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漏洞被戳穿!特朗普关税违法实锤,要退万亿税,美国扛得住?
2025年11月5日,美国最高法院那场长达两个半小时的听证会,直接把特朗普推到了悬崖边上。
这个靠关税大棒横扫全球贸易的总统,这次算是碰到了硬茬,质疑他的不是民主党对手,也不是外国政府,而是他亲手提名的保守派大法官。
你发现没,特朗普这次纯属被自己人架在了火上烤。
最高法院6位保守派大法官占绝对多数,原本被他当成“铁票仓”,结果听证会上全是不留情面的尖锐拷问。
这场被称为“世纪辩论”的较量,不光关乎关税政策的生死,更可能让美国财政背上万亿债务,甚至改变全球贸易的游戏规则。
说句实在话,这场听证会的戏剧性堪比好莱坞大片,反转一个接一个。
特朗普原本打算11月5日亲自去最高法院旁听,还提前放话这是“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案件之一”,结果临到2日突然宣布取消行程,被外界解读为“怕施压不成反遭打脸”。
特朗普政府的操作其实很简单:拿1977年的《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当挡箭牌,把贸易逆差这种几十年都存在的问题,硬说成“国家紧急状态”,然后就对全球几乎所有国家加征关税,最低10%起步,最高能到50%,对华关税一度飙到145%。
但大法官们一眼就看穿了这个自欺欺人的逻辑漏洞。
首席大法官罗伯茨一上来就直击要害:“关税本质就是对美国人民征税,而征税权从来都是国会的核心权力。”
他搬出“重大问题原则”,意思很明确:这么大的经济政策,国会得明明白白授权,不能让总统凭着模糊的法律条文随心所欲。
更狠的是特朗普亲手提名的戈萨奇大法官。
他抛出的灵魂拷问让政府律师当场卡壳:“要是总统说气候变化是紧急状态,难道就能对所有燃油车征50%关税?”
面对这个问题,政府律师迟疑半天居然给出了肯定答复,戈萨奇立刻追问:“这是要让总统权力无限扩大吗?”
同样是特朗普提名的巴雷特大法官也没留情面,直接要历史依据:“哪部法典或案例说过‘管制进口’就是‘征收关税’?”政府律师翻来覆去也拿不出像样的答案。
自由派大法官更是火力全开,反复强调“征税权专属国会”的宪法原则,把政府律师怼得节节败退。
整场听证会下来,市场态度瞬间大反转。
辩论前特朗普政策胜诉的概率还有40%,结束后直接骤降到27%。
特朗普当晚就在社交平台发帖,直言如果输掉官司,影响将“极具破坏性”,甚至喊出“这关系到国家生死”的狠话。
我跟你讲,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从一开始就埋着两颗大雷,现在眼看就要炸了。
第一颗是法律硬伤,美国宪法写得明明白白:征税权属于国会,总统压根没这权力。
这个矛盾早有苗头。
2025年4月特朗普刚推出“对等关税”,12个州就联合起诉,说这政策“颠覆宪法秩序”。
紧接着五家美国小企业也抱团告状,纽约的葡萄酒进口商、宾夕法尼亚的渔具公司、佛蒙特州的自行车品牌都在列。
其中自行车品牌TerryPrecisionCycling哭诉,今年已经多付了2.5万美元关税,到2026年预计要亏120万美元,这对小企业来说就是灭顶之灾。
更关键的是,三家下级法院已经接连判特朗普败诉,联邦巡回上诉法院8月也以7比4的投票维持了原判,认定他援引的法律根本没授权征收大部分关税。
现在案子闹到最高法院,其实是特朗普政府的最后一搏。
第二颗雷是财政炸弹。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早就预警,要是判决拖到2026年6月,需要退还的税款可能高达7500亿至1万亿美元。
要知道,美国2025财年的预算赤字还高达1.775万亿美元,虽然关税带来了1950亿的额外收入,但这1万亿退税一出手,相当于给本就紧张的财政雪上加霜。
而且这些关税早就让美国企业苦不堪言。
玩具公司LearningResources的CEO说,关税让他们今年损失1400万美元,是去年的七倍。
佐治亚州的咖啡合作社已经付了130万美元关税,负责人吐槽“这简直是把精力榨干了”;连瑞士的巧克力公司都得自己吸收三分之一的关税成本,出口美国的业务直接没了利润。
雪上加霜的是,10月30日美国参议院以51票赞同、47票反对通过决议,要终止特朗普的全球关税政策。
虽然这决议还得过众议院这关,大概率会被共和党阻拦,但已经明确释放出“反关税”的信号。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场危机本质是总统权力的越界之争。
保守派大法官们再认同特朗普的意识形态,也不能容忍三权分立的规矩被破坏。
他们要守的是底线:总统不能借着“紧急状态”的名义,就把国会的核心权力揣进自己兜里。
说句实在话,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早就不是美国内部的事了,全球各国都在跟着买单,没有赢家。
美国消费者和企业首当其冲。
运动服装巨头耐克9月就警告,关税会让公司2025年损失15亿美元;福特、通用等汽车制造商更是苦不堪言,供应链遍及北美的它们,要承担数十亿美元的额外成本。
![]()
墨西哥经济部长算过一笔账,4000万购买墨西哥产品的美国家庭会受影响,光电子显示屏和冰箱的新增关税就高达30亿美元,最后还是美国消费者掏腰包。
国际社会的反制也没停过。
中国是第一个出手的,4月9日就对美商品加征关税,后续经过两轮谈判才把关税降下来。
欧盟也不含糊,4月就通过首轮反制措施,对美国产品征收高达25%的关税,还放话“会对等回应任何不公待遇”。
加拿大和墨西哥更是直接硬刚。
特朗普对加拿大加征25%关税后,加拿大总理特鲁多立刻宣布,对价值1550亿加元的美国产品报复性征税,300亿加元的商品4日就生效。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更狠,直接让政府机构停止购买美国酒类,还呼吁民众优先买加拿大本土商品。
墨西哥总统也启动了“B计划”,对美国输墨产品加征关税,明确表示“墨西哥是独立国家,不怕任何威胁”。
连WTO总干事伊维拉都看不下去了,警告说这种针锋相对的贸易战会带来“灾难性后果”,全球经济可能回到上世纪30年代的水平,损失相当于日本和韩国的经济总和。
现在全球企业都在忙着调整策略。
为了避开关税,苹果承诺新增1000亿美元美国投资,辉瑞、阿斯利康等药企也纷纷在美国建厂换关税豁免。
原本稳定的全球供应链,被这波关税搅得鸡犬不宁,各国都在加速寻找替代方案,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
所有人都在等最高法院的最终裁决,最晚明年6月就会有结果。
目前来看,四种结局可能性最大:要么部分保留关税,要么判定违法但不退钱,最坏的情况是彻底败诉还得退还万亿税款。
但无论哪种结果,特朗普的关税大棒都很难再像以前那样随心所欲了。
这场听证会说白了就是给“美国优先”敲警钟:权力再大也不能越界,贸易再想占便宜也不能无视规则。
特朗普想靠关税耍威风,结果不仅被自己提名的大法官打脸,还把美国财政和企业推到险境,让全球各国跟着遭殃。
其实贸易从来不是零和博弈,你加关税我就反制,最后只会两败俱伤。
这事儿也提醒咱们,不管是国家还是个人,守规则、讲合作才能走得远,耍横蛮、搞单边主义迟早要翻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