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几天长春高新的三季报可谓是闹得沸沸扬扬:营收略微下降5.6%,而净利润直接腰斩,暴跌58%。
在医药行业快速变革的背景下,昔日的“东北药茅”长春高新正经历着艰难的转型阵痛期。
01
三季报失速
长春高新三季度财报出来的时候相信不少人都皱起了眉。
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达98.07亿元,同比下降5.6%,但这不是其被人唏嘘的原因。往下看,净利润只有11.65亿元,同比下降58.23%,现金流量净额仅有7.21亿元,同比下降76.68%,盈利能力与流动资金的恶化也让小编感到震惊。第三季度更是惨淡,营业收入32.04亿元,同比下降14.55%,净利润仅存1.82亿元,同比骤减82.98%。
![]()
营业总成本居高不下。
销售、管理、研发的“三费”总额同比增加11.38亿元,其中销售费用提升16.47%、管理费用提升18.96%;研发费用提升18.64%。
![]()
子公司挑起公司营收大梁。
公司仍高度依赖核心子公司金赛药业。前三季度子公司金赛药业实现收入82.13亿元,同比增长0.61%,归母净利润14.21亿元,同比下降了49.96%,增收不增利。不难看出,金赛药业一边降价促销,一边大额投流的操作,也只是保住了营收基本盘。而长春高新还是处在高度依赖子公司的状态。
![]()
不仅如此,资产减值损失同比增加2亿元,更进一步减少了企业的利润。而长春高新给出的解释是,主要受工艺技术升级迭代及项目规划调整等因素影响,金赛药业部分生产设备目前已处于闲置状态;金赛药业EG017项目因继续推进的临床价值与商业前景有限而停止研发等。
![]()
目前,长春高新正经历一场“增收难增利”的转型阵痛。
02
核心业务面临危机
长春高新的崛起与困难,都与其核心产品——生长激素密切相关。子公司金赛药业作为公司的“现金奶牛”,为公司贡献了绝大多数收入。
![]()
同时,生长激素业务面临两大挑战:集采政策与市场竞争。
集采方面,多个省级联盟将生长激素纳入集采范围,价格大幅下降。在广东联盟集采中,金赛药业水针剂降价70%、粉针剂降价57%。面对此种境况,公司进行了多轮调整,将长效剂型收入占比提升至35%,仍然难以抵挡行业降价压力。
![]()
在市场竞争中,长春高新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2025年5月,特宝生物的长效生长激素产品“益佩生”正式获批上市,打破长春高新在长效生长激素市场中的垄断地位。不仅如此,国际巨头诺和诺德的帕西生长素注射液也准备在国内上市。
有数据显示,短效剂型在市场中仍占据65%的市场份额,而长效制剂抢占市场的速度更是达到惊人的50%。
![]()
此外,由于出生人口持续下降,潜在的需求人群减少,最终导致就诊量增速放缓。长春高新的“城墙”还能抵挡多久。
03
钱都花哪去了?
面对主业下滑,长春高新通过大幅提升研发投入、拓宽产品管线,逐渐向创新型药企转型,但短期内也无法填补核心业务下滑的空缺。
目前,公司的研发费用高达17.33亿元,超过了前三季度的利润总和。主要用于处于临床阶段或已递交新药临床试验申请(IND)申请的管线项目。从更长的时间维度看,2021–2024年,长春高新在研发上的投入从11亿元增长至26.9亿元,四年间累计投入近80亿元,研发费用率从7.95%提升至19.97%。这一投入水平已接近国际创新药企的研发强度。
![]()
同时长春高新在创新药领域已有实质性的突破,拥有候选药物近40种。2025年7月,长春高新子公司金赛药业自主研发的1类新药“注射用伏欣奇拜单抗”(商品名:金蓓欣)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用于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前三季度创造5500万元的营收。
但与80亿元级别的生长激素业务相比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除“金蓓欣”外,金赛药业还围绕肿瘤、内分泌、自身免疫疾病等领域布局了多个创新药产品,技术平台涵盖ADC(抗体药物偶联物)、双特异性抗体、小分子抑制剂等前沿领域。
![]()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长春高新近期希望赴港上市,为创新药的研发投入、海外市场的搭建以及并购引进筹集资金,希望通过国际市场与资本加持来让企业快速转型。
![]()
不过,海外市场与并购整合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且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想要在短期扭转局面是相当有难度的。
04
转型新路径如何?
长春高新目前正经历从“单一品类”向“多元创新”的战略转型关键期。公司计划在未来5年间,每年新增10~15个IND(新药临床试验申请),2030年海外授权收入目标50亿-80亿元。
![]()
并且,其七大企业级智能平台的建设情况也在近期有所披露,包括GenMol生物计算平台、GenAIR医学信息挖掘平台、GenBOT智能体平台等,覆盖从靶点发现、临床试验到数据管理的全产业链。这些平台能够有效提升研发效率、降低风险、节约研发成本,为公司在“AI+医药”领域博得关注。
![]()
从产品管线看,公司正在搭建由创新药物的海外市场、创新药物的国内商业化和巩固已建立旗舰产品的市场领导地位三大支柱组合而成的“多元化”框架。这种方法让公司得以在短期稳定和长期创新寻求平衡。
当然,转型之路并非易事。创新药研发具有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的特点。
目前长春高新在研产品多数处于临床早期阶段,真的距离上市还为时尚早。长春高新当前正处于转型最艰难阶段。
05
结语
长春高新目前的做法,更像是一场“用短期换未来”的豪赌。
赌赢了,公司能成功转型为创新药企;赌输了,则可能面临失去药企身份的尴尬。随着创新药的逐步落地,这家老牌药企能否实现其规划的目标?妄图摆脱企业周期,将取决于其研发效率与市场认可度。公司有望重新获得投资者信心,但这一过程需要时间验证。
我们也期待长春高新早日重回往日荣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