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通讯员 易继兵 梁琼
“食堂的排骨炖玉米又香又软,孩子爱吃,我们看着也放心!”近日,在恩施市硒都民族实验小学陪餐后,一年级学生家长高亚玲忍不住点赞。
一顿简单的学生餐,牵动的是千万家庭的心。2025年以来,恩施市以“校园餐专项整治”为契机,全面推行陪餐制度,构建起“市委统筹、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家校联动”的四级工作机制,真正把校园餐饮办成“暖心工程”。
高位推动,织牢校园餐饮“安全网”
“校园食品安全是底线,陪餐制度是监督利器,必须抓实抓细!”恩施市在专项调度会上这样强调。
![]()
为此,恩施将陪餐制度纳入民生实事重点推进。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深入学校调研20余次,实地查看食材采购、食堂运营等情况,现场协调解决问题。市教育局建立周调度、月通报机制,确保陪餐制度落地见效。
同时,全市构建“教育局—股室—中心学校—学校”四级责任体系,联合市场监管、卫健、财政等部门协同发力,实现监管无死角、责任全覆盖。
精准施策,打造陪餐闭环管理
“陪餐不是‘一起吃个饭’,而是要形成监督闭环。”恩施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
该市修订《中小学陪同用餐制度》,明确校领导、教师、家长共同参与陪餐,校级领导和家长代表每周至少陪餐一次。针对不同规模学校,制定差异化标准,确保陪餐不流于形式。
数字赋能也为陪餐插上“智慧翅膀”。2025年1月,市教育局牵头建成“数字食堂”平台,实现食材溯源、烹饪过程全程可视。陪餐人员可随时查看操作画面,发现问题一键上报,形成“发现—反馈—整改—复查”闭环。
此外,全市114所学校均成立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家长可参与食材采购、验收等环节。截至2025年9月,累计开展监督119次,参与家长483人次。
校校有亮点,陪餐成为“暖心桥”
在恩施,陪餐不仅是制度,更成为各校的特色实践。
舞阳中学构建“校领导+教师+家长”多元陪餐队伍,校长每周至少陪餐一次。家长王磊陪餐后建议“增加粗粮”,学校很快在主食中加入了燕麦饭、苞谷饭。
![]()
恩施市逸夫小学每周三设为“家长陪餐日”,家委会成员凌晨四点半就到校监督食材验收。家长郑建财说:“虽然起得早,但看到食材新鲜,心里踏实。”
农村学校同样不落下。恩施大峡谷风景区初级中学推行多元化陪餐制度,教师刷卡陪餐,与学生同餐同价。截至10月,已有39名教师、18名家长参与陪餐,多条建议被采纳落实。
幼儿园的陪餐更显细致。恩施市中心幼儿园实行“家长自愿陪餐+膳食委员会抽查+校领导常态陪餐”机制,覆盖早中晚三餐,家长对食堂规范操作和菜品质量纷纷点赞。
学生有话说:饭菜香了,建议被听了
“学校的饭菜味道好、种类多,一周不重样!”小渡船中学学生燕炳辛说。旗峰小学的刘熙媛更是兴奋地分享:“今天的排骨蒸土豆超香,我全吃光啦!”
![]()
各校还积极听取学生建议,如“增加炸鸡腿”“多开打饭窗口”等,结合实际逐步优化,让学生吃得更满意。
从城市到乡村,从小学到幼儿园,恩施的陪餐制度已从监督手段,升级为育人载体和家校桥梁。食堂里,陪餐人员与学生并肩而坐;公示栏上,食谱、来源、陪餐记录一目了然;数字平台上,全程可追溯——这一切,共同守护学生“舌尖上的安全”。
恩施市教育局主要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陪餐制度,完善家校协同监督,推动校园餐饮质量再提升,“让每个孩子吃得安心、吃得营养、吃得开心,让校园餐成为成长路上的‘营养加油站’。”
(来源:极目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