要有好的心态,这是一切的起点。

一个焦虑、苛求、随时想“修正”孩子的父母,

永远无法培养出一个稳定、自信、敢尝试的孩子。

心理学上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叫做镜像效应(Mirror Effect)

意思是,孩子的情绪、态度和自我认知,最初都来自于父母对他的“镜像反馈”。

也就是说,孩子眼中“我是谁”,最初是由你怎么看他决定的。


就拿情绪来举个例子,

很多父母说自己情绪不好,是因为孩子“太不省心”;

可是从心理学的视角看,

孩子的情绪,也是家庭系统的“指示灯”。

孩子的逃避、暴躁、焦虑和不安——

这些其实也是一个一个“信号”。

暴露着,家庭亲子关系,正在亮红灯


所以,比起急着修正孩子的行为,

更重要的,是父母能不能在情绪上给孩子一个更为积极的“示范”。

当你能稳定情绪、平和心态,始终相信孩子时,

他的大脑镜像系统,就会自动学习你的冷静、有序、积极的应对问题的模式。

只有孩子大脑启动了,他才有后面的一切调整的可能性。


你可能也很委屈。

我懂。

你说:


“我也试过很多、很多次告诉自己,要有好心态、要冷静、要理解孩子。

可是当他的行为一次又一次不见改善,

当我用尽耐心,换来的却还是混乱、顶嘴、失控……

那一刻,谁的心不会崩溃?”

于是,你就一点点变成了,自己也不喜欢的“恶魔父母”。

是啊,那就让我们一起想一想——

为什么孩子的行为,总是迟迟没有改变?


有时候,孩子的问题,并不是“不努力”,

而是,他现在的能力,还不到

这句“达不到”,藏着很多孩子的无声痛苦。

比如:

他明明坐在课堂上,却根本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

前面的知识没掌握好,新的内容又“前赴后继”压上来,

他想集中注意力,可大脑早已宕机;

题目看不懂、节奏跟不上、作业一堆堆……

那种“想学又学不会”的挫败感,

就像被困在一场看不见出口的困境里。

这种的状态,我们叫作“认知超载(Cognitive Overload)”。

当孩子面对的任务难度,超出他当前的理解与处理能力时,

注意力、记忆力、情绪控制都会同时崩塌。

于是你看到的行为,可能是走神、拖延、顶嘴;

但孩子自己感受到的,却是焦虑、羞愧、无助

我在我的《教养力》书里,也分享过一个概念,叫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这概念是由维果茨基提出的,他说,孩子在学习时,总会存在三个区间——

  • 第一层:靠自己能独立完成的事

  • 第二层:需要帮助才能完成的事

  • 第三层:靠自己做不到的事


认知超载的孩子,往往都处在第三层(底层)。

而“脚手架(Scaffolding)”的作用,

就是让孩子能处在第二个区间(最近发展区),

父母给出恰到好处的支持,帮助孩子能更顺利抵达第一层。


但是,什么叫“恰到好处的支持”呢?

报班算不算?买资料算不算?

提前打印卷子、安排计划,给孩子做时间管理规划表?算不算……

如果说算,为什么有些孩子却迟迟不见效果?

如果说不算,为什么又有些孩子效果那么好?

其实以上这些做法,都是“支持”的一部分,

但如何判断是不是“恰到好处的支持”,标准只有一个——

有效的帮助,一定是在孩子的感受里产生作用,

而不是在父母的计划里,看起来完美。

不是父母觉得,而是孩子觉得。

如果孩子觉得“这方法对我有帮助”,

他的大脑奖励系统(多巴胺通路)就会被激活,

从而形成正向动机——

想继续做,愿意更好地做。

怎么判断父母的“脚手架”是不是有效?

你可以问三个问题:

当你给孩子提供了一些支持后,

① 孩子是否感受到自己“能做成一点事”?

② 他是否在使用你的方法后,变得更有信心?

③ 他是否愿意下次自己尝试,哪怕只是迈出一小步?

如果这三条都答“是”,

那说明这个脚手架有效。

如果答案里有“否”,

那就要赶紧去优化。



孩子还有一种情况,常常让父母很崩溃,那就是:反复

几乎每个父母都会经历这样的阶段(包括我在内):

孩子好不容易行为有些好转,结果却又“复发”了;

作业拖延、情绪暴躁、考试粗心……

说了、练了、提醒了,又打回去了。

这时候,父母最容易掉入两个“养育陷阱”(有害无益):

  • 陷阱一:情绪化归因——“他就是懒、没毅力”;

  • 陷阱二:绝对化判断——“他改不了了,天性如此”。

我想发自内心地告诉你——

反复,才是人性的常态,它并不是一个人失败的信号。

看过一本绘本《大卫说不可以》吧?里面的大卫,其实就是每一个生活中真实的小孩子。


书里面一幕幕的“还不行”(not yet),是孩子行为的具像化。


孩子之所以反复,往往不是因为“不想改”,

而是因为他的大脑还没建立稳定的新的神经连接

之前看过一本书,名字叫《习惯的力量》(《The Power of Habit》),


书里说:

