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五年
176个国家和地区投资
8089家外资企业落户
看好海南,所以投资海南
封关运作在即,海南自由贸易港凭特质加速“圈粉”全球。
日前,在一场海南自贸港企业全球化大会上,涵盖国际总部、跨境贸易等领域的20家企业签约落地,其中包括来自法国的全球知名市场研究集团益普索。之所以将业务版图拓展至海南,用益普索(中国)咨询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的话说,是看中了海南自贸港的优势。
优势在哪?该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海南自贸港即将封关运作,开放发展优势显著,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未来将依托海南自贸港政策优势引入更多服务团队,帮助国内企业扬帆出海的同时,助力更多海外企业入驻中国市场。
随着开放力度越来越大,优势不断扩大,合作日益增多。不少“首个”“首家”在海南自贸港出现:
佰唯基因生物科技(海南)有限公司今年落地海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将专注于干细胞治疗相关的研发、转化与生产,这是海南自贸港允许外商投资企业从事人体干细胞、基因诊断与治疗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以来,落户的首个外资干细胞项目;
今年4月,三亚相关部门与新加坡鹏瑞利集团签约,海南自贸港将迎来首家外商独资医院,目前相关工作正有序推进……
![]()
今年4月,2025年海南自由贸易港全球产业招商大会在海南海口举行。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封烁 摄
“海南自贸港政策和区位优势明显,背靠中国内地庞大市场和面向东南亚,为我们提供了高效辐射内需市场并深度融入亚太及全球价值链的天然平台。”佰唯基因生物科技(海南)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公司将充分借助海南自贸港优势,进行深度整合与战略性布局,开展跨境贸易、新品研发、技术创新等活动,提高市场竞争力。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海南自贸港迎来一大批投资者陆续投资。前三季度,海南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超四成。
拉长时间轴、放大观察视野来看,近几年,伴随着海南自贸港政策落地生效、产业基础不断夯实、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等,海南对全球投资者的吸引力愈发增强。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地实施,让海南外向型经济活力迸发。
近五年,海南新设外商投资企业8089家,年均增长43.7%,实际使用外资1025亿元,年均增长14.6%,176个国家和地区在琼投资,海南已成为全球投资新热土;原辅料、自用生产设备、交通工具及游艇“零关税”和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等政策持续发力,为海南外贸增长注入强劲动力,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年均增长31.3%和32.3%;经济外向度提高到35%。
眼下,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广受关注。“我们将进一步做好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政策宣介,组织精准招商,打造‘投资自贸港’品牌,全力做好稳外资稳外贸工作,加快推进‘两个基地’‘两个枢纽’‘两个网络’建设。”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海南免签政策升级
外国游客占入境过夜游客总数超八成
“今天有31个境外航班入境海南!”
11月2日上午10时许,航班TR118降落海口美兰国际机场,新加坡旅客吴瑞财下飞机后,立即坐上专车直奔文昌一家企业。“免签政策很方便,通关速度很快,我今年第三次来海南了,这次来是敲定一笔全年订单的。”吴瑞财告诉记者。
记者在美兰国际机场一块滚动显示屏上看到,TR118是当天进入美兰机场的第9个境外航班。全天共有17个境外航班从这里入境海南,分别来自新加坡、首尔、曼谷、吉隆坡、阿布扎比、墨尔本、奥克兰等地。
![]()
7月27日,德国神鹰航空(Condor)运营的 “法兰克福—曼谷—三亚”第五航权航线首航航班成功抵达三亚凤凰国际机场。该航线是海南自贸港首条通往欧洲的第五航权定期客运航线。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程龙 摄
“今天有31个境外航班入境海南!除美兰国际机场外,三亚凤凰国际机场还有14个入境的境外航班。”海口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边防检查处有关负责人说。
自2018年5月1日实施59国人员入境旅游免签政策以来,海南免签政策不断升级扩容。海口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边防检查处有关负责人介绍,当前海南可适用的免签政策还有全国双边互免、单方面免签,港澳地区外国旅游团入境海南144小时免签和240小时过境免签,以及外国旅游团乘坐邮轮入境15天免签政策,“目前海南入出境政策总体处于‘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全国最优水平”。
以航线为媒,海南自贸港持续推进航运开放,累计开通境外客运航线79条。“免签+直航”释放更强吸引力,越来越多外国人来往海南。
![]()
今年1月至9月,全省接待外国游客82.26万人次,占入境过夜游客总数84.46%,同比增长27.7%。免签入境成为外国游客来琼主要方式。(资料图)
据统计,今年1月至9月,全省接待入境过夜游客97.39万人次,同比增长29%。其中外国游客82.26万人次,占入境过夜游客总数84.46%,同比增长27.7%。免签入境成为外国游客来琼的主要方式。
为便利国际旅客入境,美兰国际机场将快捷通道扩容至24条。此外,海口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打造了“智慧人工受理台”,集签证受理、审核、制证、发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民警只需轻点屏幕即可快速完成旅客信息核对。
“这套系统让旅客查验时间缩短近一半,高峰期,每小时能保障200名旅客通关,通行速度是之前的四五倍。”美兰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边检处有关负责人介绍。
在美兰机场工作19年的一名美兰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工作人员,亲眼见证海南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以前美兰机场的境外航班不多,夜班里就两三个航班,现在夜里境外航班不断。”他说,工作虽然比以前辛苦了,但见证着海南国际交往越来越密,大家也更有干劲了。
海南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
享惠货值超百亿元
免征关税超8亿元
享惠,从一隅到全岛
“在你眼中,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是什么模样?”
