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都不演了!夺冠不到24小时,全红婵为何接连受到“三重质疑”?
![]()
文|筱晓
编辑|筱晓
10米跳台上,她依然能让水花消失,网络舆论中,她却无法让恶意消散。
被苛求的跳水天才全红婵,竟然在夺冠24小时内遭遇的三重质疑。
![]()
时隔183天后,全红婵与搭档王伟莹夺得双人10米跳台金牌,成功帮助广东队卫冕。
然而就在全红婵重现“水花消失术”的同时,网络空间却在上演另一出戏码。
![]()
复出背后的艰辛之路
夺冠不到24小时,这位18岁的奥运冠军面临了铺天盖地的质疑。
其中有对她身材的嘲笑、对她退赛单人的讥讽、更有对她比赛公正性的质疑。
全红婵的183天缺席,并非懈怠,而是充满挑战的自我突破。
![]()
从5月开始,因旧伤复发和身体发育带来的不适应,她暂别赛场,甚至放弃了世锦赛。
只因运动员的发育关是一道难坎,任谁也别想轻松过去,更何况是全红婵。
体型的变化是青春期最正常不过的事情,却对跳水运动员的技术稳定性带来巨大挑战。
![]()
为了控制体重多次称重,饭吃的也定时定量,全红婵训练量还要增加到七八个小时。
她的饮食控制极为严格,早晨两个蛋清和半片面包,午餐是100克鸡胸肉搭配50克米饭。
就连水果的摄入量也要精确到克数,但这些都只占她长胖很少的一部分。
![]()
由于家族都是大骨架,全红婵面临着“增重易、控形难”的先天挑战。
全红婵的体型确实比搭档更加壮实,比赛镜头中,紧身泳衣下的腹部线条明显。
然而外界忽略的是,她的起跳高度仍领先搭档,入水水花控制依旧惊艳全场。
![]()
她用实际行动证明,体育竞技的核心是表现而非外貌。
可偏偏有人就是要提起让人不快的事情,非要说这次的比赛中,掺杂了不少水分。
恐怕连全红婵也没想到,好不容易再次复出,外界某些人对她的恶意却一分未减。
![]()
三重恶意关关难过
夺冠后,最直接的恶意指向了全红婵的身体。
有人嘲讽她太胖了,甚至给她起外号“全红桃”,专门放大她肩背和腹部的画面。
还有人拿她与陈芋汐的同框照做文章,对比两人的腿围。
![]()
伤人的言论更是随处可见:“太胖了跳不动了”、“该转行去举重”。
甚至有人嘲讽她“连样子都变丑了”,但全红婵分明还是当年那个可爱的模样。
这些声音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运动员的身体是为竞技表现服务的,而非迎合大众审美。
![]()
这些批评折射出将“白幼瘦”审美强加给运动员的社会偏见。
突破极限,追求卓越才是一个运动员真正要求追求的成功。
全红婵的案例并非孤例,此前,伏明霞、陈若琳等跳水名将也都经历过类似的发育关挑战。
![]()
运动员在青春期的身高体重变化是正常现象,关键是如何通过科学训练适应这种变化,保持。
比赛本身也未能幸免于质疑,在双人10米台比赛中,全红婵和搭档的第二跳被指不同步。
跳水评分是套复杂的系统,动作难度、入水效果等系数共同决定最终得分。
![]()
同步性只是其中一环,但类似争议在2023年世锦赛也出现过。
当时英国选手戴利组合虽同步分略低,却因难度系数更高反超夺冠。
全红婵组合以0.9分的微弱优势夺冠,反映的是整体表现的优越,而非单个部分的得分。
![]()
全红婵未参加10米跳台单人项目,也有人讥讽她“怕输才不敢参加”。
可对于年仅18岁的全红婵而言,保护身体、延长运动寿命远比满足舆论期待更重要。
如果因短期舆论压力赌上职业生涯,才是真正的得不偿失。
![]()
赛场上用实力说话,赛场外却要面对放大镜式的审视,如此苛求换成是对谁都心累。
台下评论全红婵跳水的人,难道真的都有她一样的实力吗?
![]()
场外恶言何时停止
从刘翔因伤退赛被网暴,到全红婵赛后遭恶意评论。
公众既要求运动员成为“完美偶像”,又拒绝接受他们作为普通人的成长轨迹。
这种现象的根源,部分源于最初对全红婵的“神化”。
![]()
因为她农村出身的背景,年少成名的经历,朴实纯真的性格。
众人便把她塑造成了一个“完美小孩”,往她身上投射了太多不该由她承受的期望。
可当她的团队做出最符合职业规律的决策时,一些人的期望便落空了。
![]()
随之而来的就是失望甚至指责,这种心理落差,导致一些人从最初的追捧转变为谩骂。
但往往,温暖的支撑胜过冰冷的指责,才能让运动员发挥更大的能量。
面对质疑,全红婵在社交媒体上写下“我真棒”。
![]()
不是骄傲自满,而是对自己183天坚持的肯定。
这句话,是对所有质疑的回应,更是对无数追梦人的激励。
她留长发、爱漂亮,不是不务正业,而是18岁少女最真实的模样。
![]()
全红婵在备战期间每天坚持高强度训练,通过各种手段提升竞技状态。
这些背后的努力,往往被最终的成绩所掩盖,而一旦表现稍有波动,则被无限放大。
但全红婵的故事远未结束,她的比赛才刚刚开始,她的成长之路还很长。
![]()
如果大家能多一份理解与支持,少一份苛责与挑剔,她会走的更远。
因为对于一位正经历发育关、伤病恢复和舆论压力的年轻运动员。
她需要的是专业的训练环境、科学的生涯规划和温暖的舆论支持。
![]()
赛后,观众向场内抛掷大量玩偶,全红婵满场捡拾礼物,场面温馨欢乐。
这种反差正是她最真实的魅力,也是体育最本真的快乐。
结语
正如报道所言,“对于一个为国家出力的年轻运动员,最该给的就是温暖和包容。”
全红婵已用金牌证明了自己,用行动回击了所有质疑。
![]()
接下来,她还将参加更多赛事,继续她为国争光的旅程。
而台下的观众是选择成为她身后温暖的支撑,还是冰冷的指责,决定权在每个人自己手中。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