我们的大脑刚开始学一件新东西的时候,

比如开车、弹琴、改脾气,大脑前额叶那一块(就是负责“计划、控制、做决定”的地方)会特别忙,

像电脑满负荷运转一样。

所以你会觉得又累又容易出错,这其实很正常。


可如果一个人能反复练有点小成就感心情也比较稳定

大脑就会慢慢启动“省电”模式,

它会把这个任务交给“自动驾驶区”,也就是基底神经节去管理行为。

就好像老司机开车会有肌肉记忆一样,

这时候,你就不需要每次都想“我要控制自己”、“我要坚持”,

因为那已经成了你的行为习惯的一部分。

说白了,新习惯要稳定下来,得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重复得够多

反馈是正向的(做完有点爽、有成就感)

情绪是稳定的(不被焦虑打断)

满足这三个条件,大脑才会觉得——

“哦,这事儿挺好,我记住它吧。”

然后新习惯才真的扎根了。



《The Power of Habit》,Duhigg, C. (2012)

换句话说,

孩子改不掉,并不代表他不用心,

而是这个过程还没内化到大脑中。

所以我们要怎么做呢?

第一步,建立复盘反馈机制。

每一次反复,都是一次信号,说明孩子这部分掌握得还不够熟练。

比起责怪“你怎么又这样”,

更有效的做法是一起复盘:

“这次和上次相比,有什么地方你觉得自己做的更好呢?

你觉得是什么因素,让你在(某些方面)又退回去了?”

第二步,改变反馈的语言

从“你总是”变成“这次”;

从“你又失败了”变成“这次没成功,我们再想一个办法”。

这样的语言,可以帮助你从心理上,把孩子从不可信任的“被评判者”,

转变为可信赖的“问题解决者”。

比如:

“我发现你这次虽然还是在作业上耽误了不少时间,但前半段你做得挺快的,你觉得你是怎么做到的呢?”

这就是成长型反馈(growth feedback)

让孩子看到原来自己不是永远做不到,自己还是有潜力的。


第三步,让孩子参与反复调整的过程。

每次反复后,不是父母替他总结,而是问:

“你觉得这次卡在哪?要不要试个别的策略?”

这种提问,会激活孩子的元认知(Meta-cognition)

激发他更多地思考自己的学习状态,从而对自己产生更多的理性思考。

当你说:“没关系,我们再来一次。”

这句话其实有很多深意的,不仅以身示范了父母的情绪健康,还帮助了孩子重启理性系统。


今天的文章不知不觉写了4k字,从早上6点半到如今推送。

希望你不要觉得我啰嗦。

我说的每一个点,其实都在跟你一起讨论个问题:

看起来“不够好”的孩子,

如何才能“真正变好”?

答案是——

当孩子感觉到他真的能变得更好时,他才会开始变好。

当我们的思考能从“怎么让他听话”,

转向“怎么让他成长”,

教育的方向才开始改变。

这个时候,我们才能成为,和孩子并肩同行的引路人。

我知道很多父母都希望(这里也包括我),孩子可以越来越优秀。

可真正能帮助你我“如愿以偿”的,是让孩子发自内感受到来自父母的信念:

我有缺点也没关系,

我可以一点一点变得更好;

有人看见我努力的样子,也有人相信我能做到。

当孩子始终被这样看待时,

他才会慢慢生出一种真正的自我驱动力,

这才是一切“正向改变”的开始。


▼ 你好,我是萌芽 ▼

▼ 关注我,彼此不迷路 ▼

感谢你的 点赞 和 转发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西贝“闭店潮”大反转,贾国龙真急了!

西贝“闭店潮”大反转,贾国龙真急了!