✅“是一粒进口珍珠,变身美丽珠宝首饰的模样。”海南京润珍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答。一件珠光璀璨的珍珠饰品,内销能减免21%的进口关税成本。
✅“是一块精品橡胶,经过创新加工提质升级。”海南象元实业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答。用进口原材料生产高等级技术分级橡胶,减免的关税降低了经营成本,传统企业可以放手开拓新市场。
✅“是一个投资项目,可以在海南链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海南欧亿家食品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答。借政策东风,企业投资1.59亿元建设行业领先的进口肉类冷链加工基地,项目年产值预计超10亿元。
![]()
作为全国首家享受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政策的试点企业,海南澳斯卡国际粮油有限公司车间生产繁忙。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茂 摄
不论是扎根海南的“老字号”,还是投资海南的外地企业,加工增值达到或超过30%货物内销免关税政策带来的澎湃动能显而易见。海口海关关税处有关负责人也深有同感,他介绍,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作为海南自贸港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税收优惠幅度远大于传统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销选择性征收关税政策,主要适用于原料或成品税率较高的商品加工贸易。
为了让这项海南自贸港的独有政策高效落地,海口海关持续完善政策辅导团队,送政策进园区、进企业,以“政策宣传+企业调研+业务指导”的全流程服务,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如今,政策享惠区域越来越大。在洋浦保税港区积累先行先试经验的基础上,政策试点范围首先拓展到省内综合保税区、洋浦经济开发区等重点园区,再进一步扩大到海南全岛,享惠范围从一域变全域。
享惠企业越来越多。目前,除海关失信企业外,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适用对象企业不限规模大小,也不限国企、民企、外企,实现对海南省内企业的全覆盖。
享惠速度越来越快。海南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上开发加工增值模块,试点政策申报审核由线下转为线上,将企业平均申报审核时间缩短50%以上。同时,在“海易办”平台设立加工增值免征关税“一件事”服务专区,通过集成办理和数据共享,使企业享受更多便利。
数据印证政策实效。海口海关自贸处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的内销货值超百亿元,免征关税超8亿元,辐射粮油加工、医疗器械、钻石珠宝、高性能新材料等各类生产制造企业,助推海南企业快速发展、产业转型升级。
今年12月18日,海南自贸港将启动封关运作,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将迎来惊喜迭代:首次将海南自产料件纳入增值部分;扩大进口料件范围,在此前仅允许保税货物开展试点的基础上,将“零关税”货物纳入适用范围……未来,广阔的机遇还将为千行百业带来千姿百态的新图景。
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
师生规模近万人
一座“无界校园”,一片“留学”热土
11月3日,一场秋雨伴着海风轻拂陵水,空气沁人心脾。在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的共享教室内,北京邮电大学玛丽女王海南学院大四学生单小骞与同学们正跟随外教探索计算机科学的奥秘。试验区于2022年迎来首批学生入驻,到如今,师生规模已近万人,迅速崛起为中国教育开放新高地。
“这几年,各高校教学楼、图书馆、体育场等设施陆续建成,食堂多了,菜品也更丰富了。”单小骞说。得益于独特的“大共享+小学院”办学模式,试验区内没有围墙阻隔,各类公共设施向全体师生开放,营造了宝贵的跨文化交流空间。
“打破物理隔阂只是第一步,更深层次的是突破制度壁垒。”试验区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说,园区推行“五互一共”培养机制——中外互鉴、学科互融、文理互通、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管理共商,助力学生构建个性化知识体系。
目前,试验区开放了287门次共享课程,覆盖所有入驻高校,选课学生超6000人次。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在此共同学习、生活,构成一座多元交融的“无国界校园”。
![]()
资料图:俯瞰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封烁 摄
试验区国际特色鲜明,有三分之一的课程由外教授课。中国传媒大学考文垂学院外方驻地学术主管弗雷德里克·马科维茨介绍,已累计有17名英国本部的外教来授课,保障学生接受原汁原味的国际课程,“我们开设了视觉传达设计(本科)、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设计学(硕士)三个优势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
据了解,试验区的专业设置紧密对接海南自贸港产业需求,已开设20余个本科专业,构建“1+3+N”学科专业体系:“1”为基础学科群,“3”为文化旅游、高新技术、生态环境三大应用学科群,“N”为根据自贸港建设需要动态调整的特色学科。
记者注意到,试验区里,由校企共建的各类实验室与创新平台屡见不鲜,如“黎安数字实验室”,涵盖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学生可参与校企联合课题;还有与华为等企业合作设立的“数字经济人才发展中心”,提供从培养、认证到实训的闭环服务,推动人才与产业精准对接。一个个平台,正成为学生检验真知、锤炼技能的“练兵场”。
暮色降临,实验楼的灯次第亮起,图书馆里,各地学子围坐交流,中英双语交织出“留学海南”品牌的生动图景。未来,这座规划规模3万人的园区,将继续书写中国教育对外开放的新篇章……
来源:海南日报
编辑:李佳峰 审核:陈钟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