李东阳朋友圈
2025-11-07 14:08:10
大势已去!录音门事件再升级,向太、李安、黄百鸣的话字字珠玑

大势已去!录音门事件再升级,向太、李安、黄百鸣的话字字珠玑

阿废冷眼观察所
2025-11-06 11:21:30
逆转战局!1.6 万乌军援军在红军城大破俄军

逆转战局!1.6 万乌军援军在红军城大破俄军

世界探索者探索
2025-11-06 21:34:42
张不开嘴别尬演!廖凡“吃鸡腿”,扯下了假吃演员最后的遮羞布

张不开嘴别尬演!廖凡“吃鸡腿”,扯下了假吃演员最后的遮羞布

陈意小可爱
2025-11-08 05:49:47
致命援助!美国 1000 枚战斧导弹驰援乌克兰

致命援助!美国 1000 枚战斧导弹驰援乌克兰

世界探索者探索
2025-11-06 21:37:00
荷兰专家:ASML深入研究中国企业后发现,实际情况比他们想的糟糕

荷兰专家:ASML深入研究中国企业后发现,实际情况比他们想的糟糕

蜉蝣说
2025-11-07 17:49:06
嫩妇自述:和老公分居后,我每天去健身房练臀,却被私教给盯上了

嫩妇自述:和老公分居后,我每天去健身房练臀,却被私教给盯上了

想养大熊猫
2024-05-08 10:04:15
9战7败,独行侠被灰熊打成了独行虾,克莱或帮助球队再争状元签

9战7败,独行侠被灰熊打成了独行虾,克莱或帮助球队再争状元签

姜大叔侃球
2025-11-08 12:08:47
法国男子在自家花园挖出70万欧元的黄金,政府:黄金归男子所有!

法国男子在自家花园挖出70万欧元的黄金,政府:黄金归男子所有!

荆楚寰宇文枢
2025-11-07 21:42:08
全红婵袒露心声:知道自己跳水比不过之前了,现在跳得很差但是我很快乐

全红婵袒露心声:知道自己跳水比不过之前了,现在跳得很差但是我很快乐

齐鲁壹点
2025-11-08 07:24:10
万宝宝太豪横!晒新买的阿斯顿马丁豪车,44岁未婚未育,贵气逼人

万宝宝太豪横!晒新买的阿斯顿马丁豪车,44岁未婚未育,贵气逼人

小娱乐悠悠
2025-11-07 08:48:16
从每月1350美元降至350美元,特朗普宣布:减肥药大降价!发布会上药企高管晕倒,公司股价大跌

从每月1350美元降至350美元,特朗普宣布:减肥药大降价!发布会上药企高管晕倒,公司股价大跌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7 14:26:07
TA:巴萨出售内马尔所挣的钱本可用来改善财务,却被挥霍一空

TA:巴萨出售内马尔所挣的钱本可用来改善财务,却被挥霍一空

懂球帝
2025-11-08 09:54:43
冲击生涯第101冠!德约两盘横扫过关,第144次跻身巡回赛决赛

冲击生涯第101冠!德约两盘横扫过关,第144次跻身巡回赛决赛

全景体育V
2025-11-08 06:43:35
往哈马斯躲藏的地道里灌混凝土,内塔尼亚胡如此“残暴”?

往哈马斯躲藏的地道里灌混凝土,内塔尼亚胡如此“残暴”?

山河路口
2025-11-05 14:11:46
降息,突发!美联储大消息,美股,尾盘突变!

降息,突发!美联储大消息,美股,尾盘突变!

证券时报e公司
2025-11-08 07:59:32
安吉丽娜·朱莉秘访乌克兰,司机被拉壮丁?那些伟大的志愿者们

安吉丽娜·朱莉秘访乌克兰,司机被拉壮丁?那些伟大的志愿者们

鹰眼Defence
2025-11-06 17:28:05
炸裂!长沙副院长与主任不雅视频泄露者疑扒出,曝女主还有第三者

炸裂!长沙副院长与主任不雅视频泄露者疑扒出,曝女主还有第三者

鋭娱之乐
2025-11-08 09:00:35
谢泼德16+6仍火箭第一罪人!决胜4回合防守全犯错 KD8失误也辣眼

谢泼德16+6仍火箭第一罪人!决胜4回合防守全犯错 KD8失误也辣眼

颜小白的篮球梦
2025-11-08 11:11:45
小红书上女性向避孕套火了,有人1个月狂揽300+万,增长20倍

小红书上女性向避孕套火了,有人1个月狂揽300+万,增长20倍

运营研究社
2025-11-07 14:05:57
2025-11-08 13:03:00
萌芽研究所BUD incentive-icons
萌芽研究所BUD
关注0-6岁宝宝,妈妈有主见
3235文章数 378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教育要闻

最晚12日,收到2026山东高考审核短信!未通过考生需线下审核!

头条要闻

萧美琴等在欧洲议会大楼进行"台独"分裂活动 中方回应

头条要闻

萧美琴等在欧洲议会大楼进行"台独"分裂活动 中方回应

体育要闻

邵佳一准备好了,但中国足球准备好了吗?

娱乐要闻

梁婷为辛芷蕾发声:没什么可质疑的

财经要闻

小马、文远回港上市 但自动驾驶还没赢家

科技要闻

美股“AI八巨头”单周市值损失8000亿美元

汽车要闻

特斯拉Model Y后驱长续航版上线:28.85 万元

态度原创

家居
健康
数码
亲子
游戏

家居要闻

现代自由 功能美学居所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数码要闻

AMD Ryzen X3D十月在亚马逊的销量超过英特尔整个CPU产品线

亲子要闻

看看全家谁吹灭的蜡烛最多?果弟生日快乐

开发商晒《逃离塔科夫》DVD光盘:有种千禧年的美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